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09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法兰和若干辐条、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轮毂本体具有一空腔和若干连通口,每一辐条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法兰连接,第二端具有一连接槽,连接槽的侧壁突出形成卡块,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插设于连接槽内且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组件与连接槽的侧壁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插设于连通口内且与空腔的侧壁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在所述辐条和轮毂之间设置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可以缓冲轮胎收到的震动和冲击,从而降低车身受到的震动,提高了安全性。

A kind of hub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ub, which comprises a hub body, a flange and a plurality of spokes, a first shock absorbing assembly and a second shock absorbing assembly. The hub body has a cavity and a number of connecting ports, each spok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flange, the second end has a connecting slot,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necting slot is protruded to form a clamp, the first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inserted in the connecting slot and protrudes to form a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protruded to form a clamping part. The fir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necting groove through the first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inserted in the connecting por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cavity.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protruded to form a second clamping connection.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hock absorbing assembly. A first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and a second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spoke and the hub, and the first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can cushion the vibration and impact received by the tire, thereby reducing the vibration of the car body and improving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毂。
技术介绍
轮毂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等,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轮毂的选用不仅影响到人们驾驶交通工具的舒适程度,还会影响到驾驶者的正常驾驶以及安全驾驶。目前的汽车轮毂减震效果较差,在高速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轮胎和车身的振动较大,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毂。本技术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法兰和若干辐条、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轮毂本体具有一空腔,且所述轮毂本体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口,各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每一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连接,第二端开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内侧形成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卡块,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插设于一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法兰与所述轮毂本体同轴设置,各所述辐条等角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背向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减振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减振弹簧。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与所述辐条的数量对应。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的侧壁设置有垫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辐条和轮毂之间设置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可以缓冲轮胎收到的震动和冲击,从而降低车身受到的震动,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00、法兰200和若干辐条300、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所述轮毂本体100具有一空腔110,且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口(图未示),各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空腔110连通,每一所述辐条300包括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所述第一连杆310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200连接,第二端开设有一连接槽311,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312,所述卡块312内侧形成一连接口(图未示),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槽311内,且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321,所述第一卡接部321抵接于所述卡块312,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插设于一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322,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与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法兰2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同轴设置,各所述辐条300等角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包括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所述第一弹性件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2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420的一端与所述卡块3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包括第三弹性件510和第四弹性件520,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51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三弹性件5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520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22背向所述第三弹性件510的一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具体地,所述轮毂包括一个呈圆筒状的轮毂本体100、一个用于将轮毂本体100连接在汽车上的法兰200、若干个将法兰200和轮毂本体100连接起来以支撑轮毂整体结构的辐条300,以及用于减震的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具体地,所述轮毂本体100与所述法兰200沿同一轴心设置,例如,所述轮毂本体100呈中空的圆筒状,所述法兰200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00形成的圆筒结构内,且所述法兰2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同轴设置,也就是说,所述法兰2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沿同一轴心设置,所述法兰200通过若干所述辐条3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连接,例如,所述法兰200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一侧,也就是说,所述法兰200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边缘处,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边缘的圆周同一平面设置。所述法兰2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沿同一轴心设置,且通过若干所述辐条3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连接,所述法兰200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具体设置。所述轮毂本体100具有一空腔110,所述空腔110沿圆周方向开设,所述空腔110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表面方向相同,例如,所述空腔110的形状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形状相同,例如,所述空腔110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形状相同,所述空腔110使得轮毂本体100的质量更轻,同时在本技术中用于与各所述辐条300连接。为了达到减震防震的效果,在各所述辐条300上设置有减震用的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包括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包括第三弹性件510和第四弹性件520。具体地,每一所述辐条300包括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所述第一连杆310和所述第二连杆320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杆310的第一端与法兰20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310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200连接,另一端开设有连接槽311,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312,例如,所述连接槽311开口处的侧壁向凹槽内部突出形成卡块312,所述卡块312形成一连接口,也就是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本体、法兰和若干辐条、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轮毂本体具有一空腔,且所述轮毂本体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口,各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每一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连接,第二端开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内侧形成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卡块,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插设于一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法兰与所述轮毂本体同轴设置,各所述辐条等角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本体、法兰和若干辐条、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轮毂本体具有一空腔,且所述轮毂本体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口,各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每一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连接,第二端开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内侧形成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卡块,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插设于一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法兰与所述轮毂本体同轴设置,各所述辐条等角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政哲蔡岳廷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鑫政轮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