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994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从而对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进行高成品率的制造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一种具有口部、主体部、以及底部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熔融玻璃成型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工序;向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插入针状物之后将其拔去,从而形成气泡形成用通路的工序;从气泡形成用通路的入口注入空气,在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形成以气泡形成用通路为起点在底部内扩张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从而得到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玻璃容器的工序;以及利用固化前的玻璃的保有热使固化前的玻璃流动,从而使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侧封闭,由此得到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工序。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lass contain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containers with high yield, which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position and size of bubbles, thereby having bubbles independently from the outside in the bottom.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containers with a mouth, a main body and a bottom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process comprises: forming a glass container without forming bubbles from molten glass; removing a needl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glass container without forming bubbles after inserting a needle into the glass container, thereby forming a path for forming bubbles; Air is injected into the inlet of the passage for bubble formation, and an inner space in the shape of tear-pouring droplets expanding in the bottom of the glass container with the passage for bubble form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is formed in the bottom of the glass container without bubble formation, thereby obtaining the process of the glass container with the inner space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glass before solidification. Heat causes the glass to flow before solidification, thus closing the entrance side of the teardrop-shaped interior space, thereby obtaining the procedure for glass containers with independent bubbles at the bott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能够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从而对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进行高成品率的制造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用于收容化妆品、香水等的容器而言,由于再利用性、内容物的保存性优异,且具有塑料容器所没有的重量感、独特的手感,所以广泛使用玻璃容器。另外,对于用于收容化妆品、香水等的容器而言,功能性自不必说,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观点来看,要求以优异的外观设计为基础的外观美丽、高级感。而且,作为具有那样优异的外观设计、高级感的玻璃容器的种类之一,提出有在底部内具有气泡的玻璃容器,并作为具有独特的设计效果的玻璃容器得到较高的评价。然而,对于在底部内具有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制造而言,需要对气泡的位置、大小进行适当微调,由此通常以由工匠实施的半人工的工序进行制造,从而出现难以进行大量生产这一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利用自动成型机在工业上大量地制造在底部内具有气泡的玻璃容器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玻璃器的制造方法:如图10所示,为了从玻璃坯料供料器701的孔口704断续地挤出熔融玻璃705,使恒定量的空气从上下往返运动的柱塞702的大致前端压出至该孔口704内的熔融玻璃705中,作为包含空气泡709的熔融玻璃705,利用该柱塞702通过孔口704挤出熔融玻璃705,并利用剪切装置711将其切断而作为玻璃坯料712供给至成型机,从而通过冲压成型法或者冲压-吹塑成型法将发泡玻璃器成型。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底部进入了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如图11所示,利用设置于对玻璃容器812的底部进行成型的模具807的销810,在型坯805或者吹塑成型紧后的玻璃容器812的底面形成凹坑,并向该凹坑吹入空气从而形成气泡81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750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5-8542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需要在成型前的熔融玻璃的阶段封入气泡,由此出现虽然可得到与外部独立的气泡,但是无法精确地控制最终产品的底部内的气泡的位置、大小这一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在型坯或者吹塑成型紧后的玻璃容器中进行气泡的形成,由此能够比较稳定地得到在底部内的规定位置具有气泡的玻璃容器。然而,专利文献2中的气泡的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以在玻璃容器的底面形成的较小的凹坑为起点吹入空气,并通过扩张凹坑本身来形成气泡。因此,凹坑的入口部分也被扩张从而较大地开口,由此,即使利用了借助固化前的玻璃的保有热产生的流动,也很难边留下气泡边使凹坑的入口部分完全地封闭。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出现无法形成与外部独立的气泡这一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的问题,专心进行了研究从而发现:在终制模中的吹塑成型后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利用针状物形成了规定的通路之后,向该通路注入空气,由此,形成规定形状的内部空间。而且,发现若为规定形状的内部空间,则能够利用借助固化前的玻璃的保有热产生的流动使其入口侧更稳定地封闭,从而在底部内精确地形成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由此完成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从而对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进行高成品率的制造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口部、主体部、以及底部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该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A)~(D),从而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A)由熔融玻璃成型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工序;(B)从底面侧向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插入针状物之后将其拔去,从而形成气泡形成用通路的工序;(C)从气泡形成用通路的入口注入空气,从而在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形成以气泡形成用通路为起点在底部内扩张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由此得到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玻璃容器的工序;(D)针对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玻璃容器,利用固化前的玻璃的保有热使该固化前的玻璃流动,从而使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侧封闭,由此得到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工序。