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或铺设轨道用的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04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更新或铺设轨道用的机械(1),有一个端部支承在走行机构(4,5)上的机架(3),上面装有:一旧枕收取装置(7),一新枕铺放装置(10),一能调节高度的平碴装置,以及旧轨或新轨(15)用的导向装置(13)等。机架(3)的一端有一个轨行机构和一个能对机架(3)调节高度的非轨行机构(5)。非轨行机构(5)可以用第一连接机构(32)从机架(3)上摘掉。在机架同样可以摘掉轨行机构的地方有第二连接机构(33)用于将非轨行机构(5)与机架(3)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更新或铺设轨道用的机械,它具有一个其端部支承在走行机构上的机架;上面装有一个旧枕收取装置,一个新枕铺放装置,一个位于上述两装置之间能调节高度的平碴装置,以及旧轨或新轨用的导向装置;另外在机架的一端置有一个轨行机构和一个能对机架调节高度的非轨行机构。US 4184431号专利介绍的这样一种机械,已为人们所知。这种机械既可用于铺设新轨道也可用于更新既有轨道。该机械有一个用端部支承在轨行机构上的桥形机架。在机械依作业方向(两种作业方案的作业方向均相同)的后端接有轨枕运送车并组成车列。紧接在前端轨行机构的后面有一个非轨行的履带式走行机构高度可调地与机架相连,同时,履带式走行机构处于降下位置时,可控制其走向。收取和铺放轨枕用的作业机组在履带式走行机构的后面安装在一个能在机架的垂直方向转动的承载架上。另外,旧枕收取装置和平碴装置还能调节对承载架的高度。进行所谓线路大修或轨道更新作业时,上述已为人们所知的机械利用前端轨行机构在既有轨道上走行(此时履带式走行机构处于抬起状态),而后端轨行机构已在新铺的轨道上走行。在机械连续前进的情况下要在轨行机构之间完成旧枕换新枕,旧轨换新轨,以及整平道碴表面的作业项目;其中,为了送来新枕和取走旧枕,设有龙门吊车。用此机械在准备好的道床上铺设轨道时,降下履带式走行机构,与此同时将机架的前端连同轨行机构一起抬起,以使机械利用履带式走行机构在道碴上走行;而后端轨行机构则行走在由作业机组在轨行机构之间铺设的新轨道上。但此时旧枕收取装置和平碴装置保持在抬起的非作业状态。因为新轨或旧轨要在新枕铺放装置与后端轨行机构之间相当有限的范围内被拨到最终轨距,从而使钢轨承受相当大的而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承受不允许的弯曲载荷。US 4207820号专利介绍的另一种更新和铺设轨道用的机械有一个由两个部分铰接构成一起的机架。机架的一个部分安设在两个轨行机构上,而另一个部分则像拖车一样铰接在第一个部分上,在该另一部分的自由端具有走行机构和驾驶室。在机架两个部分关节连接处的下面,有一个与机架两个部分铰接的承载架,其用于安装轨枕收取装置和轨枕铺放装置,另外还有一个平碴装置。在线路大修时,机械依这样的方向前进,就是驾驶室处于依作业方向的后端,此端的轨行机构在新铺的轨道上走行,而相对的最前端的轨行机构则仍位于既有轨道上。机架连接处的中间轨行机构尚未接触轨道;机架在此处利用辅助轨行机构支承在既有轨道旁边事先准备好的新轨上。铺设新轨道时,该机械则依相反的方向走行,就是驾驶室位于依作业方向的前面。此时机械的前端通过一个辅助走行机构在事先放好的新轨上走行。位于辅助走行机构后面的装置则铺放新枕。而位于机架两个部分连接处的其他作业机组则处于非作业状态,该后端走行机构在新铺设的轨道上走行。CH 680865A5号专利申请介绍的一种方法是将更新轨道用的机械(亦称线路大修列车)改做铺设新轨道用的机械。为此目的将线路大修时位于依作业方向后面的、在新铺的轨道上走行的轨行机械安设在,确切地说支承在一辆有自己驱动机构的履带走行机构形式的车上,这辆车在铺设新轨道时在工地的道床上走行,并依相反的方向驱动该机械。为了改变这种机械,一部分更换钢轨或轨枕用的作业机组停止使用。而另一部分则用于依另一作业方向铺设轨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本文开头所述的机械,它能无限制地应用于两种作业(铺设新轨道和线路大修),同时改装工作量最小并能有效利用非轨行机构。这个任务是这样解决的,就是在一部分相应型式的机械上,用第一连接机构使非轨行机构与机架成可拆卸的结构,并在机架同样可以拆掉轨行机构的区域,设置第二连接机构用于将非轨行机构与机架连接在一起。