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49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包括主体架,所述主体架一侧设有第一运行带,所述第一运行带底部设有第二运行带,所述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上均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部设有风扇管本体,所述风扇管本体一端设有传送轴,所述传送轴一端设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使用者在主体架一端经人工或其它上料装置将风扇管本体放置到固定槽内部,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保持同速运行,上下两弧形固定槽对风扇管本体进行夹持前行,可防止因运行过程中出现松动导致风扇管本体的掉落,电机工作带动传送轴转动,可配合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对风扇管本体起到传输效果。

A fan pipe riveting point fix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n pipe riveting point fixtur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frame with a first running band on one side, a second running band on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running band, a fixed slot on both the first running band and the second running band, and a fan tube body inside the fixed slot.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shaft, and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sets the first running belt and the second running belt, the user places the fan tube body into the fixed slot by manual or other feeding device at one end of the main frame, the first running belt and the second running belt keep the same speed running,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arc fixed slots clamp the fan tube body forward, so as to prevent the fan tube from being transported. The loosening of the fan tube leads to the falling of the fan tube body during the running process. The motor work drives the conveyor shaft to rotate, which can cooperate with the first running belt and the second running belt to transmit the fan tub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
本技术涉及铆点治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
技术介绍
治具在工业时代前就已被广泛使用,包括机械治具、木工治具、焊接治具、珠宝治具、以及其他领域。某些类型的治具也称为“模具”或“辅具”,其主要目的是为重复性和准确的重复某部分的重制。有许多治具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商业的需要,因为有许多类型的治具是客制化的,某些是为了提高生产力、重复特定动作、或使工作更加精确。铆点治具又称钻孔治具,是一种可借由移动模具以导引麻花钻孔设备或其他钻孔装置到每个洞的准确中心位置,并可在多个可互换零件上加速反复在洞孔中心定位的治具类型,在铁工实务上,典型的作法是在钻孔治具上的每个孔留有坚硬套以避免麻花钻切到治具。其作用就是在现有管具或板上进行钻取必要数量孔洞,以实现所需。现有铆点治具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进出料,需人工进行放置,导致工作量大且自动化程度低,从而增加使用者的生产成本。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包括主体架,所述主体架一侧设有第一运行带,所述第一运行带底部设有第二运行带,所述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上均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部设有风扇管本体,所述风扇管本体一端设有传送轴,所述传送轴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主体架一端外壁,所述主体架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侧设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与出料口之间设有滑行板,所述主体架一侧设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内部设有下模,所述下模底部设有第一冲压杆,所述下模顶部设有上模,所述上模顶部设有第二冲压杆,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上模和下模一侧均设有放置槽,所述上模和下模另一侧均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与放置槽之间设有冲孔头,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均设有连接孔。优选的,所述传送轴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送轴与主体架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槽均匀分布在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上,所述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的运行速度相等。优选的,所述滑行板一端与主体架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行板另一端设置于储料箱内部。优选的,所述上模和下模均被冲孔头贯穿,所述冲孔头一端延伸至放置槽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冲压杆与下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冲压杆与上模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和下模均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使用者在主体架一端经人工或其它上料装置将风扇管本体放置到固定槽内部,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保持同速运行,上下两弧形固定槽对风扇管本体进行夹持前行,可防止因运行过程中出现松动导致风扇管本体的掉落,电机工作带动传送轴转动,可配合第一运行带和第二运行带对风扇管本体起到传输效果,铆点完成的风扇管本体在第一运行带与第二运行带分离处脱落,在惯性的作用下经出料口由倾斜的滑行板聚集到储料箱内,实现有效的自动下料,达到提高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的效果,通过设置加工台,风扇管本体在第一运行带、第二运行带和传送轴的带动下运行至对应的放置槽位置,外部动力源经第一冲压杆带动下模、第二冲压杆带动上模对风扇管本体进行加工,冲孔头可在风扇管本体上形成与之对应大小的孔洞,铆点工作完成后,复位弹簧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带动上模和下模进行复位,从而为