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祝国强专利>正文

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61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室、第一提温室和中继换热室,所述第一换热室的左侧安装有热流排放接管,且热流排放接管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分散管,所述第一换热室的左上方设置有入水管,且第一换热室的内部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焊接有转盘,且支架的中间设置有循环流管,所述第一提温室的内部安装有热流室,且第一提温室位于第一换热室的右侧,所述中继换热室的内部设置有水管,且中继换热室位于第一提温室的右侧。该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可以实现热量的自循环过程,将热量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并以热量接替传输的方式完成换热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
技术介绍
双乙烯酮是一种无色有刺激臭味的可燃液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双乙烯酮大多作为药物中间体、食品防腐剂以及颜料及调节剂等,由于其具备可燃性能,现代也将双乙烯酮用于制热设备原料,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现代的换热器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更高效地存储、传输热量以及如何最大化地降低热能在传输中的损耗问题,热量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层层热量递减的变化,如果换热器内部冷流体消耗了过多的热量,会对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实现自循环的热量接替传输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如何更高效地存储、传输热量以及如何最大化地降低热能在传输中的损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室、第一提温室和中继换热室,所述第一换热室的左侧安装有热流排放接管,且热流排放接管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分散管,所述第一换热室的左上方设置有入水管,且第一换热室的内部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焊接有转盘,且支架的中间设置有循环流管,所述第一换热室的右上方安装有充盈管,且充盈管的中间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提温室的内部安装有热流室,且第一提温室位于第一换热室的右侧,所述热流室的外壁设置有传热导管,且热流室的左侧固定有连接管,所述第一提温室的下方安装有回流管,所述中继换热室的内部设置有水管,且中继换热室位于第一提温室的右侧,所述水管的外壁镶嵌有螺旋管,所述中继换热室的右上方设置有过渡管,且中继换热室的右侧安装有第二提温室,所述第二提温室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换热室,且第二换热室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补充热流管,所述第二换热室的右下方焊接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上下两端均与第一换热室的内壁之间相互配合,且支架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换热室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优选的,所述循环流管呈交叠状共平行设置有3组,且循环流管呈“U”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热流排放接管通过分散管与传热导管相连通,且传热导管沿热流室的水平方向等距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充盈管与螺旋管、回流管与螺旋管之间均相互连通,且螺旋管呈螺旋状设置在水管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室与第二换热室、第一提温室与第二提温室之间均关于中继换热室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第一提温室与第二提温室的外部宽度尺寸均大于第一换热室与第二换热室的外部宽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可以实现热量的自循环过程,将热量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并以热量接替传输的方式完成换热过程,支架的上下两端与第一换热室的内壁之间相互配合,转动转盘,可对支架在第一换热室中的放置角度进行调整,从而扩大热流与冷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利用支架的角度转动,相应地还对冷流进行扰动,促进冷流在第一换热室中的流动,3组循环流管交叠分布,有利于增大冷流与热流之间的直接且实质性的接触面积,利用循环流管的“U”形结构,增加了热流在第一换热室中的流动长度,并使冷流与热流之间的接触更加均匀充分,提高换热效率,热流排放接管接排热流管道,在分散管的作用下一部分热流被传送到传热导管中,对热流室中的经过一次换热后的流体进行二次换热,对流体温度进行保持的同时,还对流体在传送中可能丢失的热量进行二次补充,避免热量散失,也对热流进行较为充分地利用,充盈管、回流管与螺旋管连接成一个回环流路,当第一换热室中冷流水充满时,可以将阀门打开,经换热后的流体经过充盈管流入到螺旋管中,将由第一换热室换热产生的热量传送给水管中的流体,对温度进行保持,在回流管的作用下,流体又流回到第一换热室中,再次进行换热,这一回环流路的设计使得换热器可以实现热量的自循环目的,避免热量散失,对热量进行最大化地利用,第二提温室和第二换热室的设置使换热器能够进行两个方向上的分别换热,且换热效率保持一致,提高了换热效率的