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用压榨毛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64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披露了一种造纸压榨毛毯(1),它包括:基础部件(2)和层合至基础部件上的至少一层对接层(3),其特征在于,基础部件(2)由许多底布组成,并且在许多底布中,紧接着最靠近其上放置有湿纸幅的表面(4)排列的第一底布(A)排列的第二底布(B)是这样一种结构,其密度高于第一底布(A)的密度,或其透气性低于第一底布(A)的透气性,并且,能调节从第二底布迁移至第一底布的水份,并能有效地防止回湿现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良好挤水能力的造纸压榨毛毯。传统上,在造纸过程的压榨部件中,通过一对压辊对其上放置有湿纸页的造纸压榨毛毯压紧并对其施加压力而进行挤水操作。在这对压辊的压区处,毛毯从压区中心至压辊输送侧这一区域内将迅速地解除压缩状态,并因此使其体积大大地膨胀。这将产生一种现象,即,通过体积膨胀过程中的毛细管现象而使大量水份从细小纤维迁移至湿纸页中。这种现象称之为回湿现象,并且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当产生回湿现象时,在压缩部件处的挤水效率将下降,因此,为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业已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JP-127590/1990中所述,防止回湿现象的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将比构成湿纸页的纤维更细小的纤维用于构成毛毯对接层(butt layer)的纤维,从而减少迁移至湿纸页中的水份,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提供带有亲水树脂层和疏水树脂层的毛毯,从而减少迁移至湿纸页中的水份。然而,上述第一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如果对接层的纤维小于湿纸页的纸浆纤维,那么,毛毯常常会弄脏并且纤维往往会大量脱落。另外,上述第二种方法将让人担心的是包含在湿纸页中的添加剂或油性组份将附着至亲水树脂或疏水树脂层上或在其上积累,这些树脂层将被熔融并一点点地除去,并因此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作为造纸压榨毛毯,该毛毯不可能有足够的耐久性。为解决上述问题现已实现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压榨毛毯,该毛毯能有效地防止回湿现象,并且能给使用者提供优异的使用性,而不使用比构成湿纸页的纤维更细小的纤维,所述纤维用于构成毛毯对接层(buttlayr)的纤维,并且不使用亲水树脂和疏水树脂。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造纸压榨毛毯包括基础部件和层合至基础部件上的至少一层对接层,其特征在于,基础部件由许多底布组成,并且在许多底布中,紧接着最靠近其上放置有湿纸页的表面排列的第一底布排列的第二底布是这样一种结构,其密度高于第一底布的密度,并且,通过它们之间的密度差能调节从第二底布迁移至第一底布的水份,并能有效地防止回湿现象。另外,造纸压榨毛毯可包括基础部件和层合至基础部件上的至少一层对接层,其特征在于,基础部件有第一底布和第二底布的双层结构;其中第一底布最靠近其上放置有湿纸页的表面排列,而第二底布紧接着第一底布排列,并且,其中第二底布是这样的结构,其密度高于第一底布的密度,并且,在具有双层结构的基础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它们之间的密度差能调节从第二底布迁移至第一底布的水份,并能有效地防止回湿现象。此外,造纸压榨毛毯可包括基础部件和层合至基础部件上的至少一层对接层,其特征在于,基础部件有第一底布,第二底布和第三底布的三层结构;其中第一底布最靠近其上放置有湿纸页的表面排列,第二底布紧接着第一底布排列,而第三底布紧接着第二底布排列,并且,其中第二底布是这样的结构,其密度高于第一底布的密度,或者高于第一底布和第三底布的密度,并且,在具有三层结构的基础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它们之间的密度差能调节从第二底布迁移至第一底布的水份,并能有效地防止回湿现象。此外,造纸压榨毛毯的特征在于第底布,或者第一底布和第三底布的密度从0.15g/cm3至0.50g/cm3,第二底布的密度0.23g/cm3至0.75g/cm3并且比密度为1.5或更大,这将使得为确实地实现防回湿现象而选择特定值的密度成为可能。此外,造纸压榨毛毯可包括基础部件和层合至基础部件上的至少一层对接层,其特征在于,基础部件由许多底布组成,并且在许多底布中,紧接着最靠近其上放置有湿纸页的表面排列的第一底布排列的第二底布是这样一种结构,其透气性低于于第一底布的透气性,并且,通过它们之间的透气性差能调节从第二底布迁移至第一底布的水份,并能有效地防止回湿现象。