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性纤维和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055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便反复洗涤50次以上还发挥规定的抗菌性的抗菌性纤维以及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一种抗菌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粒子,其特征在于:在抗菌性纤维的表面具有沿着该抗菌性纤维的长度方向的裂纹,该裂纹为夹持有至少一个上述抗菌性玻璃粒子的状态。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antibacterial fiber and antibacterial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菌性纤维和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性纤维和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即便反复洗涤几十次还发挥规定的抗菌性的抗菌性纤维和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对纤维制品赋予抗菌效果,一直使用在纤维中含有抗菌性粒子的抗菌性纤维。作为制造这样的抗菌性纤维的方法,有使抗菌性粒子附着于纺丝后的纤维的方法、以及预先将抗菌性粒子混入到纺丝前的树脂材料中的方法。作为通过使抗菌性粒子附着于纺丝后的纤维的方法而得到的抗菌性纤维,公开了一种通过使棉布浸渍于含有银的沸石粒子和聚醚树脂的分散液后进行干燥的方法而得到的抗菌性纤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通过预先将抗菌性粒子混入到纺丝前的树脂材料的方法而得到的抗菌性纤维,公开了一种通过将氧化钛母颗粒和氧化锌母颗粒混炼后纺丝、进而进行拉伸处理而得到的抗菌性纤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5292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8475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抗菌性纤维虽然使用了粘结剂来将抗菌性粒子固定于纤维表面,但存在纤维彼此摩擦时抗菌性粒子容易脱离的问题。另外,由于表面处理部分的耐水性低于母体的纤维,因此洗涤后的抗菌性能明显降低,存在因几次左右的洗涤而不产生抗菌效果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抗菌性纤维中存在如下特征:配合的氧化钛、氧化锌的比重相对于树脂成分较重,而且,平均粒径为几十nm,非常小。因此,容易凝聚,难以均匀地混合分散到树脂中,进而,难以稳定地得到具有均匀的抗菌性、机械性能的抗菌性纤维。而且,树脂表面的抗菌性粒子大都内含于树脂,存在难以从初期开始得到充分的抗菌性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一种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粒子的抗菌性纤维,通过制成在该抗菌性纤维的表面具有规定的裂纹并且使抗菌性玻璃粒子夹持于该裂纹而成的抗菌性纤维,从而在抗菌性玻璃粒子不脱落的情况下长期发挥优异的抗菌性,进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菌性纤维和这样的抗菌性纤维的高效的制造方法,所述抗菌性纤维通过由暴露于表面的抗菌性玻璃粒子发挥优异的抗菌性,且使形成于纤维表面的裂纹为夹持有该抗菌性玻璃粒子的状态,从而将抗菌性玻璃粒子牢固地固定,不仅在初期,即便反复洗涤几十次后,也能够维持良好的抗菌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抗菌性纤维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抗菌性纤维的特征在于: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粒子,在抗菌性纤维的表面具有沿着该抗菌性纤维的长度方向的裂纹,该裂纹为夹持有至少一个抗菌性玻璃粒子的状态。更具体而言,通过沿着抗菌性纤维的长度方向在抗菌性纤维的表面具有的裂纹夹持至少一个抗菌性玻璃粒子,从而使抗菌性玻璃粒子成为暴露于抗菌性纤维表面的状态,且抗菌性玻璃粒子被牢固地固定,能够抑制洗涤时的抗菌性玻璃粒子的脱离。其结果,不仅在初期,就连例如依据JISL1902反复洗涤50次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优异的抗菌性。当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使裂纹的平均长度为1~30μm的范围内的值。通过这样地调整裂纹的平均长度,从而能够在不损害抗菌性纤维的机械强度的范围,以暴露出抗菌性玻璃粒子的状态稳定地固定于裂纹。当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使夹持于裂纹的状态的抗菌性玻璃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2~5μm的范围内的值。通过这样地控制抗菌性玻璃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能够不损害抗菌性纤维的机械强度的范围,以暴露出抗菌性玻璃粒子的状态进行固定。