同时,也使得换热器内部热量接替传输,保证了热流的充足供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循环流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换热室,2、热流排放接管,3、分散管,4、入水管,5、支架,6、转盘,7、循环流管,8、充盈管,9、阀门,10、第一提温室,11、热流室,12、传热导管,13、连接管,14、回流管,15、中继换热室,16、水管,17、螺旋管,18、过渡管,19、第二提温室,20、第二换热室,21、补充热流管,22、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室1、第一提温室10和中继换热室15,第一换热室1的左侧安装有热流排放接管2,且热流排放接管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分散管3,第一换热室1的左上方设置有入水管4,且第一换热室1的内部安装有支架5,支架5的上下两端均与第一换热室1的内壁之间相互配合,且支架5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换热室1的竖直中心线重合,支架5的下方焊接有转盘6,转动转盘6,可对支架5在第一换热室1中的放置角度进行调整,从而扩大热流与冷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利用支架5的角度转动,相应地还对冷流进行扰动,促进冷流在第一换热室1中的流动,支架5的中间设置有循环流管7,循环流管7呈交叠状共平行设置有3组,且循环流管7呈“U”形结构,3组循环流管7交叠分布,有利于增大冷流与热流之间的直接且实质性的接触面积,利用循环流管7的“U”形结构,增加了热流在第一换热室1中的流动长度,并使冷流与热流之间的接触更加均匀充分,提高换热效率,第一换热室1的右上方安装有充盈管8,且充盈管8的中间设置有阀门9,第一提温室10的内部安装有热流室11,且第一提温室10位于第一换热室1的右侧,热流室11的外壁设置有传热导管12,且热流室11的左侧固定有连接管13,热流排放接管2通过分散管3与传热导管12相连通,且传热导管12沿热流室11的水平方向等距平行设置,热流排放接管2接排热流管道,在分散管3的作用下一部分热流被传送到传热导管12中,对热流室11中的经过一次换热后的流体进行二次换热,对流体温度进行保持的同时,还对流体在传送中可能丢失的热量进行二次补充,避免热量散失,也对热流进行较为充分地利用,第一提温室10的下方安装有回流管14,中继换热室15的内部设置有水管16,且中继换热室15位于第一提温室10的右侧,水管16的外壁镶嵌有螺旋管17,充盈管8与螺旋管17、回流管14与螺旋管17之间均相互连通,且螺旋管17呈螺旋状设置在水管16的外侧,充盈管8、回流管14与螺旋管17连接成一个回环流路,当第一换热室1中冷流水充满时,可以将阀门9打开,经换热后的流体经过充盈管8流入到螺旋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室(1)、第一提温室(10)和中继换热室(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室(1)的左侧安装有热流排放接管(2),且热流排放接管(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分散管(3),所述第一换热室(1)的左上方设置有入水管(4),且第一换热室(1)的内部安装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下方焊接有转盘(6),且支架(5)的中间设置有循环流管(7),所述第一换热室(1)的右上方安装有充盈管(8),且充盈管(8)的中间设置有阀门(9),所述第一提温室(10)的内部安装有热流室(11),且第一提温室(10)位于第一换热室(1)的右侧,所述热流室(11)的外壁设置有传热导管(12),且热流室(11)的左侧固定有连接管(13),所述第一提温室(10)的下方安装有回流管(14),所述中继换热室(15)的内部设置有水管(16),且中继换热室(15)位于第一提温室(10)的右侧,所述水管(16)的外壁镶嵌有螺旋管(17),所述中继换热室(15)的右上方设置有过渡管(18),且中继换热室(15)的右侧安装有第二提温室(19),所述第二提温室(1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换热室(20),且第二换热室(20)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补充热流管(21),所述第二换热室(20)的右下方焊接有出水管(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乙烯酮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室(1)、第一提温室(10)和中继换热室(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室(1)的左侧安装有热流排放接管(2),且热流排放接管(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分散管(3),所述第一换热室(1)的左上方设置有入水管(4),且第一换热室(1)的内部安装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下方焊接有转盘(6),且支架(5)的中间设置有循环流管(7),所述第一换热室(1)的右上方安装有充盈管(8),且充盈管(8)的中间设置有阀门(9),所述第一提温室(10)的内部安装有热流室(11),且第一提温室(10)位于第一换热室(1)的右侧,所述热流室(11)的外壁设置有传热导管(12),且热流室(11)的左侧固定有连接管(13),所述第一提温室(10)的下方安装有回流管(14),所述中继换热室(15)的内部设置有水管(16),且中继换热室(15)位于第一提温室(10)的右侧,所述水管(16)的外壁镶嵌有螺旋管(17),所述中继换热室(15)的右上方设置有过渡管(18),且中继换热室(15)的右侧安装有第二提温室(19),所述第二提温室(1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换热室(20),且第二换热室(20)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补充热流管(21),所述第二换热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祝国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