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屠卫东专利>正文

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40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压路机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激振器壳体的外侧壁面通过轴承与设置在压路机轮体内部的支撑座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这种设置方式大大减少了激振器本身及其内侧各部件的装配难度,使得激振器模块化设计和装配成为可以选择的途径,同时大大扩展了激振器内部偏心块总成的布置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路机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 撑结构。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压路机激振器的外壳固定在压路机轮体内部的支撑 板上,因此激振器的壳体跟随压路机的轮体同时转动,这种设置方式 制约了激振器容积的增大,限制了激振器内部偏心块总成的布置方式, 同时增加了激振器本身及其内侧各部件的装配难度,直接影响了压路 机的工作性能,因此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其使得激 振器壳体与压路机轮体之间可以有相对转动,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振动压路机 激振器支撑结构,所述的激振器壳体的外侧壁面通过轴承与设置在压 路机轮体内部的支撑板相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在激振器壳体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 轴承,从而使激振器壳体与压路机轮体之间可以有相对转动,本专利技术 的这种设置方式大大减少了激振器本身及其内侧各部件的装配难度, 使得激振器模块化设计和装配成为可以选择的途径,同时大大扩展了 激振器内部偏心块总成的布置方式。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 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滑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 2所示, 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所述的激振器 壳体10的外侧壁面通过支撑轴承20与设置在压路机轮体30内部的支 撑座31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支撑轴承20在激振器的两端部及 其间对称设置。此设置方式可以使支撑轴承的受力较为均衡,从而延 长了其工作寿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激振器壳体 10设置为分体的左激振器壳体13和右激振器壳体14,左激振器壳体 13和右激振器壳体14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轴承20。前述的左、右激 振器壳体ll、 12内部均含有由振动马达带动旋转的偏心块,其实质上 是为便于安装和利于承载而设计的模块化装置,本文中为区分起见而 将其称为左激振器壳体13和右激振器壳体14。本专利技术在左、右激振器 壳体13、 14之间设置有支撑轴承20,可以保证激振器的平稳运行,进 而保障了压路机的正常工作。如图l、 2所示,所述的激振器壳体10的两端设有轴颈部70,轴 颈部70经行走轴承80与护板32内圈处的轴承座81相支撑固定,两 轴颈部70之间的激振器壳体10上沿轴长方向设置2 4个支撑轴承 20。上述设置方式增加了激振器壳体10与压路机轮体30之间的接触 面积,从而减少了承载激振器的支撑轴承20所受到的压力,降低了支 撑轴承20发生故障的可能。如图l、 2所示,所述的激振器壳体IO、压路机轮体30与激振器 两侧的护板32之间设置有筒状的润滑油箱40,润滑油在润滑油箱40 的底部积聚为油池,吸油管60的管口没入油池的液面以下,润滑油依 次沿吸油管60、润滑冷却机构、供油管50、支撑轴承20的润滑油道、 油池及吸油管60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润滑路径。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支撑轴承20得到有效的润滑,以保证支撑轴 承20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的润滑油箱40的外径 略大于支撑轴承20外侧环面的直径,支撑轴承20的外侧环面和润滑 油箱40之间的支撑座31的板体上设有开孔311,油池中的润滑油通过 开孔311连通为一个整体。通过将油池中的润滑油连通为一个整体,从而便于润滑油的循环 流动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的激振器壳体 10的最底端设置有油孔11,供油管50连接至激振器内侧顶部的配油 管50A,润滑油自配油管50A上的开孔分为两路, 一路经润滑偏心块总 成的各个轴承后汇流至激振器壳体10底部,再经油孔11汇聚至油池, 另一路经激振器壳体10顶部的油孔12进入支撑轴承20的润滑油道后 汇流至油池。润滑系统的上述润滑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支撑轴承20的正常工作, 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激振器内部各轴承的正常工作,从而有力地保障了 振动压路机的稳定运行。所述的支撑座31呈圆环状,支撑座31沿圆环径向均匀地设置有 加强筋或支撑座31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加强板33。由于采用了加强筋 或加强板33结构,本专利技术提高了支撑座31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支 撑座31的受力状况,从而延长了支撑轴承20和支撑座31的使用寿命。支撑轴承20有多种结构方式,比如可以为图2中的双列滚子轴承,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支撑轴承20为滑动轴承,滑动轴承设 置为叠套为一体且互相之间为滑配合的内套21和外套22,滑动轴承的 内套21固定套设在激振器壳体10的外侧壁面上,外套22固定在支撑 座31上的轴承座上,如图3、 4所示。前述的行走轴承80可以为滚动轴承,也可以为上述的滑动轴承。由于设置了内套21和外套22,因此使滑动轴承和支撑座31承载压路机自重和巨大脉冲荷载的能力大大提高,进一步保障了压路机的 稳定运行。如图4所示,所述的内套21的环壁上沿其径向均匀地设置有贯穿 其本体的沉孔,螺栓穿过沉孔将内套21和激振器壳体10连接为一体, 外套22的环壁上沿其轴向均匀地设置有内螺纹,支撑座31与外套22 之间为螺钉连接。上述固定连接方式不但安装简便,同时也便于实现对内套21与外 套22的相互配合面之间的精加工。内套21和外套22的润滑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比如在内套21 的径向开设油孔,轴向开设油沟,润滑油通过激振器壳体10上的开孔 沿内套21油孔进入油沟,从而润滑轴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 述的滑动轴承的内套21中部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润滑油槽211,润滑油 槽211上均布有通孔212,通孔212连通润滑油槽211与内套21和外 套22之间,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圆周向润滑油槽211的设置,从而使得自激振器壳 体10顶部的油孔12进入的压力润滑油很快地沿润滑油槽211扩散开 来,并在油压的作用下自通孔212进入内套21和外套22之间,从而 可以实现对滑动轴承的充分润滑,保证了滑动轴承时刻处于良好的工 作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振器壳体(10)的外侧壁面通过支撑轴承(20)与设置在压路机轮体(30)内部的支撑座(31)相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支撑轴承(20)在激振器的两端部及其间对称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激振器壳体(10)设置为分体的左激振器壳体(13)和右激 振器壳体(14),左激振器壳体(13)和右激振器壳体(14)的连接处 设置有支撑轴承(2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激振器壳体(10)、压路机轮体(30)与激振器两侧的护板(32)之间设置有筒状的润滑油箱(40),润滑油在润滑油箱(40)的 底部积聚为油池,吸油管(60)的管口没入油池的液面以下,润滑油依 次沿吸油管(60)、润滑冷却机构、供油管(50)、支撑轴承(20)的润 滑油道、油池及吸油管(60)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润滑路径。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激振器壳体(10)的两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振器壳体(10)的外侧壁面通过支撑轴承(20)与设置在压路机轮体(30)内部的支撑座(31)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屠卫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