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热交换方法、热输送系统以及热输送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906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热交换方法、热输送系统以及热输送方法。提供一种通过促进沸腾并且由沸腾产生的气泡的优化而提高了从热源向热介质的传热系数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0),其是通过从热源向液体的经由传热部件的传热使上述液体沸腾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其中,在传热部件(15)中的与液体(50)接触以使液体(50)沸腾的一侧的表面(10),条纹状地交替存在第一热传导区域(11)和第二热传导区域(12),所述第一热传导区域(11)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第二热传导区域(12)的热传导率。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method, heat transfer system and heat transfer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eat exchanger, a heat exchange method, a heat transfer system and a heat transfer method. Provided is a heat exchanger that improves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rom a heat source to a heat medium by optimizing bubbles generated by boiling and promoting boiling. A heat exchanger (100) is a heat exchanger for boiling the above-mentioned liquid by means of heat transfer from a heat source to a liquid through a heat transfer component, in which the surface (10) on the side of the heat transfer component (15) in contact with the liquid (50) to make the liquid (50) boiling exists striped alternately in a first heat conduction region (11) and a second heat conduction region (11). The heat conductivity of the first heat conduction region (11)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heat conduction region (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热交换方法、热输送系统以及热输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热交换方法、热输送系统以及热输送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在利用热介质的沸腾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中,尝试了在将热从热源向热介质传递的传热部件形成槽等,以期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内表面带有槽的管,其构成为在内表面形成多个槽部,在管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外部之间进行热交换;该内表面带有槽的管中,在上述槽部的侧面及底面中的至少一个的面上形成有用于促进上述流体的沸腾的凹凸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75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涉及一种在作为传热部件的管的内表面形成槽及凹凸,从而使气泡容易产生来促进作为热介质的流体的沸腾的技术。但是,公开了根据理论计算,在改善利用热介质的沸腾的热交换器中的从热源向热介质的传热系数时,沸腾的促进以及由沸腾产生的气泡的控制也为重要的因素。气泡的控制是指例如控制气泡的产生位置、直径、数量、产生频率等。在以往技术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关于沸腾促进的报告例较多,但认为气泡的控制是困难的,关于包括控制气泡的传热系数的改善,几乎没有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交换器,其是通过从热源向液体的经由传热部件的传热使上述液体沸腾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传热部件中的与所述液体接触以使所述液体沸腾的一侧的表面,条纹状地交替存在第一热传导区域和第二热传导区域,所述第一热传导区域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热传导率。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24 JP 2017-0337531.热交换器,其是通过从热源向液体的经由传热部件的传热使上述液体沸腾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传热部件中的与所述液体接触以使所述液体沸腾的一侧的表面,条纹状地交替存在第一热传导区域和第二热传导区域,所述第一热传导区域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热传导率。2.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热传导区域的条纹的宽度为2.5mm以上且7.5mm以下。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条纹的宽度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4.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构成所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第二热传导材料的热传导率为构成所述第一热传导区域的第一热传导材料的热传导率的1/50以下。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构成所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第二热传导材料的耐热温度为120℃以上。6.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传热部件由第一热传导材料构成,所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由埋入所述传热部件中的、与所述液体接触以使所述液体沸腾的一侧的表面内的第二热传导材料构成。7.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具有:液体供给口,将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传热部件中的与所述液体接触以使所述液体沸腾的一侧的表面上;容器,用于收容所述液体并使其沸腾;和气体排出口,使通过所述液体的沸腾而产生的气体从所述容器排出。8.热交换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1~7的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草野雄也山下征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