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498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包括缸体、位于缸体的内腔内的活塞杆和活塞,所述缸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所述缸体的后端衔接有后端盖,所述缸体前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前端油嘴,所述缸体后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后端油嘴;所述前端盖的外侧设置有前端连接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连接器,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前端密封组件,所述后端盖与活塞杆的接触处设置有后端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液压油缸的双向缓冲,且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满足了市场上对液压油缸的需求。

A reliable bidirectional buffering hydraulic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liable two-way cushioning hydraulic cylinder,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lock, a piston rod and a piston locat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ylinder block. The front end of the cylinder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end cover, the back end of the cylinder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rear end cover, and the cylinder wall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cylinder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front end oil nozzle, and the cylinder wall of the back end of the cylinder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rear end. A back end oil nozzle is provided; a front end connecto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ront end cover; a back end connector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end of the piston rod; a through hole for the piston rod to pass through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end cover; a front end seal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piston; and a back end seal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contact place between the back end cover and the piston rod.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two-way cushioning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reliability,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for the hydraulic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
本技术涉及油缸
,具体是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
技术介绍
十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工程机械,生产设备及汽车行业对高标准、高性能及高安全性能的液压油缸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需要溢流阀功能的油缸存在电路结构设计复杂,并且任何一个元件出现质量问题时,会对整个油压系统产生安全隐患,在对于一些长期动作和质量要求高的设备,这些溢流阀功能油缸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在对于增加额外阀及油路块的油缸,制造成本和工艺复杂,同样无法满足这些市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包括缸体、位于缸体的内腔内的活塞杆和活塞,所述缸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所述缸体的后端衔接有后端盖,所述缸体前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前端油嘴,所述缸体后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后端油嘴;所述前端盖的外侧设置有前端连接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连接器,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前端密封组件,所述后端盖与活塞杆的接触处设置有后端密封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油嘴与缸体连接处放置有第一钢珠,所述后端油嘴与缸体连接处放置有第二钢珠。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与前端油嘴的连接处设置有前端主油路孔和前端缓冲油路孔,所述前端油嘴内设有连通前端主油路孔和前端缓冲油路孔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钢珠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内;所述缸体与后端油嘴的连接处设置有后端主油路孔和后端缓冲油路孔,所述后端油嘴内设有连通后端主油路孔和后端缓冲油路孔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钢珠放置在所述第二通路内。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设置有L型的第一缓冲油路和第二缓冲油路;所述第一缓冲油路的一端口与缸体连接并与所述前端缓冲油路孔位于同一轴截面上,所述第一缓冲油路的另一端口位于前端密封组件与后端盖之间并与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缓冲油路的一端口与缸体连接并与所述后端缓冲油路孔位于同一轴截面上,所述第二缓冲油路的另一端口位于前端密封组件与前端盖之间并与内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密封组件嵌套在活塞上,从前向后依序为第一耐磨环密封圈60、第二密封圈61和第三耐磨环密封圈,第一耐磨环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有第一缓冲油路的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后端密封组件嵌套在后端盖上,从前往后依序为U形密封圈和防尘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通过卡簧和限位块与缸体内壁衔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通过螺纹与活塞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珠和第二钢珠分别有两个,所述前端缓冲油路孔和后端缓冲油路孔分别有两个。