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以及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145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效果优良的聚氨酯树脂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轨道铺设用成型体(1)包含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树脂部分(10)和纤维部分(23),在轨道铺设用成型体(1)中含有纤维部分(23)。所述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1∶1.1~1∶0.4。因而,聚氨酯树脂部分(10)柔软度适当,具有减振性,硬度适当,具有强度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性优良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使用于如下的垫片(パツキン)中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上述垫片设置在枕木上或设置在枕木和支撑枕木的部分之间等。
技术介绍
在铁道轨道等中,设置枕木或垫片。枕木设置在轨道的下侧,在对轨道的重量进行支撑的同时,维持2条轨道之间的间隔。另外,垫片设置在轨道和枕木之间等,对枕木和轨道之间的高度或轨道和钢梁等之间的高度进行调整,通过采用垫片吸收振动,降低列车行进时的振动。 根据使用条件,这种垫片可以使用橡胶等各种材料。另外,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了使用聚氨酯树脂成型体作为该材料的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817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记载的树脂成型体难以既降低振动又具有高强度。另外,在使用长纤维连续成型时,担心在成型时从成型工序出来后因发泡的内压力而膨胀后由膨胀产生的变形或龟裂,从而难以连续成型。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减振效果优良的聚氨酯树脂的轨道铺设用成型体。 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是在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树脂部分中含有纤维部分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1∶1.1~1∶0.4。 由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树脂部分中含有纤维部分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其中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1∶1.1~1∶0.4,因此,聚氨酯树脂部分柔软度适当,具有减振性,并且,具有适当的硬度、强度或耐久性。 另外,上述聚氨酯树脂部分的比例极限抗压强度可以为1.0~3.0MPa,静弹簧常数为5~50kN/mm。 此时,所谓静弹簧常数表示使用50mm×100mm×100mm的试料片,按照JIS K6385(防振橡胶的试验方法)的“6.静态特性试验”中的“往复方式”所测定的数值。 按照这种结构,聚氨酯树脂部分的比例极限抗压强度为1.0~3.0MPa,静弹簧常数为5~50kN/mm,因此,可以兼备减振性与强度和耐久性。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具有硬质树脂部分和软质树脂部分,并且硬质树脂部分和软质树脂部分以层状形成叠层体,软质树脂部分使用在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树脂部分中含有纤维部分的聚氨酯树脂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1∶1.1~1∶0.4。 按照这种结构,由于具有硬质树脂部分和软质树脂部分且硬质树脂部分和软质树脂部分以层状形成叠层体,软质树脂部分使用的是在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树脂部分中含有纤维部分的聚氨酯树脂成型体,因此,可以通过软质树脂部分赋予减振性,可以通过硬质树脂部分赋予强度和耐久性,另外,由于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1∶1.1~1∶0.4,因此,能够使减振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上述聚氨酯树脂部分的比例极限抗压强度可以为1.0~3.0MPa,静弹簧常数可以为5~50kN/mm。 按照这种结构,由于聚氨酯树脂部分的比例极限抗压强度为1.0~3.0MPa,静弹簧常数为5~50kN/mm,因此,可以兼备减振性与强度和耐久性。 另外,上述纤维可以使用玻璃长纤维并取向为规定的方向。 按照这种结构,由于纤维使用玻璃长纤维并取向为规定的方向,因此强度特别优良。 在制造上述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方法中,通过以下方法连续地制造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其包括将连续的玻璃长纤维制成束状的工序;将以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为原料的液体树脂含浸在束状玻璃长纤维中的工序;使含浸了液体树脂后的玻璃长纤维导入到模具内并使液体树脂固化,切断为规定长度的工序。 按照该结构,由于是通过下述工序来连续地制造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方法,因此,生产性优良,所述工序包括将连续的玻璃长纤维变为束状的工序;将以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为原料的液体树脂含浸在束状玻璃长纤维中的工序;使含浸了液体树脂后的玻璃长纤维导入到模具内并使液体树脂固化,切断为规定长度的工序,而且,所使用的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1∶1.1~1∶0.4,在模具内固化了的树脂很少产生变形或龟裂等。 在制造上述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方法中,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制造,该方法包括对包含玻璃纤维的树脂成型体进行破碎的工序;将上述破碎后的树脂破碎物、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填充到成型模具内,在成型模具内使其固化的工序。 按照这种结构,由于包括对包含玻璃纤维的树脂成型体进行破碎的工序;将上述破碎后的树脂破碎物、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填充到成型模具内,在成型模具内使它们固化的工序,因此,可以将使用一次后的树脂成型体或废弃的树脂成型体进行破碎,再利用性能优良。 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减振性能优良,可以应用在枕木或垫片中。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连续成型生产线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连续成型生产线的模式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 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评价系统的模式图;图10是示出评价系统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1、2、3、3a、4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10聚氨酯树脂部分23纤维部分72枕木74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该树脂成型体的连续成型生产线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连续成型生产线的模式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9和10是示出评价系统的模式图。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1包含聚氨酯树脂部分10和纤维部分23。并且,聚氨酯树脂部分10是以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为原料并使它们反应后所获得的,纤维部分23以被包含在聚氨酯树脂部分中的状态存在。 另外,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1为棱柱状,可以作为枕木使用。 聚氨酯树脂中使用的多元醇具体地说使用聚醚类多元醇。聚醚类多元醇的羟基值为240mgKOH/g,在80~350mgKOH/g范围。而且,聚醚类多元醇的官能团数为2.5,在2.0~3.5范围。 另外,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聚酯类多元醇或苯酚改性多元醇。 聚氨酯树脂中使用的异氰酸酯可以使用聚合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其是在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树脂部分中含有纤维部分的轨道铺设用成型体,其中,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1∶1.1~1∶0.4。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2-19 364932/051.一种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其是在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树脂部分中含有纤维部分的轨道铺设用成型体,其中,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1∶1.1~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其中,聚氨酯树脂部分的比例极限抗压强度为1.0~3.0MPa,静弹簧常数为5~50kN/mm。3.一种轨道铺设用树脂成型体,其具有硬质树脂部分和软质树脂部分,且硬质树脂部分和软质树脂部分以层状形成叠层体,软质树脂部分使用在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树脂部分中含有纤维部分的聚氨酯树脂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多元醇的羟基值为80~350mgKOH/g,官能团数为2.0~3.5,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岛勇治齐藤康宏足立刚一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