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刮高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969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依序至少包括一纤维基底层,一染料层,一金属薄层及一强化涂层,其中该强化涂层穿透染料层到达纤维基底层表面,以完全包覆该金属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制造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一纤维基底层上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形成一金属薄层;然后形成一强化涂层,其中该强化涂层完全包覆该金属薄层并且至少到达该纤维基底层上,藉以形成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化织物及其制法,可以达到使织物表现良好的金属质感及表面处理品质,使织物镀着于织布表面的金属薄层可以坚固耐磨,增强其外观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金属化织物及其制法,尤指一种利用涂布方式达到具高耐刮高耐磨性质的金属化织物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一般合成纤维为了使织物外观更加美化,除了利用适当染料着上所要的颜色之外,在较高级的织物上亦可赋予其金属色泽及质感。为了达到织物表面呈现金属质感的效果,或有人提出将金属层贴覆于织物表面上(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20167号),或以编织方式将金属丝与织物编结一起,使织物呈现出金属的质感(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51007号)等作法。由于金属与织物本身因分子间形成异质性的接口,导致金属薄层与织物之间的接着性不佳,造成使用一段时间后金属薄层有剥落或磨损的现象,而造成织物表面的金属质感变差,使其织物品质降低。故亟需一种改良金属薄层与织物之间的接着性不佳的技术,以收织物表现良好金属质感及耐磨性之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化织物及其制法,其中可以达到使织物表现良好的金属质感及表面处理品质。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化织物及其制法,使织物的镀着于织布表面的金属薄层可以坚固耐磨,增强其外观耐久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依序至少包括一纤维基底层,一染料层,一金属薄层及一强化涂层,其中该强化涂层穿透染料层到达纤维基底层表面,以完全包覆该金属薄层。所述的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基底层包括以织布或无纺布构成的纤维基底层。所述的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包括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及其混合物。所述的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合成纤维为聚酯、聚酰胺及聚丙烯纤维其中之一。所述的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强化涂层为100-180℃时具有流动性的材料。所述的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强化涂层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选自聚异丙烯酸酯、酯类聚胺甲酸酯、醚类聚胺甲酸酯、硅胶及其组合的材料。所述的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强化涂层的厚度为至少0.002毫米。所述的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强化涂层的厚度为0.002-0.15毫米。所述的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层的材料包括不锈钢或铝、钛、氮化钛、铜、锡、其合金及其组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依序至少包括一纤维基底层,一金属薄层及一强化涂层,其中该强化涂层经金属薄层中原子之间的空隙到达金属薄层底下的纤维基底层,与纤维基底层接着以完全包覆该金属薄层并且部分贴着于该纤维基底层。该强化涂层的厚度为将金属薄层的原子完全包覆,使金属薄层不外露。该强化涂层的材料为100-180℃时具有流动性的材料。该强化涂层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选自聚异丙烯酸酯、酯类聚胺甲酸酯、醚类聚胺甲酸酯、硅胶及其组合的材料。该强化涂层的厚度为至少0.002毫米。该强化涂层的厚度为0.002-0.15毫米。该金属薄层的材料包括不锈钢或铝、钛、氮化钛、铜、锡、其合金及其组合。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制备金属化织物的方法,包括染色、表面金属化处理及强化涂布等步骤。在纤维底层上形成染色层后,再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接着进行涂布加工以形成一强化涂层。强化涂层会填满金属薄层中原子之间的空隙到达金属薄层底下的纤维基底层,穿透染色层与纤维基底层接着,以将金属原子完全包覆,使金属薄层不外露而避免金属薄层受外力破坏,以收织物表现良好金属质感及耐磨性之效。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制备金属化织物的方法,包括表面金属化处理及强化涂布等步骤。其中在纤维底层上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接着进行涂布加工,形成一强化涂层。强化涂层会填满金属薄层中原子之间的空隙到达金属薄层底下的纤纤基底,与纤维基底层接着,将金属原子完全包覆,使金属薄层不外露而避免金属薄层受外力破坏,以收织物表现良好金属质感及耐磨性之效。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在已染色的织物上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在已经过表面金属化处理的织物上进行强化涂布处理;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表面金属化处理的示意图;及图4是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一种包括表面金属化处理的织物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化织物依序至少包括一纤维基底层10,一染料层20,一金属薄层30及一强化涂层40,其中强化涂层40包覆金属薄层30并且穿透染料层20并到达纤维基底层10的表面。纤维基底层10包括任何用以做成织物及无纺布的纤维基底层,纤维包括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其混合,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纤维例如包括聚酯、聚酰胺及聚丙烯纤维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请参考图1,取得纤维基底层后,若纤维基底层10本身有上浆层,则在进行本专利技术处理之前需要将该上浆层去除,以便进行染色。染料层20所用的染料是视纤维基底层的材质及所要染的颜色而定,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酰胺染料,例如N-(2-环氧丙基)-三甲基铵氯化物)(N-(2-epoxyprop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阳离子染料,例如四分化阳离子胺(quaternized cationic amine)及缩水甘油-N-甲基吗啉氯化物(glycidyl-N-methylmorpholinium chloride),改质纤维素(modifiedcellulose),三嗪(trianzine)反应性染料,例如单氯-s-三嗪(monochloro-s-triazine)反应性染料,士林染料及直接染料等。亦可视需要地加入助染剂。利用空气流动法(air flow),簸动机(jigger),绞车(winch),流束法(beam),喷染(jet dye),速染法,刀涂法及连续浸压吸染色法以40-170℃进行染色。然而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染色方法及装置不限于上述者,此项领域所用的设备及方法亦可用于本专利技术。接着将染完色的纤维基底层放置于压力为0.0001-0.1torr的真空腔体内,置入腔体前先以100-120℃烘烤纤维基底层,或是以速度20m/sec-70m/sec旋转去除纤维基底层的水分。接着将去除水分后的纤维基底层定型,形成一织物。定型的方法可为此项领域所用者,包括压模,滚压及拉伸等。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织物金属化处理的示意图。金属化处理主要将金属原子化,沉积在织物上所要的区域上以形成金属薄层,构成所要的图样。金属原子化的方式包括蒸镀(evaporation)及溅镀(sputtering)。所用的金属是视织物表面所要呈现的金属光泽与质感而选择,包括不锈钢,铝,钛,氮化钛,铜,锡,其合金及其组合。未染色的纤维基底层在去除纤维基底层表层的浆料后也可直接进行金属化处理,是否染色完全依所需的金属质感而定。当表面金属化处理采用蒸镀法时,是将织物放入真空金属化处理室,真空金属化处理室连接一蒸镀源。蒸镀源用以提供气化原子团或离子态的饱和金属分布于真空金属化处理室内。纤物放置于真空金属化处理室的上部或中间,使该些原子团或离子态金属吸附沉积于织物表面上。若只要织物的某特定区域沉积金属薄层,则纤物可分成预定沉积区域及非预定沉积区域,非预定沉积区域可在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前以覆盖层遮住,待完成表面金属化处理后去除该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耐刮耐磨性金属化织物,其特征在于:依序至少包括一纤维基底层,一染料层,一金属薄层及一强化涂层,其中该强化涂层穿透染料层到达纤维基底层表面,以完全包覆该金属薄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钦钟信男刘威宗廖义鸿
申请(专利权)人:福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