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撞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342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撞轨器,由汽油发动机、油泵总成及油箱、击发机构、撞轨滑块、车架及车轮构成。击发机构由单向击发油缸、带换向杆的自动换向阀、锁定装置组成。自动换向阀固定在油缸缸筒上,换向杆通过长套、拨叉杆与自动换向阀连接,换向杆再通过杆套、复位弹簧板、螺栓与油泵的柱塞杆连接,复位弹簧板一端通过锤头紧固在柱塞杆上,复位弹簧还通过弹簧座、螺栓与复位弹簧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施工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是长钢轨应力放散的专用工具,也适用于在夏季无缝线路施工作业中,对长轨条的防胀作业,还适用于工务段的日常钢轨应力放散作业。(*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专用于铁路长钢轨应力放散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液 压撞轨器,属于长钢轨应力放散的专用工具。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无缝线路换轨大修、既有线路和钢轨的应力放散作业均采用人 工牵引撞轨器来均匀长轨条的内应力。目前全路大修换轨进行钢轨应力放散都是采用人工进行,具体的用10-20个工人用力撞击一重物,使钢轨内部产生位 移,以消除应力峰,达到规定的锁定要求。这样不仅耗时长,劳动强度大,易 造成疲劳,同时现场作业环境复杂恶劣,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卡控不高,安全监 督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人工作业方式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液压撞 轨器,以机械代替人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由汽油发动机、油泵总成及油箱、 击发机构、撞轨滑块、车架及车轮构成。油泵总成采用柱塞式油泵。击发机构 由单向击发油缸、带换向杆的自动换向阀、锁定装置组成。自动换向阀固定在 油缸缸筒上,换向杆通过长套、拨叉杆与自动换向阀连接,换向杆再通过杆套、 复位弹簧板、螺栓与油泵的柱塞杆连接,并与之一起运动,复位弹簧板一端通 过锤头紧固在柱塞杆上,复位弹簧还通过弹簧座、螺栓与复位弹簧板连接, 并随之运动。本技术所述的油泵总成由油泵、内置两个蓄能器的油箱、压力表及固 定在油箱上的高压溢流阀、节流阀、带快速接头组的高压胶管构成,经过柱塞 式油泵后的高压油由三条油路构成,第一条高压油依次经二位三通阀(带快速 接头组通过高压胶管与单向击发油缸联接;第二条通过节流阀给蓄能器蓄能; 第三条通过油管接入油压表,再经过高压溢流阀回流至油箱。本技术所述锁定装置由基座、第一斜楔、第二斜楔、缸座、蝶形螺栓 组成,第一斜楔放置在钢轨上,通过蝶形螺栓与缸座连接在一起,基座放置在 第一斜楔上,再利用第二斜楔将基座和第一斜楔锁定好。本技术以汽油机为动力驱动皮带轮转动,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液压油泵 工作,使液压油泵产生高压油,通过油路控制阀和带快速接头的高压胶管,输送到液压油缸内,使油缸推动活塞杆撞击撞轨滑车完成撞轨作业。本技术是长钢轨应力放散的专用工具,也适用于在夏季无缝线路施工作业中,对长轨条的防胀作业,还适用于工务段的日常钢轨应力放散作业。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只需一人控制泵站,另一人牵引操作,减少了施工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縮短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增强了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卡控。本技术与原有设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使液压系统可提供更高的油压和更大的流量,产生瞬间爆发力。2. 用半自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作业方式,对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 节省人力有显著效果。3. 本装置各部分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移动、上下道迅速。4. 液压系统各元器件均为成熟产品,动作可靠。5. 操作简单,故障率低,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为击发机构总成图3为图2的俯视图4为本技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由汽油发动机l、油泵总成2及油箱4、击发机构6、撞轨滑块 7、车架3及车轮5构成。