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缝合螺旋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11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造纸织物(10)的第一末端(14)与第二末端(12)的接缝。该接缝可以包含可与第一末端附接的第一螺旋缝合组件(16),以及可与第二末端附接的第二螺旋缝合组件(17)。至少第一与第二螺旋缝合组件之一为透明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造纸技术。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造纸机上的缝合织物。本专利技术特别可应用于在干燥织物上产生接缝,但也可以用于形成成形织物、压榨织物以及其它需要利用螺旋接缝的工业用织物/带。
技术介绍
造纸过程中,在造纸机成形部,通过将纤维浆沉积到移动的成形织物上形成纤维素纤维网,纤维浆也就是纤维素纤维的水分散体。浆体中大量的水通过成形织物排出,而纤维素纤维网则留在成形织物的表面上。刚形成的纤维素纤维网从成形部进入压榨部,压榨部包括一系列压榨压区。纤维素纤维网被压榨织物支撑,或者通常情况下位于两层这样的压榨织物之间,穿过压榨压区。在压榨压区中,纤维素纤维网受到压缩力的作用,该压缩力将水从网中挤出,并使网中的纤维素纤维彼此粘附,使得纤维素纤维网转变为纸幅。水由该一层压榨织物或多层压榨织物所吸收,并且理想的情况是不回到纸幅中去。纸幅最终进入干燥部,干燥部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干燥转鼓系列或烘筒系列,这些转鼓或烘筒由蒸汽在内部进行加热。干燥织物将纸幅紧贴在转鼓的表面,并引导刚形成的纸幅以弯曲路径依次绕行该系列中的每个转鼓。加热的转鼓通过蒸发作用将纸幅的含水量降低到所需水平。应该了解的是,成形织物、压榨织物及干燥织物在造纸机上都采取无端环(endless loop)的形式,并且都起到传送带的作用。应该进一步了解的是,纸张生产是一种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的连续过程。也就是说,在成形部,纤维浆连续地沉积到成形织物上,而刚生产出的纸张在离开干燥部后就被连续地缠绕到辊筒上。机织物本身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其可织成环形,或者先平织然后用接缝将其转变为环状形式。通常,织造织物都呈无端环的形式,或者可缝合成此种形式,其在纵向环绕测量时具有规定长度,而在横向跨越测量时具有规定宽度。因为造纸机的结构变化很大,因此纸机织物制造商必须将织物和其它纸机织物做成所需要的尺寸,以配合客户所用造纸机中的具体位置。毋庸置言,因为每一织物必须特别地按定单制作,因此这个需求使生产流程很难流水化。现代造纸机的织物宽度可为5到33英尺以上,长度可为40到400英尺以上,重量则可为约100磅左右到3,000磅以上。这些织物会磨损并需要更换。织物更换通常包括停机、拆下磨损的织物、准备安装织物以及安装新织物。由于干燥部所用的整体支撑梁,所有的干燥织物都必须具有接缝。此类织物的安装包括将织物本体牵引至造纸机并将该织物的首尾端相连以形成环状带。在运作时,任何可用织物的接缝区域都必须与织物本体性能接近,以避免因为接缝区域使所制造的纸张产生周期性印痕。为了便于缝合,许多现有织物在其两个末端的横向边缘具有缝合环圈。缝合环圈本身由织物的机器方向(MD)纱线所形成。接缝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压榨织物的两个末端放在一起,通过将该织物的两个末端处的缝合环圈互相交叉,并通过引导所谓的销或扣针穿过互相交叉的缝合环圈所形成的通道,从而将织物的两个末端锁定在一起。或者,可将单丝缝合螺旋物附接于造纸织物两个末端的各末端处的缝合环圈。单丝缝合螺旋物可通过至少一根连接纱线连接到缝合环圈。然后,位于织物两个末端处的螺旋物的螺旋卷可以在造纸机上彼此互相交叉与连接,以形成通常称为螺旋接缝的接缝。在所谓的经纱环圈接缝中,由在织物的织物结构中经纱的延伸边缘环圈,形成环圈列。在螺旋接缝中,每列的环圈也可由分离的预先形成的纱线螺旋物所形成,其沿着CD扣针延伸,并通过该扣针将螺旋物附接到织物的接缝边缘,CD扣针连接螺旋物,并与机器方向纱线(例如经纱)互相交叉。然后,位于织物两端的螺旋物的线圈可以在造纸机上再次相互交叉并彼此相连接,以形成通常称为螺旋接缝的接缝。或者,可以籍着许多从接缝边缘解开一段距离的横机器方向纱线,而将螺旋物附接至织物,因而可将螺旋环圈插入这样形成的疏松边缘部分。然后将边缘向后折叠在其本身上,例如,通过使用缝纫机而附接于织物。与螺旋物是如何附接的无关,织物包含两个螺旋物,各螺旋物沿着各接缝边缘,当将织物连接在一起时,螺旋物像拉链似地彼此啮合,从而通过扣针线等而连接在一起。或者,织物可以如Gauthier的美国专利4,567,077所披露的,完全由螺旋物形成;其内容在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销,将螺旋物彼此连接。