造纸压榨毛毯可包括基础部件和层合至基础部件上的至少一层对接层,其特征在于,基础部件有第一底布和第二底布的双层结构;其中第一底布最靠近其上放置有湿纸页的表面排列,而第二底布紧接着第一底布排列,并且,其中第二底布是这样的结构,其透气性低于第一底布的透气性,并且,在具有双层结构的基础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它们之间的透气性差能调节从第二底布迁移至第一底布的水份,并能有效地防止回湿现象。此外,造纸压榨毛毯可包括基础部件和层合至基础部件上的至少一层对接层,其特征在于,基础部件有第一底布,第二底布和第三底布的三层结构;其中第一底布最靠近其上放置有湿纸页的表面排列,第二底布紧接着第一底布排列,而第三底布紧接着第二底布排列,并且,其中第二底布是这样的结构,其透气性低于第一底布的透气性,或者低于第一底布和第三底布的透气性,并且,在具有三层结构的基础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它们之间的透气性差能调节从第二底布迁移至第一底布的水份,并能有效地防止回湿现象。此外,造纸压榨毛毯的特征在于第一底布,或者第一底布和第三底布的透气性从50cc/cm2至900cc/cm2,第二底布的透气性从32cc/cm2至600cc/cm2,并且比透气性为0.67或更小,这将使得为确实地实现防回湿现象而选择特定值的比透气性成为可能。此外,造纸压榨毛毯的特征在于第一底布,或第一底布和第三底布和第二底布由50d至330d的单丝纱或其反手纱制成,这将使得为确实地实现防回湿现象而选择特定的纱线材料和尺寸成为可能。此外,造纸压榨毛毯的特征在于第二底布由无纺织物或无纺织物的层压体制成,只要选作第二底布的材料满足第一底布的密度,比密,或透气性或比透气性,那么这将在选择第二底布材料时提供柔韧性。附图说明图1是基础部件为双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2是基础部件为双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分解的简略横截面图。图3是基础部件为双层结构并且在其一侧上有对接层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4是基础部件为三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5是基础部件为四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6是在第二底布中包含有无纺织物、基础部件为双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7是在第二底布中包含有无纺织物、基础部件为三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8是在底布之间包含对接层、基础部件为双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9是在底布之间包含对接层、基础部件为三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10是在底布之间包含对接层、在第二底布中包含有无纺织物、基础部件为双层结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毛毯的简略横截面图。图1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毛毯处于使用状态的放大横截面图。图1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毛毯处于压缩状态时作用的放大横截面图。图13是说明常规毛毯处于压缩状态时作用的放大横截面图。图1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毛毯(a),对比毛毯(a)和对比毛毯(b)作用的对比表。图1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毛毯(b),对比毛毯(c)和对比毛毯(d)作用的对比表。下面将基于图1-12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在这些附图中,参考号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造纸压榨毛毯(下文称为“本专利技术的毛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毛毯1包括基础部件2和层压在基础部件2上的对接层3。所述基础部件2有第一底布A和第二底布B的双层结构。上述对接层3形成于本专利技术毛毯1的两个表面上,即形成于基础部件2的两个表面上,并且其一个表面为其上放置有湿纸页的表面4,另一表面为压辊接触表面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纸压榨毛毯,包含:基础部件和层压至基础部件之上的至少一层对接层,其特征在于,基础部件由许多底布制成,并且在许多底布中,紧接着最靠近其上放置有湿纸幅的表面排列的第一底布排列的第二底布是这样一种结构,其密度高于第一底布的密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信夫石野淳井上健二池田晴成
申请(专利权)人:市川毛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