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69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其结构包括风扇、罩壳、电机外壳、吊环、转子、定子、旋转杆、轴承、支座、变频器、外机壳,电机外壳与罩壳相焊接,变频器包括电源灯、报警铃、辅助盖板、前盖板、选件接线口、散热板、操作面板,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结构上有变频器,电通过PCB板流过电容、电阻、电感,转钮转动将信号传达控制正电压调节器,电压越小则电流越大,电流传感器将电流值传到收发器,收发器将电流数值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到显示面板,电线穿过电线孔通过控制回路端子排连接到电流输入控制板,通过调节电压值,电压越大功率越大,反之亦然,在工作时控制好电压,使其保持稳定,加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
本技术是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属于电动机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125133.7的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包括榨膛、位于榨膛内的榨杆、通过传动机构与榨杆连接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到电动机转速低于理想值时控制电动机加大功率、检测到电动机转速高于理想值时控制电动机减小功率、检测到电动机转速达到最低转速值时控制电动机加到最大功率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电连接电动机,但是该现有技术对电压的控制效果较差,导致会出现电压不稳定容易损坏电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对电压的控制效果较差,导致会出现电压不稳定容易损坏电机的情况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其结构包括风扇、罩壳、电机外壳、吊环、转子、定子、旋转杆、轴承、支座、变频器、外机壳,所述电机外壳与罩壳相焊接,所述罩壳的内侧设有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风扇(1)、罩壳(2)、电机外壳(3)、吊环(4)、转子(5)、定子(6)、旋转杆(7)、轴承(8)、支座(9)、变频器(10)、外机壳(11),所述电机外壳(3)与罩壳(2)相焊接,所述罩壳(2)的内侧设有风扇(1),所述旋转杆(7)的左端嵌入安装于风扇(1)的右端面,所述外机壳(11)位于风扇(1)的右方,所述吊环(4)垂直焊接于电机外壳(3)的上表面,所述旋转杆(7)贯穿安装于转子(5)的右端面,所述定子(6)与转子(5)相贴合,所述轴承(8)与旋转杆(7)为同一个轴心,所述支座(9)焊接安装于电机外壳(3)的下方,所述支座(9)安装于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功率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风扇(1)、罩壳(2)、电机外壳(3)、吊环(4)、转子(5)、定子(6)、旋转杆(7)、轴承(8)、支座(9)、变频器(10)、外机壳(11),所述电机外壳(3)与罩壳(2)相焊接,所述罩壳(2)的内侧设有风扇(1),所述旋转杆(7)的左端嵌入安装于风扇(1)的右端面,所述外机壳(11)位于风扇(1)的右方,所述吊环(4)垂直焊接于电机外壳(3)的上表面,所述旋转杆(7)贯穿安装于转子(5)的右端面,所述定子(6)与转子(5)相贴合,所述轴承(8)与旋转杆(7)为同一个轴心,所述支座(9)焊接安装于电机外壳(3)的下方,所述支座(9)安装于外机壳(11)的右方,所述外机壳(11)的内侧设有变频器(10),所述变频器(10)包括电源灯(1001)、报警铃(1002)、辅助盖板(1003)、前盖板(1004)、选件接线口(1005)、散热板(1006)、操作面板(1007)、显示面板(1008)、电机连接口(1009)、电流输入控制板(1010)、控制回路端子排(1011)、电线孔(1012),所述电源灯(1001)安装与报警铃(1002)的上方,所述显示面板(1008)位于报警铃(1002)的右方,所述显示面板(1008)与操作面板(1007)相贴合,所述前盖板(1004)的前端面设有选件接线口(1005),所述辅助盖板(1003)设于选件接线口(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元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惠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