理论上,因此接缝可以位于织物本体中可拆除连接销的任何位置。相对于织造织物而言,螺旋织物最广为人知的优点是,接缝的几何形态与织物本体相似。由于要求纸张品质均匀、低印痕、以及织物的良好运转能力,因此接缝通常为缝合织物的关键部分。在造纸机上缝合织物时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将导线、销或扣针穿过在织物的相对末端上的织物环圈或螺旋物。必须在机器上将织物的末端拉在一块,并以柔性导线穿过环或螺旋物。最好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将导线穿过。然而,通常一次操作中,仅可穿过很短的一部分或很短的长度。然后将导杆拉出环圈之间的间隙,同时即用导杆将扣针拉过环圈。在横越机器的宽度,可能会超过400英寸,重复此步骤。因为导线或扣针容易从环圈脱出或偏移,所以使得这个过程相当困难。当这种偏移现象发生在必须拆除导线或扣针并重新开始穿线的时候,将增加织物的缝合时间。同时,因为缝合螺旋物为不透明的,无法透过接缝视觉查看导线的进程。因此,在缝合作业期间,需要减少导线或扣针的偏移,以有助于插入。本专利技术为这个问题提供一种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造纸织物等并具有至少一个透明螺旋缝合组件的接缝。此种透明螺旋的缝合组件可以允许导线或扣针容易穿过由相互交叉的螺旋缝合组件所形成的路径而快速地安装。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造纸织物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的缝合组件。此种接缝可以包括可与第一末端结合的第一螺旋缝合组件,以及可与第二末端结合的第二螺旋缝合组件,其中至少所述第一螺旋缝合组件与第二螺旋缝合组件之一为透明的。现将参照下述附图,更完全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在下文中所指出的相同组件与部件。附图说明为了更完全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参照下述说明及附图,其中图1为轴侧图,示出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未被连接在一起的织物;图2为图3中2-2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织物的轴侧图,其中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通过缝合扣针而彼此连接;图4为不具有任何透明缝合组件的成直线的双密度螺旋(“IDDS”)接缝的织物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IDDS接缝的并列比较图;以及图5为不具有任何透明缝合组件的较细成直线的双密度螺旋(“IDDS”)接缝的织物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较细IDDS接缝的并列比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导线或扣针插入穿过织物末端上螺旋物,导致该操作如此困难的至少部分原因为,在插入或缝合作业时难以看见该导线或扣针。即,缝合时,在导线或扣针插入相对的螺旋物所形成间隙中时,相互交叉的螺旋物使得缝合织物的技术人员看不见导线或扣针。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至少螺旋缝合组件或环圈之一为透明的,用于连接造纸织物的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应了解的是,术语“透明”表示包含的缝合组件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许使用者透过其看见扣针。因此,其可以为清透的、混浊的、一定程度混浊、半透明的、或是足够透明至允许漫射光通过。藉此允许在导线或扣针插入穿过相对的螺旋缝合组件所形成间隙时,进行缝合作业的技术人员可以看见导线或扣针,从而使得导线或扣针可容易地插入穿过此种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接造纸织物的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的缝合组件,所述缝合组件包括:第一螺旋缝合组件,其与所述第一末端相结合;以及第二螺旋缝合组件,其与所述第二末端相结合,其中至少所述第一螺旋缝合组件与所述第二螺旋缝合组件之一为透 明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帝芬艾克赛森拉斯杰森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