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50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辊,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印刷辊轴和印刷轴套;印刷辊轴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位于第一支撑部两端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部,印刷轴套套设于第一支撑部;沿第二支撑部的轴心至第一支撑部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位于第一支撑部内的通孔为螺旋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印刷辊轴中设置通孔,通过向通孔注入循环冷却液,为印刷辊轴降温,通孔设置为螺旋形结构,使得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液的利用率更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印刷轴套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适用于各类大型印刷机中。

Printing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inting roller, which comprises a printing roller shaft with a circular cross section and a printing shaft sleeve; the printing roller shaft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part and a second support part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support part;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support part is larger than the second support part; the printing shaft sleeve sleeve is arranged at the first support part; and the printing roller sleeve is arranged along the axis center of the second support part to the second support part. The first suppor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with an interconnected connection, and the through hole in the first support part is a helica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sets through holes in the printing roller shaft, injects circulating coolant into the through holes, reduce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inting roller shaft, and the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in a helical structure, which makes the coolant cooling efficiency higher,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coolant higher,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the printing shaft sleeve can be replac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and is suitable for use. In all kinds of large printing pres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辊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印刷辊。
技术介绍
印刷辊是印刷机中的主要部件,应用于单张纸印刷机和卷筒纸印刷机等大型印刷机中。印刷辊在使用过程中会频繁与纸张摩擦,导致印刷辊发热,印刷辊发热后会对接触的纸张和油墨等接触物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印刷效果,因此需要为印刷辊降温。如图1所示,为现有印刷辊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转动轴01和辊主体02,辊主体02上设置有散热通孔03,通过设置散热通孔03将辊主体02内部的热量以空气流动的方式散出,降低辊主体02的温度。但是,上述方式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通常依赖于通风条件和低温环境,散热效率较低,印刷机长期工作时,印刷辊会出现散热不足而过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辊,以解决现有印刷辊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刷辊,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印刷辊轴和印刷轴套;所述印刷辊轴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两端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印刷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轴心至所述第一支撑部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内的所述通孔为螺旋形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两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两端的表面和所述限位环的内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表面、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印刷轴套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的尺寸相匹配的定位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槽,所述印刷轴套的内壁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定位槽的尺寸分别相匹配的多个所述定位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为阶梯式变径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刷辊,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印刷辊轴和印刷轴套;印刷辊轴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位于第一支撑部两端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部,印刷轴套套设于第一支撑部;沿第二支撑部的轴心至第一支撑部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位于第一支撑部内的通孔为螺旋形结构。本技术在印刷辊轴中设置通孔,通过向通孔注入循环冷却液,为印刷辊轴降温,通孔设置为螺旋形结构,使得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液的利用率更高,本技术结构简单,印刷轴套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适用于各类大型印刷机中。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印刷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印刷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辊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辊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环和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辊套和印刷辊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01-转动轴,02-辊主体,03-散热通孔,1-印刷辊轴,101-第一支撑部,102-第二支撑部,103-通孔,104-螺纹,105-定位槽,2-印刷辊套,201-定位销,3-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印刷辊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印刷辊轴1和印刷轴套2,印刷辊轴1包括第一支撑部101和位于第一支撑部101两端的第二支撑部102,第一支撑部101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部102,印刷轴套2套设于第一支撑部101。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辊套的结构示意图,印刷轴套2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印刷辊轴1的第二支撑部102用于与印刷机的支撑部件连接,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辊安装于印刷机中。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辊轴的结构示意图,沿第二支撑部102的轴心至第一支撑部101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103,位于第一支撑部101内的通孔103为螺旋形结构。在印刷辊轴1内设置通孔103,用于注入冷却液为印刷辊轴1降温,冷却液可以选择水或其他导热性良好的液体。由于与纸张频繁接触的印刷轴套2套设于第一支撑部101上,因此印刷辊轴1的第一支撑部101是易发热的部分,通孔103以印刷辊轴1的轴线为圆心、沿印刷辊轴1的轴线方向螺旋延伸构成螺旋形通孔,使得通孔103内的冷却液流经第一支撑部101时,能够充分吸收第一支撑部101表面的热量,将热量导出,冷却效率较高,同时,冷却液的利用率也较高。冷却液通过第二支撑部102的轴心注入,在第二支撑部102两端的端面中心开设注入口,防止与注入口连接的管道随印刷辊轴1一同旋转。印刷轴套2为可更换部件,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将更换后的印刷轴套2安装到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环3,两个限位环3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01两端,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环和安装示意图。需要更换印刷轴套2时,将第一支撑部101一端的限位环3取下,拉出印刷轴套2,然后将需要更换的印刷轴套2经第一支撑部101一端套设于第一支撑部101上,套设时,将印刷轴套2的一端抵住第一支撑部101另一端的限位环3即可为印刷轴套2快速定位,最后将之前取下的限位环3安装即完成印刷轴套2的快速更换。限位环3与第一支撑部10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旋接,在第一支撑部101两端的表面和限位环3的内壁设置相匹配的螺纹104。为了防止印刷轴套2与印刷辊轴1的第一支撑部101之间发生相互滑动,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辊套和印刷辊轴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支撑部101的表面、沿第一支撑部10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定位槽105,印刷轴套2的内壁设置有与定位槽105的尺寸相匹配的定位销201。定位槽105贯穿于第一支撑部101的表面。此外,上述定位槽105和定位销20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定位槽105之间和多个定位销201之间相互平行,且相对于印刷辊轴1和印刷轴套2的轴心呈中心对称,定位槽105和定位销201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或方形。为了使印刷辊轴1能够安装于不同型号的印刷机中,将印刷辊轴1的第二支撑部102设置为阶梯式变径结构,根据需要可设置多级阶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印刷辊,适用于多种型号的卷筒纸书刊印刷机中。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刷辊,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印刷辊轴和印刷轴套;印刷辊轴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位于第一支撑部两端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部,印刷轴套套设于第一支撑部;沿第二支撑部的轴心至第一支撑部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位于第一支撑部内的通孔为螺旋形结构。本技术在印刷辊轴中设置通孔,通过向通孔注入循环冷却液,为印刷辊轴降温,通孔设置为螺旋形结构,使得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液的利用率更高,本技术结构简单,印刷轴套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适用于各类大型印刷机中。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辊,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印刷辊轴(1)和印刷轴套(2);所述印刷辊轴(1)包括第一支撑部(101)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1)两端的第二支撑部(102),所述第一支撑部(1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02),所述印刷轴套(2)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1);沿所述第二支撑部(102)的轴心至所述第一支撑部(101)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10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1)内的所述通孔(103)为螺旋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辊,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印刷辊轴(1)和印刷轴套(2);所述印刷辊轴(1)包括第一支撑部(101)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1)两端的第二支撑部(102),所述第一支撑部(1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02),所述印刷轴套(2)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1);沿所述第二支撑部(102)的轴心至所述第一支撑部(101)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10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1)内的所述通孔(103)为螺旋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环(3),两个所述限位环(3)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1)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辊,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军辉顾永辉刘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银浙印刷包装产业物流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