汽油发动机1采用本田GX270 9HP汽油机并固定在油箱4上。油泵总成 2由采用柱塞式油泵1、内置两个蓄能器8的普通油箱4、油压表及固定在油箱 4上的高压溢流阀9、节流阀IO、带快速接头组ll的高压胶管26构成。击发机构6由单向击发油缸12、带换向杆15的自动换向阀13、锁定装置 组成。自动换向阀固定在油缸12缸筒上,换向杆15通过长套16、拨叉杆17 与自动换向阀连接,换向杆15再通过杆套13、复位弹簧板18、螺栓与油泵l 的柱塞杆19连接,并与之一起运动。复位弹簧板18—端通过锤头14紧固在 柱塞杆19上,复位弹簧20还通过弹簧座、螺栓与复位弹簧板18连接,并随 之运动,当柱塞杆19伸出到最大位移后,将其复位。锁定装置由基座21、第 一斜楔22、第二斜楔23、缸座24、蝶形螺栓25组成,以便将油缸可靠固定在 钢轨上。第一斜楔22放置在钢轨上,通过蝶形螺栓25与缸座24连接在一起, 基座21放置在第一斜楔22上,再利用第二斜楔23将基座21和第一斜楔22 锁定好。经过柱塞式油泵1后的高压油由三条油路构成,第一条高压油依次经二位三通阀27、带快速接头组11通过高压胶管26与单向击发油缸12联接;第二 条通过节流阀10给蓄能器8蓄能;第三条通过油管接入油压表,再经过高压溢流阀9回流至油箱。本技术的作业方式为当油压表指针达到标准值时,拉动撞轨滑块向击发机构方向滑(不需太大 力);轻轻撞击发机构上的换向杆,动作换向阀使其打开油路,将油泵内的高压液压油瞬间释放,推动击发柱塞杆锤头快速撞击撞轨滑块,能量交换后使其 具有较大的动能撞击撞轨滑块。撞击后复位弹簧将柱塞杆拉回至初始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撞轨器,其特征在于由汽油发动机(1)、油泵总成(2)及油箱(4)、击发机构(6)、撞轨滑块(7)、车架(3)及车轮(5)构成;油泵总成(2)由采用柱塞式油泵(1);击发机构(6)由单向击发油缸(12)、带换向杆(15)的自动换向阀、锁定装置组成;自动换向阀(13)固定在油缸(12)缸筒上,换向杆(15)通过长套(16)、拨叉杆(17)与自动换向阀(13)连接,换向杆(15)再通过杆套(13)、复位弹簧板(18)、螺栓与油泵(1)的柱塞杆(19)连接,并与之一起运动,复位弹簧板(18)一端通过锤头(14)紧固在柱塞杆(19)上,复位弹簧(20)还通过弹簧座、螺栓与复位弹簧板(18)连接,并随之运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撞轨器,其特征在于油泵总成(2)由油泵(l)、 内置两个蓄能器(8)的油箱(4)、压力表及固定在油箱(4)上的高压溢流阀(9)、节流阀(10)、带快速接头组(11)的高压胶管(26)构成,经过柱塞 式油泵(1)后的高压油由三条油路构成,第一条高压油依次经二位三通阀(27)、 带快速接头组(11)通过高压胶管(26)与单向击发油缸(12)联接;第二条 通过节流阀(10)给蓄能器(8)蓄能;第三条通过油管接入油压表,再经过 高压溢流阀(9)回流至油箱(4)。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撞轨器,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由基座(21)、 第一斜楔(22)、第二斜楔(23)、缸座(24)、蝶形螺栓(25)组成,第一斜 楔(22)放置在钢轨上,通过蝶形螺栓(25)与缸座(24)连接在一起,基座(21)放置在第一斜楔(22)上,再利用第二斜楔(23)将基座(21)和第一 斜楔(22)锁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撞轨器,由汽油发动机、油泵总成及油箱、击发机构、撞轨滑块、车架及车轮构成。击发机构由单向击发油缸、带换向杆的自动换向阀、锁定装置组成。自动换向阀固定在油缸缸筒上,换向杆通过长套、拨叉杆与自动换向阀连接,换向杆再通过杆套、复位弹簧板、螺栓与油泵的柱塞杆连接,复位弹簧板一端通过锤头紧固在柱塞杆上,复位弹簧还通过弹簧座、螺栓与复位弹簧板连接。本技术减少了施工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是长钢轨应力放散的专用工具,也适用于在夏季无缝线路施工作业中,对长轨条的防胀作业,还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撞轨器,其特征在于:由汽油发动机(1)、油泵总成(2)及油箱(4)、击发机构(6)、撞轨滑块(7)、车架(3)及车轮(5)构成;油泵总成(2)由采用柱塞式油泵(1);击发机构(6)由单向击发油缸(12)、带换向杆(15)的自动换向阀、锁定装置组成;自动换向阀(13)固定在油缸(12)缸筒上,换向杆(15)通过长套(16)、拨叉杆(17)与自动换向阀(13)连接,换向杆(15)再通过杆套(13)、复位弹簧板(18)、螺栓与油泵(1)的柱塞杆(19)连接,并与之一起运动,复位弹簧板(18)一端通过锤头(14)紧固在柱塞杆(19)上,复位弹簧(20)还通过弹簧座、螺栓与复位弹簧板(18)连接,并随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暹剡叶绥中陈君万健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