即,若为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则在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利用针状物形成规定的气泡形成用通路并注入空气,从而能够在该底部内形成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由此,利用借助固化前的玻璃(以下,有时称为“未固化玻璃”。)的保有热实现的再加热使该未固化玻璃流动,从而仅使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侧稳定地封闭,能够在底部内精确地形成与外部独立的气泡。因此,若为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则能够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从而对在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进行高成品率的制造。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法时,在工序(B)中,优选将到针状物的插入开始为止的时间设为从工序(A)结束紧后0.01~0.5秒的范围内的值,并且将到针状物的拔去开始为止的时间设为从针状物的插入结束紧后0.05~0.5秒的范围内的值。通过如此实施,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规定的气泡形成用通路,从而也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之后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进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与外部独立的气泡,并且进一步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时,在工序(B)中,优选将拔去针状物紧后的气泡形成用通路的从底面起的深度设为相对于底部的纵向的厚度在20~80%的范围内的值。通过如此实施,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规定的气泡形成用通路,从而也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之后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进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与外部独立的气泡,并且进一步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时,在工序(B)中,优选将拔去针状物紧后的气泡形成用通路的最大直径设为0.5~5mm的范围内的值。通过如此实施,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规定的气泡形成用通路,从而也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之后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进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与外部独立的气泡,并且进一步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时,在工序(B)中,优选拔去针状物紧后的气泡形成用通路的与轴线正交的面上的剖面形状是从由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通过如此实施,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规定的气泡形成用通路,从而也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之后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进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与外部独立的气泡,并且进一步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时,在工序(B)中,优选针状物的插入方向为铅垂上方。通过如此实施,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规定的气泡形成用通路,从而也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之后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进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与外部独立的气泡,并且进一步精确地控制气泡的位置及大小。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时,优选将底部的纵向的厚度设为20~100mm的范围内的值,将最大直径设为30~80mm的范围内的值。通过如此实施,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形成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该玻璃容器具有口部、主体部、以及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A)~(D):(A)由熔融玻璃成型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工序;(B)从底面侧向所述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插入针状物之后将其拔去,从而形成气泡形成用通路的工序;(C)从所述气泡形成用通路的入口注入空气,从而在所述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形成以所述气泡形成用通路为起点在所述底部内扩张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由此得到在所述底部内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玻璃容器的工序;(D)针对在所述底部内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玻璃容器,利用固化前的玻璃的保有热使所述固化前的玻璃流动,从而使所述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侧封闭,由此得到在所述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8 JP 2016-2563351.一种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该玻璃容器具有口部、主体部、以及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A)~(D):(A)由熔融玻璃成型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工序;(B)从底面侧向所述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插入针状物之后将其拔去,从而形成气泡形成用通路的工序;(C)从所述气泡形成用通路的入口注入空气,从而在所述未形成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底部内形成以所述气泡形成用通路为起点在所述底部内扩张的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由此得到在所述底部内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玻璃容器的工序;(D)针对在所述底部内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玻璃容器,利用固化前的玻璃的保有热使所述固化前的玻璃流动,从而使所述倒泪滴形状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侧封闭,由此得到在所述底部内具有与外部独立的气泡的玻璃容器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B)中,将到所述针状物的插入开始为止的时间设为从所述工序(A)结束紧后0.01~0.5秒的范围内的值,并且将到所述针状物的拔去开始为止的时间设为从所述针状物的插入结束紧后0.05~0.5秒的范围内的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祐也新井谦二郎
申请(专利权)人:兴亚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