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检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351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检具结构,包括基座、检具本体、主定位销和副定位销,所述检具本体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检具本体上设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主定位销包括第一孔位检测部件和第一孔径检测部件,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一检测孔配合,所述副定位销包括第二孔位检测部件和第二孔径检测部件,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二检测孔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定位部件、夹持部件及检测部件在同一区域或者狭小空间内同时进行布置。

A new checking fixtur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structure of a measuring tool, including a base, a measuring tool body, a main positioning pin and a sub-positioning pin. The measuring tool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measuring too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etection hole and a second detection hole. The main positioning pin comprises a first hole position detecting part and a first hole diameter detecting part, and the first hole position detecting part. The sub-positioning pin comprises a second hole position detecting part and a second hole diameter det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hole position detecting part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arranged on the second hole position detecting part. Above, the second hole position detecting part is matched with the second hole, and the positioning part, the clamping part and the detecting part can be arrang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same area or a narrow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检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整车制造
,特别是一种新型检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车身的焊接制造过程中,白车身的精度是焊装工艺水平的主要指标,高精度的白车身不仅可以改善总装零部件的装配,同时也能提升车身外观的品质。目前在整车开发过程中,汽车冲压件单件以及焊接总成大多采用检具进行检测验收,确认冲压件孔的精度以及面的轮廓度等指标是否合格、满足装车要求。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小型零件的定位、夹持及检测方式很大程度限制检具的稳定性、实用性与制造成本,通常对于同一区域进行检测时,由于空间受限,常常会出现定位部件、夹持部件以及检测部件在空间上发生干涉或者不便同时布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检具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具存在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用于定位、夹持及检测的部件布置困难的不足,它能够解决因空间限制无法实现定位部件、夹持部件以及检测部件在同一区域或者狭小空间内同时布置的问题,提高检具的通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检具结构,包括基座、检具本体、主定位销和副定位销,所述检具本体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检具本体上设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主定位销包括第一孔位检测部件和第一孔径检测部件,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一检测孔配合;所述副定位销包括第二孔位检测部件和第二孔径检测部件,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二检测孔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通过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设有第一导向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设有第二夹持面、第一测量柱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检测孔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时,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螺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接合处设有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端部设有所述第二夹持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为阶梯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直径,所述螺柱设于所述第二柱体上,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设有与所述第二柱体匹配的第一柱状凹槽,所述第一柱状凹槽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夹持面,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夹持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测量柱的下方设有凸部,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凸部匹配的凹部,所述第一测量柱与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通过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包括第二导向部、第三连接部和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设有第四夹持面、第二测量柱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匹配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检测孔配合,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配合时,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第四夹持面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导向套、防转件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于所述导向套上方,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支撑块上,所述第三夹持面设于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交接处,所述导向套为柱状结构,所述导向套的侧壁沿轴向设有与所述防转件匹配的防转槽,所述防转件容置在所述防转槽中,所述导向套和所述防转件与所述第二检测孔配合。优选地,所述支撑块的横截面为六边形。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为螺柱,所述第四连接部为螺纹孔,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设有与所述支撑块匹配的第二柱状凹槽,所述第二柱状凹槽的底面设有所述第四夹持面,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所述第四夹持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检具结构,包括基座、检具本体、主定位销和副定位销,所述检具本体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检具本体上设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主定位销包括第一孔位检测部件和第一孔径检测部件,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一检测孔配合,所述副定位销包括第二孔位检测部件和第二孔径检测部件,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二检测孔配合;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孔位检测部件和第一孔径检测部件以及第二孔位检测部件和第二孔径检测部件,可以实现定位部件、夹持部件以及检测部件在同一区域或者狭小空间内同时进行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检具结构的通用性更强,对空间的要求以及成本也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检具结构的第一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检具结构的第二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检具结构的第三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检具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定位销的爆炸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定位销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检具本体,3-主定位销,4-副定位销,5-第一孔位检测部件,6-第一孔径检测部件,7-第二孔位检测部件,8-第二孔径检测部件,9-第一导向部,10-第一连接部,11-第一夹持面,12-第二夹持面,13-第一测量柱,14-第二连接部,15-第一柱体,16-第二柱体,17-第二导向部,18-第三连接部,19-第三夹持面,20-第四夹持面,21-第二测量柱,22-第四连接部,23-导向套,24-防转件,25-支撑块,26-防转槽,27-卡板,28-通止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检具结构,包括基座1、检具本体2、主定位销3和副定位销4,所述检具本体2设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检具本体2上设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主定位销3包括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和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的上方,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与所述第一检测孔配合;所述副定位销4包括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和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的上方,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与所述第二检测孔配合。在检具本体2上设置有与待测零件相适应的基准面,例如检具上基准面。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检具结构还包括例如卡板27、塞尺或者通止规28等的检测工具。所述基座1优选为长方体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在使用时,将待测零件放置在检具本体2上,并将待测零件的第一待检测孔与检具本体2的第一检测孔对齐,接着将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穿过第一待检测孔和第一检测孔对待测零件进行初步定位,随后将待测零件的第二待检测孔与检具本体2的第二检测孔位置对齐,然后尝试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是否能够顺利穿过第一待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若能够顺利穿过,则表示待测零件的孔的位置精度合格,反之则不合格,在孔的位置精度合格的前提下,再尝试令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与第一待检测孔配合以及令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与第二待检测孔配合,观察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与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是否均能顺利穿过,若均能顺利穿过,则表示该二孔的孔径也达标,不能穿过的,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检具本体(2)、主定位销(3)和副定位销(4),所述检具本体(2)设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检具本体(2)上设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主定位销(3)包括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和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的上方,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与所述第一检测孔配合;所述副定位销(4)包括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和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的上方,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与所述第二检测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检具本体(2)、主定位销(3)和副定位销(4),所述检具本体(2)设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检具本体(2)上设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主定位销(3)包括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和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的上方,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与所述第一检测孔配合;所述副定位销(4)包括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和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的上方,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与所述第二检测孔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与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孔位检测部件(7)与所述第二孔径检测部件(8)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位检测部件(5)设有第一导向部(9)、第一连接部(10)和第一夹持面(11),所述第一孔径检测部件(6)设有第二夹持面(12)、第一测量柱(13)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匹配的第二连接部(14),所述第一导向部(9)与所述第一检测孔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配合时,所述第一夹持面(11)与所述第二夹持面(12)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9)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为螺柱,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导向部(9)的直径,所述第一导向部(9)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接合处设有所述第一夹持面(11),所述第二连接部(14)为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端部设有所述第二夹持面(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9)为阶梯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柱体(15)和第二柱体(16),所述第二柱体(16)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柱体(15)的直径,所述螺柱设于所述第二柱体(1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申王肖英高双明卢桥李伟浩王震李杭徐肖井芊刘莉王双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