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过程中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354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包括循环塔体、浆料收集管,还包括浆料分散构件,浆料分散构件分别与循环塔体及浆料收集管相连接;所述浆料分散构件为锥形体,锥形体内包含有锥形流道。本装置可使浆料经浆料收集管后集中在中心位置落入到浆料分散构件中并分散到循环塔体内壁四周流入塔中。本装置可减少塔壁对塔中浆料的阻滞作用,使塔中浆料以平稳的状态下降,减少了浆料之间的冲击,降低湍流发生的程度,使浆料前后有序地流出循环塔,以达到全部循环浆料受到均匀的打浆,从而保证浆料打浆质量的稳定,改善抄纸性能及成纸质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造纸供料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在造纸过程中循环打浆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造纸过程的盘磨机循环打浆的生产实践中,由于浆料经过一台或多台盘磨机打浆时,打浆的质量还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这时,为了提高打浆质量,往往采用循环打浆的方式,将浆料再次或多次经过同一台或多台盘磨机,直到浆料的的打浆质量达到生产的要求;为了实现循环打浆,需要在现有的磨前塔中转循环浆料,循环的浆料通过浆管直接送入磨前塔中,浆料成实心柱状集中落在塔中的某一点,造成浆料在落点位置流速快,而在其它位置,特别在塔壁周围由于浆料与塔壁的磨擦作用,浆料流速较慢,因此,在塔内各位置浆料的流速不一,前后浆料交错运动,不能平衡地、前后有序地流出循环塔,造成浆料受到的打浆作用不匀,影响浆料的打浆性能,这一现象对于中浓度的浆料尤其明显。因而,如何保证循环的浆料都能得到均匀打浆,避免在循环的过程中浆料发生交错,造成部分浆料循环次数多,部分浆料循环次数少的情况发生是制浆造纸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造纸过程中循环打浆供料的缺点,保证循环的浆料得到均匀打浆,避免在循环的过程中浆料发生交错的现象,提供一种使循环浆料均匀地流过循环塔,提高打浆质量的循环打浆供料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包括循环塔体、浆料收集管,还包括浆料分散构件,浆料分散构件分别与循环塔体及浆料收集管相连接。所述浆料分散构件为锥形体,锥形体内包含有锥形流道;浆料流经锥形流道后分散开沿塔周落入塔中。所述锥形体包括上、下两个锥体,上、下锥体通过螺栓相互连接,上锥体通过加强筋板与循环塔体相连接,上锥体顶部与浆料收集管固定连接。所述上、下锥体之间的间隙为流道,流道面积应大于浆料收集管的最小截面面积;这样才能保证浆料流动不受阻滞。本技术的作用原理是循环来的浆料经浆料收集管后集中在中心位置落入到浆料分散构件中,并通过浆料分散构件中的流道流出,分散到循环塔体内壁四周并流入塔中。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造纸过程中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可将浆料由集中落下,转变成沿四周分散落下,同时由于下落浆料下落时对塔中浆料的冲击,减少了塔壁对塔中浆料的阻滞作用,使塔中浆料以平稳的状态下降,减少了浆料之间的冲击,降低湍流发生的程度,使浆料前后有序地流出循环塔,以达到全部循环浆料受到均匀的打浆,从而保证浆料打浆质量的稳定,改善抄纸性能及成纸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循环打浆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图1可见,本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包括循环塔体、浆料收集管1、浆料分散构件、固定构件3;浆料分散构件由上、下两个锥体5、6构成,上、下锥体5、6通过螺栓7连接,上锥体5通过加强筋板4与循环塔体相连,上锥体5顶部与浆料收集管1焊接,浆料收集管1采用变径管,也可以是等径管,顶部焊有一法兰,在靠底部的位置焊有一圆环2,通过圆环2将浆料收集管1和浆料分散构件固定到固定构件上,固定构件3由两根槽钢组成,槽钢固定在循环塔体内壁上,循环塔体由圆柱塔身8和圆锥体的塔底9构成,在圆锥体的塔底9下开有一出口11,在圆锥体的塔底9外侧有若干立柱10作支承,其立柱数量根据塔的体积来决定。本循环打浆供料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循环打浆时,循环来的浆料经浆料收集管1集中在中心位置后落入到上、下两个锥体5、6中间的分散流道中,上、下两个锥体5、6中间用螺栓7联接,通过调节螺栓7可调节上、下锥体5、6之间的间隙,亦即分散流道的大小,该间隙截面积的最小值应大于浆料收集管1的最小截面积,这样才能保证浆料流动不受阻滞,浆料沿下分散流道流出,分散到循环塔体内壁四周并落入塔中。由于浆料分散,对塔内浆料的冲击减弱,而且其轻微的冲击可减弱塔壁对塔内浆料的粘滞作用,这样可实现浆料平衡有序地流向出口,避免了紊流的发生,从而保证浆料打浆质量的稳定。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包括循环塔体、浆料收集管(1),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料分散构件,浆料分散构件分别与循环塔体及浆料收集管(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分散构件为锥形体,锥形体内包含有锥形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体包括上、下两个锥体(5、6),上、下锥体(5、6)通过螺栓(7)相互连接,上锥体(5)通过加强筋板(4)与循环塔体相连接,上锥体(5)顶部与浆料收集管(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锥体(5、6)之间的间隙为流道,流道面积大于浆料收集管(1)的最小截面面积。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包括循环塔体、浆料收集管,还包括浆料分散构件,浆料分散构件分别与循环塔体及浆料收集管相连接;所述浆料分散构件为锥形体,锥形体内包含有锥形流道。本装置可使浆料经浆料收集管后集中在中心位置落入到浆料分散构件中并分散到循环塔体内壁四周流入塔中。本装置可减少塔壁对塔中浆料的阻滞作用,使塔中浆料以平稳的状态下降,减少了浆料之间的冲击,降低湍流发生的程度,使浆料前后有序地流出循环塔,以达到全部循环浆料受到均匀的打浆,从而保证浆料打浆质量的稳定,改善抄纸性能及成纸质量。文档编号D21D1/00GK2600477SQ0322382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世扬, 朱小林, 曹国平, 余国藩, 雷利荣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打浆供料装置,包括循环塔体、浆料收集管(1),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料分散构件,浆料分散构件分别与循环塔体及浆料收集管(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扬朱小林曹国平余国藩雷利荣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