另外,如果是具有这样的体积平均粒径的抗菌性玻璃粒子,则还具有如下效果:在纺丝后进行拉伸时,容易以抗菌性玻璃粒子为起点而稳定地形成规定裂纹。当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使抗菌性玻璃粒子的形状为多面体。通过这样控制抗菌性玻璃粒子的形状,从在纺丝后进行拉伸时,容易以多面体的抗菌性玻璃粒子为起点而稳定地形成规定裂纹。当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使抗菌性玻璃为磷酸系抗菌性玻璃和硼硅酸系玻璃或者两者中的任一者。通过这样调整抗菌性玻璃的玻璃组成,能够容易地将抗菌性纤维中的抗菌活性成分(银离子等)的溶出量调节到适当范围。当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在将热塑性树脂设为100重量份时使抗菌性玻璃粒子的配合量为0.1~1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当这样构成抗菌性纤维时,能够容易地将抗菌性纤维中的抗菌活性成分(银离子等)的溶出量调节到适当范围。另外,能够有效地抑制热塑性树脂的水解,而且使抗菌性玻璃粒子均匀地分散在树脂成分中,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优异的抗菌效果。当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抗菌性纤维在表面具有保护层。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以抗菌性玻璃粒子暴露于抗菌性纤维的表面的状态牢固地固定,进而,能够抑制洗涤时的抗菌性玻璃粒子的脱离。另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作为抗菌活性成分的银离子等与氯化物离子的反应生成氯化银而导致的抗菌性纤维的变色。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粒子的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在该抗菌性纤维的表面具有沿着该抗菌性纤维的长度方向的裂纹,该裂纹为夹持有至少一个抗菌性玻璃粒子的状态,且所述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a)~(d)。工序(a):准备含有抗菌活性成分的玻璃熔液,得到抗菌性玻璃粒子,工序(b):制造混合有抗菌性玻璃粒子和热塑性树脂的抗菌性树脂组合物,工序(c):由抗菌性树脂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制造拉伸前的抗菌性纤维,工序(d):通过将拉伸前的抗菌性纤维拉伸来制造具有裂纹的抗菌性纤维。更具体而言,能够简易且稳定地制造沿着抗菌性纤维的长度方向在抗菌性纤维的表面所具有的裂纹夹持有至少一个抗菌性玻璃粒子的抗菌性纤维。因此,成为抗菌性玻璃粒子暴露于抗菌性纤维的表面的状态且抗菌性玻璃粒子被牢固地固定,能够抑制洗涤时的抗菌性玻璃粒子的脱离,其结果,不仅在初期,就连在例如依据JISL1902反复洗涤50次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优异的抗菌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照片(SEM图像,倍率150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表面具有裂纹的抗菌性纤维的示意图。图3(a)~(b)相当于实施例1的一项,是培养大肠杆菌后紧接着接种于1次洗涤都没有进行过的抗菌性纤维的无纺布之后和自接种开始18小时后的稀释平板培养法用琼脂培养基的照片。图4(a)~(b)相当于实施例1的一项,是培养肺炎杆菌后紧接着接种于1次洗涤都没有进行的抗菌性纤维的无纺布之后和自接种开始18小时后的稀释平板培养法用琼脂培养基的照片。图5(a)~(b)相当于实施例1的一项,是培养肺炎杆菌后紧接着接种于进行了50次洗涤的抗菌性纤维的无纺布之后和自接种开始18小时后的稀释平板培养法用琼脂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粒子,/n在所述抗菌性纤维的表面具有沿着该抗菌性纤维的长度方向的裂纹,/n该裂纹为夹持有至少一个所述抗菌性玻璃粒子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8 JP 2018-1847401.一种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粒子,
在所述抗菌性纤维的表面具有沿着该抗菌性纤维的长度方向的裂纹,
该裂纹为夹持有至少一个所述抗菌性玻璃粒子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裂纹的平均长度为1~30μm范围内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抗菌性玻璃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2~5μm范围内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抗菌性玻璃粒子的形状为多面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抗菌性玻璃粒子为磷酸系抗菌性玻璃和硼硅酸系玻璃、或者两者中的任一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义直
申请(专利权)人:兴亚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