具有这种结构的机械,亦即非轨行机构既可用于铺设新轨道又可用于线路大修,就可以迅速而简单地应用于铺设新轨道或既有线路的大修;为此只需卸掉一端的轨行机构,然后将非轨行机构从第一连接机构移到第二连接机构即可,对于两种作业均可以有利的方式保持钢轨长的弯曲范围,同时也可不受限制地使用新枕铺放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是,新枕铺放装置位于固定在机架端部的轨行机构和依机械纵向相邻的非轨行机构之间;这样,当机械为进行两种作业走行时,均能依相反的作业方向和有利的方式将新枕铺放在非轨行机构的后面;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保证,在机架相当短的情况下,使准备铺设的钢轨具有特别缓和的挠度曲线,确切地说,特别是在铺设新轨时,可在机架下面提供一个最大的空间范围,用于拨动新轨使之到位。如果非轨行机构是一个有两条依机械横向相隔一定距离的履带的并可控制走向的履带式走行机构,就可以在作业时使机械的走行有最佳的灵活性;此时履带式走行机构能顺利而可靠地在任何道床表面上走行。根据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该履带式走行机构在履带中间的地方置有一个支架,支架的上部装有定心销,用于支承在机架上,确切地说这是非轨行机构(亦即履带式走行机构)的第二连接机构;这个连接机构有一个支承连接件,其下端有孔洞用于插入定心销,其上端可与机架相连。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在结构简单而又可靠的情况下,用最少的工作量迅速将非轨行机构从第一连接机构改接在第二连接机构上或相反。同时,已经证明的优点是,履带式走行机构利用与轨道平面成一定角度并与支架铰接的安全支承件固定在机架上,固定位置位于依机械纵向与支承连接件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使用该安全支承件可大大提高非轨行机构依机械纵向的支承稳定性。另一改进方案是,在第一和第二连接机构范围内均配备有液压管路接头,用于配接与非轨行机构相连的、为走行驱动机构提供动力能的液压管路;这一改进方案也可以是非轨行机构配备一个辅助走行机构并通过驱动机构与机架相连且其高度可以调节,利用这类结构可以进一步简化,确切地说进一步优化非轨行机构的改装移位,从而可以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根据另一改进方案,在旧枕收取装置和新枕铺放装置之间,可以设置一个与机架相连并能调节高度的道碴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配备有依机械横向设置的投碴传送带和一个平碴装置。这种结构特别是在机械进行线路大修时被证明是有优越性的,它能提高机构的效率;另外,两条履带之间依机械横向的距离为900毫米,而且履带式走行机构的履带配备有能依两个方向运转的走行驱动机构,这样就有可能在铺放新枕之前,用简单方法利用履带压实轨枕支承面。下文将结合附图并利用一个优选的结构实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更新轨道用的机械进行作业时的侧视图;图2为本机械与另一辆车组成作业单元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机械经改装后用于铺设新轨道的侧视图;图4为图3所示机械的非轨行机构放大的侧视图;图5为本机械非轨行机构沿图4箭头V向的视图。图1所示为一部更新或铺设轨道用的机械1。图中的机械正在依箭头2所示作业方向进行更新轨道(亦称线路大修)的作业。本机械有一个长的机架3,其两端各有一个轨行机构4。另一个非轨行机构5安置在两个轨行机构之间并位于机架3(依作业方向)的后端,还可利用驱动机构6调节其高度。另外,机架3还配备有旧枕收取装置7,依作业方向位于此装置后面并可调节高度的道碴清扫装置8,一套平碴装置9和一套新枕铺放装置10。新枕铺放装置10位于固定在机架后端的轨行机构4与非轨行机构5之间;非轨行机构5依机械的纵向与轨行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更新或铺设轨道用的机械,具有一个其端部支承在走行机构(4,5)上的机架(3),上面装有:一旧枕收取装置(7),一新枕铺放装置(10),一位于上述两装置之间能调节高度的平碴装置(9),以及旧轨或新轨用的导向装置(12,13),同时,在机架(3)的一端设有一个轨行机构(4)和一个能对机架(3)调节高度的非轨行机构(5),其特征在于:非轨行机构(5)是用第一连接机构(32)与机架(3)形成可拆卸的结构;并在从机架同样可拆卸的轨行机构(4)区域内设置第二连接机构(33)以将非轨行机构(5)与机架(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瑟夫特依拉曼夫瑞德伯宁格
申请(专利权)人:弗兰茨普拉沙铁路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奥地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