下一轮的铆点工作进行准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加工台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模和下模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架、2第一运行带、3第二运行带、4固定槽、5风扇管本体、6传送轴、7电机、8出料口、9储料箱、10滑行板、11加工台、12下模、13第一冲压杆、14上模、15第二冲压杆、16复位弹簧、17放置槽、18收纳槽、19冲孔头、20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包括主体架1,所述主体架1一侧设有第一运行带2,所述第一运行带2底部设有第二运行带3,所述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带3上均设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内部设有风扇管本体5,所述风扇管本体5一端设有传送轴6,所述传送轴6一端设有电机7,所述电机7设置于主体架1一端外壁,所述主体架1另一端设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一侧设有储料箱9,所述储料箱9与出料口8之间设有滑行板10,所述主体架1一侧设有加工台11,所述加工台11内部设有下模12,所述下模12底部设有第一冲压杆13,所述下模12顶部设有上模14,所述上模14顶部设有第二冲压杆15,所述上模14与下模1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6,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一侧均设有放置槽17,通过设置加工台11,风扇管本体5在第一运行带2、第二运行带3和传送轴6的带动下运行至对应的放置槽17位置,外部动力源经第一冲压杆13带动下模12、第二冲压杆15带动上模14对风扇管本体5进行加工,冲孔头19可在风扇管本体5上形成与之对应大小的孔洞,铆点工作完成后,复位弹簧16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带动上模14和下模12进行复位,从而为下一轮的铆点工作进行准备,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另一侧均设有收纳槽18,所述收纳槽18与放置槽17之间设有冲孔头19,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上均设有连接孔20。所述传送轴6与电机7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送轴6与主体架1相适配,所述固定槽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槽4均匀分布在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带3上,所述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的运行速度相等,通过设置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带3,使用者在主体架1一端经人工或其它上料装置将风扇管本体5放置到固定槽4内部,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带3保持同速运行,上下两弧形固定槽4对风扇管本体5进行夹持前行,可防止因运行过程中出现松动导致风扇管本体5的掉落,电机7工作带动传送轴6转动,可配合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带3对风扇管本体5起到传输效果,铆点完成的风扇管本体5在第一运行带2与第二运行带3分离处脱落,在惯性的作用下经出料口8由倾斜的滑行板10聚集到储料箱9内,实现有效的自动下料,达到提高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的效果,所述滑行板10一端与主体架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行板10另一端设置于储料箱9内部,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均被冲孔头19贯穿,所述冲孔头19一端延伸至放置槽17内部,所述第一冲压杆13与下模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冲压杆15与上模14固定连接,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均与复位弹簧16固定连接。本实用工作原理:该风扇管铆点治具使用时,使用者在主体架1一端经人工或其它上料装置将风扇管本体5放置到固定槽4内部,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带3保持同速运行,上下两弧形固定槽4对风扇管本体5进行夹持前行,可防止因运行过程中出现松动导致风扇管本体5的掉落,电机7工作带动传送轴6转动,可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包括主体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1)一侧设有第一运行带(2),所述第一运行带(2)底部设有第二运行带(3),所述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带(3)上均设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内部设有风扇管本体(5),所述风扇管本体(5)一端设有传送轴(6),所述传送轴(6)一端设有电机(7),所述电机(7)设置于主体架(1)一端外壁,所述主体架(1)另一端设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一侧设有储料箱(9),所述储料箱(9)与出料口(8)之间设有滑行板(10),所述主体架(1)一侧设有加工台(11),所述加工台(11)内部设有下模(12),所述下模(12)底部设有第一冲压杆(13),所述下模(12)顶部设有上模(14),所述上模(14)顶部设有第二冲压杆(15),所述上模(14)与下模(1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6),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一侧均设有放置槽(17),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另一侧均设有收纳槽(18),所述收纳槽(18)与放置槽(17)之间设有冲孔头(19),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上均设有连接孔(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管铆点治具,包括主体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1)一侧设有第一运行带(2),所述第一运行带(2)底部设有第二运行带(3),所述第一运行带(2)和第二运行带(3)上均设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内部设有风扇管本体(5),所述风扇管本体(5)一端设有传送轴(6),所述传送轴(6)一端设有电机(7),所述电机(7)设置于主体架(1)一端外壁,所述主体架(1)另一端设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一侧设有储料箱(9),所述储料箱(9)与出料口(8)之间设有滑行板(10),所述主体架(1)一侧设有加工台(11),所述加工台(11)内部设有下模(12),所述下模(12)底部设有第一冲压杆(13),所述下模(12)顶部设有上模(14),所述上模(14)顶部设有第二冲压杆(15),所述上模(14)与下模(1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6),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一侧均设有放置槽(17),所述上模(14)和下模(12)另一侧均设有收纳槽(18),所述收纳槽(18)与放置槽(17)之间设有冲孔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晖吴方海聂仁华黄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绿雅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