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糟朽丝绸文物加固保护的丝织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949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糟朽丝绸文物加固保护的丝织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选取未脱胶的、纤度为13/15D的桑蚕丝纤维,将上述桑蚕丝纤维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络筒;然后将桑蚕丝纤维加捻至2~22T/cm;然后置于30~70℃蒸箱中定型20~90min;然后进行整经和卷纬;然后在筘号为6~30↑[#]、梭口高度为0.2~0.6cm、上机张力为50~150cN的条件下以平纹组织进行织造,织物经密为130~310根/10cm,纬密为150~350根/10cm;将所得织物在温度为40~100℃的清水中浸渍10~60min,拉幅烘干后即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使用化学助剂,制备的丝织材料透明度好、柔软服帖、刚度适宜,非常适合用于对糟朽类丝绸文物进行加固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丝织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糟朽丝绸文 物加固保护的丝织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养蚕缫丝织绸最早的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丝绸文 物出土,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古老文明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历史、考 古及科学价值。丝绸文物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历 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蚕丝属天然蛋白质纤维,是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因而易受到光、 热、湿度和微生物的侵害。光,尤其是紫外光可以引起蛋白质中的分 子间氢键、肤键的断裂,造成丝纤维的变色和脆损,同时光氧化作用 会引起聚合物氧化变质。高温会引起丝纤维变性、收縮、脆裂、黄变 等;髙湿环境不仅能引起大分子的缓慢水解而降低平均分子量,使丝 纤维强度降低,而且能促进霉菌和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霉菌和细菌分 泌的酶可将蛋白质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而成为其养料,导致丝纤维进 一步霉腐,严重降低织物强度。埋藏环境中的盐、酸、碱也能在潮湿 作用下侵蚀丝纤维,加速各种腐变降解过程。因此,考古发掘出土的 丝织品由于长时间在地下埋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往往老化严重, 糟朽破损,出土后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又会发生剧烈变化。此前,国内外的丝绸文物加固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两种,物理方法包括透明薄板夹衬法、传统衬表法、编织加固法、丝 网加固法等;化学方法则有树脂加固法、胶粘剂加固法、派拉纶真空 加膜法、接枝共聚法等高分子技术处理法。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破损、 腐朽类丝绸文物的修复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糟朽类丝绸文物 加固保护的薄型丝织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本方法制备的丝织材料, 具有密度低、重量轻、透明度好、柔软服帖、刚度适宜、强度较高、无需化学助剂处理的特性,非常适合用于对糟朽类丝绸文物进行加固 保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糟 朽丝绸文物加固保护的丝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 骤A) 、选取未脱胶的、纤度为13/15D的桑蚕丝纤维;B) 、将上述桑蚕丝纤维在锭速为450 700转/ min、张力为l 15cN的条件下进行络筒;C) 、将步骤B)所得桑蚕丝纤维加捻至2 22T/cm,然后置于30 70。C蒸箱中定型20 90min;D) 、在大圆框转速为5 20转/min、整经张力为20 80cN、整经 筘号为6~30# (6 30个筘齿/cm)的条件下进行整经;E) 、在巻绕张力为50 150cN、巻绕长度为10 18cm的条件下 进行巻纬;F) 、在筘号为6 30#(6~30个筘齿/cm)、梭口高度为0.2 0.6cm、 上机张力为50 150cN的条件下以平纹组织进行织造,织物经密为 130 310根/10cm,纟韦密为150 350根/10cm;G) 、将步骤F)所得织物在温度为40 100。C的清水中浸渍10 60min,拉幅烘干后即得成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歩改进,将步骤G)中浸渍后的织物用桑粉、 茶叶等天然色素染色,然后拉幅烘干即得成品。