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与缸体接触处设置有后端O形密封件,所述活塞的内部与活塞杆连接处设置有前端O形密封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第一钢珠和第二钢珠充当阀门,后端盖的可拆卸设计便于对该液压油缸进行故障检测或零部件更换,两个L型缓冲油路和两个油嘴的设计使本技术实现了液压油缸的双向缓冲,且本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满足了市场上对液压油缸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前端盖;10-前端连接器;2-后端盖;20-后端连接器;21-卡簧;22-限位块;3-缸体;30-内腔;4-活塞;40-活塞杆;411-第一缓冲油路;412-第二缓冲油路;42-前端O型密封件;43-螺栓;5-后端O型密封件;60-第一耐磨环密封圈;61-第二密封圈;62-第三耐磨环密封圈;70-U形密封圈;71-防尘密封圈;81-前端油嘴;82-后端油嘴;91-第一钢珠;92-第二钢珠;93-前端缓冲油路孔;94-后端缓冲油路孔;95-前端主油路孔;96-后端主油路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包括缸体3、位于缸体3的内腔30内的活塞杆7和活塞4。所述缸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1,所述缸体3后端的内壁通过卡簧21和限位块22衔接有后端盖2,所述后端盖2上设置有供活塞杆40穿过的通孔。所述缸体3前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前端油嘴81,所述缸体3与前端油嘴8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前端主油路孔95和两个前端缓冲油路孔93,所述前端油嘴81内设有连通前端主油路孔95和前端缓冲油路孔93的第一通路83,所述第一钢珠91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83内;所述缸体3后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后端油嘴82,所述缸体3与后端油嘴82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后端主油路孔96和两个后端缓冲油路孔94,所述后端油嘴82内设有连通后端主油路孔96和后端缓冲油路孔94的第二通路84,所述第二钢珠92放置在所述第二通路84内。所述前端密封组件嵌套在活塞上,从前向后依序为第一耐磨环密封圈60、第二密封圈61和第三耐磨环密封圈62,第一耐磨环密封圈60与第二密封圈61之间有第一缓冲油路411的出口;所述后端密封组件嵌套在后端盖2上,从前往后依序为U形密封圈70和防尘密封圈71。所述前端盖1的外侧设置有前端连接器10,所述活塞杆40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连接器20。所述活塞4上设置有L型的第一缓冲油路411和第二缓冲油路412。所述第一缓冲油路411的一端口与缸体3连接并与所述前端缓冲油路孔93位于同一轴截面上,所述第一缓冲油路411的另一端口位于第三耐磨环密封圈62与后端盖2之间并与内腔30连通。当活塞4运动至缸体3前端时,前端油嘴81通过前端缓冲油路孔93和第一缓冲油路411与内腔30连通;当活塞运动至缸体3后端时,前端油嘴81通过前端缓冲油路孔93与内腔30连通。所述第二缓冲油路412的一端口与缸体3连接并与所述后端缓冲油路孔94位于同一轴截面上,所述第二缓冲油路412的另一端口位于第一耐磨环密封圈60与前端盖1之间并与内腔30连通。当活塞4运动至缸体3前端时,后端油嘴82通过后端缓冲油路孔94与内腔30连通;当活塞4运动至缸体3后端时,后端油嘴82通过后端缓冲油路孔94和第二缓冲油路孔412与内腔30连通。所述后端盖2与缸体3接触处设置有后端O形密封件5,所述活塞4的内部与活塞杆40连接处设置有前端O形密封件42。缸体3上焊接的前端油嘴81和后端油嘴82,一个为进油口,一个为出油口。前端油嘴81和后端油嘴82是一个空心圆柱体,焊接在缸体3上,活塞杆40表面设有硬铬镀层,所述活塞4、后端盖2和活塞杆40之间配合接触的内孔均设有密封组件或密封圈,从而形成一个小的密闭空间。设备或工程机械的液压站提供源源不断的额定油压给油缸,油压通过油嘴流向油缸缸体3,第一钢珠91和第二钢珠92充当缓冲阀,在油压和自重的情况下,钢珠紧贴缸壁并形成密封,油缸在油压的驱动下,活塞4向前伸出运动或向后缩回运动,当活塞4运动超过两个前端油路缓冲孔93或后端油路缓冲孔94时,油缸的压力通过活塞4上面设置的缓冲油路将油压压力转导给钢珠,钢珠在压力的作用下,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包括缸体(3)、位于缸体(3)的内腔(30)内的活塞杆和活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1),所述缸体(3)的后端衔接有后端盖(2),所述缸体(3)前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前端油嘴(81),所述缸体(3)后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后端油嘴(82);所述前端盖(1)的外侧设置有前端连接器(10),所述活塞杆(40)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连接器(20),所述后端盖(2)上设置有供活塞杆(40)穿过的通孔;所述活塞(4)上设置有前端密封组件,所述后端盖(2)与活塞杆的接触处设置有后端密封组件;所述前端油嘴(81)与缸体(3)连接处放置有第一钢珠(91),所述后端油嘴(82)与缸体(3)连接处放置有第二钢珠(92);所述缸体(3)与前端油嘴(81)的连接处设置有前端主油路孔(95)和前端缓冲油路孔(93),所述前端油嘴(81)内设有连通前端主油路孔(95)和前端缓冲油路孔(93)的第一通路(83),所述第一钢珠(91)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83)内;所述缸体(3)与后端油嘴(82)的连接处设置有后端主油路孔(96)和后端缓冲油路孔(94),所述后端油嘴(82)内设有连通后端主油路孔(96)和后端缓冲油路孔(94)的第二通路(84),所述第二钢珠(92)放置在所述第二通路(8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包括缸体(3)、位于缸体(3)的内腔(30)内的活塞杆和活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1),所述缸体(3)的后端衔接有后端盖(2),所述缸体(3)前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前端油嘴(81),所述缸体(3)后端的缸壁上连接有后端油嘴(82);所述前端盖(1)的外侧设置有前端连接器(10),所述活塞杆(40)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连接器(20),所述后端盖(2)上设置有供活塞杆(40)穿过的通孔;所述活塞(4)上设置有前端密封组件,所述后端盖(2)与活塞杆的接触处设置有后端密封组件;所述前端油嘴(81)与缸体(3)连接处放置有第一钢珠(91),所述后端油嘴(82)与缸体(3)连接处放置有第二钢珠(92);所述缸体(3)与前端油嘴(81)的连接处设置有前端主油路孔(95)和前端缓冲油路孔(93),所述前端油嘴(81)内设有连通前端主油路孔(95)和前端缓冲油路孔(93)的第一通路(83),所述第一钢珠(91)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83)内;所述缸体(3)与后端油嘴(82)的连接处设置有后端主油路孔(96)和后端缓冲油路孔(94),所述后端油嘴(82)内设有连通后端主油路孔(96)和后端缓冲油路孔(94)的第二通路(84),所述第二钢珠(92)放置在所述第二通路(8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靠双向缓冲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上设置有L型的第一缓冲油路(411)和第二缓冲油路(412);所述第一缓冲油路(411)的一端口与缸体(3)连接并与所述前端缓冲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积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