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丝织材料,其密度低,重量轻,通常在10g/m2 左右;厚度小,通常在O.Ol cm左右;透明度好,用DN-B型白度仪 测试为90%以上;柔软服帖、刚度适宜,其悬垂系数为14%左右;强 度较好,经纬向断裂强度为70 N左右;无需化学助剂处理;非常适 合用于加固保护糟朽类丝绸文物。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1)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丝织材料,经简单的针法缝制于糟朽类丝绸文物表面后,能起到加固保护的作用,且具有耐久性;使得糟朽类丝绸文物修复变得简单、方便;2)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丝织材料透明度非常高,在对糟朽类丝绸文物起到加固保护的同时,能充分展现文物的原貌;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过4程不采用任何化学助剂,非常环保,用桑粉、茶叶等天然色素进行染色,能增强织物与文物的贴切性;4)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丝织材料非 常轻薄,对丝绸文物的的材质、外观和手感影响非常小;5)本专利技术 制备的丝织材料经纬丝交织密度适当,可在一定程度上遮盖修复痕 迹;7)丝纤维用料很少,可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A) 、选取未脱胶的、纤度为13/15D的桑蚕丝纤维;B) 、将上述桑蚕丝纤维在锭速为450转/ min、张力为2cN的条 件下进行络筒;C) 、将步骤B)所得桑蚕丝纤维加捻至2T/cm,然后置于30。C蒸 箱中定型80min;D) 、在大圆框转速为5转/min、整经张力为70cN、整经筘号为 6#的条件下进行整经;E) 、在巻绕张力为50cN、巻绕长度为10cm的条件下进行巻纬;F) 、在筘号为6#、梭口高度为0.2cm、上机张力为50cN的条件 下以平纹组织进行织造,织物经密为180根/10cm,纬密为150根 /10cm;G) 、将步骤F)所得织物在温度为4(TC的清水中浸渍10min,拉幅烘干后即得成品。所得织物比重为7.8g/m2;厚度为0.008cm;用DN-B型白度仪测得透明度为94%;悬垂系数为18%;经纬向断裂强度为56N;非常适合用于加固保护糟朽类丝绸文物。实施例2:A) 、选取未脱胶的、纤度为13/15D的桑蚕丝纤维;B) 、将上述桑蚕丝纤维在锭速为500转/ min、张力为6cN的条 件下进行络筒;C) 、将步骤B)所得桑蚕丝纤维加捻至8T/cm,然后置于40。C蒸 箱中定型70min;D) 、在大圆框转速为8转/min、整经张力为60cN、整经筘号为 12#的条件下进行整经;E) 、在巻绕张力为70cN、巻绕长度为13cm的条件下进行巻讳;F) 、在筘号为12#、梭口高度为0.3cm、上机张力为80cN的条件 下以平纹组织进行织造,织物经密为240根/10cm,讳密为200根 /10cm;G) 、将歩骤F)所得织物在温度为4(TC的清水中浸渍20min,拉 幅烘干后即得成品。所得织物比重为8g/m2;厚度为O.Olcm;用DN-B型白度仪测得透明度为93%;悬垂系数为17%;经纬向断裂强度为60N;非常适合用于加固保护糟朽类丝绸文物。 实施例3:A) 、选取未脱胶的、纤度为13/15D的桑蚕丝纤维;B) 、将上述桑蚕丝纤维在锭速为700转/min、张力为10cN的条 件下进行络筒;C) 、将步骤B)所得桑蚕丝纤维加捻至16T/cm,然后置于55。C 蒸箱中定型40min;D) 、在大圆框转速为15转/min、整经张力为40cN、整经筘号为 20#的条件下进行整经;E) 、在巻绕张力为100cN、巻绕长度为16cm的条件下进行巻纬;F) 、在筘号为15#、梭口高度为0.6cm、上机张力为140cN的条 件下以平纹组织进行织造,织物经密为300根/10cm,讳密为220根 /10cm;G) 、将步骤F)所得织物在温度为8(TC的清水中浸渍60min;H) 、将步骤G)所得织物用桑粉进行染色,拉幅烘干后即得成品。 所得织物比重为10g/m2;厚度为0.009cm;用DN-B型白度仪测得透明度为98%;悬垂系数为14%;经纬向断裂强度为70N;非常适合用于加固保护糟朽类丝绸文物。实施例4:A) 、选取未脱胶的、纤度为13/15D的桑蚕丝纤维;B) 、将上述桑蚕丝纤维在锭速为700转/min、张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糟朽丝绸文物加固保护的丝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A)、选取未脱胶的、纤度为13/15D的桑蚕丝纤维; B)、将上述桑蚕丝纤维在锭速为450~700转/min、张力为1~15cN的条件下进行络筒;C)、将步骤B)所得桑蚕丝纤维加捻至2~22T/cm,然后置于30~70℃蒸箱中定型20~90min; D)、在大圆框转速为5~20转/min、整经张力为20~80cN、整经筘号为6~30↑[#]的条件下进行整经; E)、在卷绕张力为50~150cN、卷绕长度为10~18cm的条件下进行卷纬; F)、在筘号为6~30↑[#]、梭口高度为0.2~0.6cm、上机张力为50~150cN的条件下以平纹组织进行织造,织物经密为130~310根/10cm,纬密为150~350根/10cm; G)、将步骤F)所得织物在温度为40~100℃的清水中浸渍10~60min,拉幅烘干后即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微微朱燕赵丰王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