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264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框架梁包括梁体段、翼板和腹板;耗能件,耗能件包括耗能板和连接耳板,耗能板包括耗能段和设于耗能段两端的柱侧连接段和梁侧连接段,其中,柱侧连接段和梁侧连接段的屈服力均大于耗能段的屈服力,柱侧连接段与框架柱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梁侧连接段与框架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腹板和连接耳板可拆卸地铰接连接;约束板,约束板和翼板分别固定设于耗能板的两侧以限制耗能段的侧向位移,约束板和耗能段之间、翼板和耗能段之间均具有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延性和耗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并且震后修复效率高、修复成本低。

Frame beam column connections with replaceable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ame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node with a replaceable energy dissipato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column, a frame beam, a frame beam including a beam section, a wing plate and a web, an energy dissipator, an energy dissipator including an energy dissipation plate and a connecting earplate, and an energy dissipation plate including a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and a column side connection at both ends of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The yielding forces of column-side connections and beam-side connections a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s, column-side connections and frame columns are detachably fixed, beam-side connections and frame beams are detachably fixed, webs and connecting ears are detachably hinged. The plates are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nergy dissipation plate to limit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and there are gaps between the restriction plate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and between the wing plate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The beam-column connection joint of the frame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high post-earthquake repair efficiency and low repai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果设计时没有考虑震后可修复对策,有可能很难修复或因修复时间很长而严重影响灾后的应急和正常使用。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恢复功能结构、构件或者连接节点,在地震后能最快地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抗震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1994年的Northridge地震以及1995年的Kobe地震中,大量钢框架全焊接或栓焊混合等梁柱刚性连接节点发生脆性破坏,灾害表明传统钢结构节点构造不能提供设计所期望的延性。震后各国学者对焊接节点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改进措施主要有梁端腹板开洞(削弱梁端)或增加盖板、腋板、腋梁等(加强梁端),使塑性铰外移从而改善节点抗震性能。上述改进措施使梁柱焊接连接和栓焊混合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焊接节点依然存在焊接工作量较大、工艺复杂、现场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而与传统全焊接或栓焊混合节点相比,梁柱全螺栓装配式连接节点可使焊接工作在工厂完成,施工现场仅通过拧紧螺栓完成构件的安装,可避免焊缝质量以及焊接残余应力等对节点受力性能的不利影响,不仅提高了节点的延性,还降低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因此,全螺栓装配式连接节点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具有可批量生产、快速装配施工的优点,属于绿色环保型建筑,是钢结构建筑产业的创新技术。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全螺栓装配式连接节点主要通过螺栓连接构件间的接触面滑移来耗散地震能量,其延性和耗能能力提高幅度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所述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并且震后修复效率高、修复成本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包括梁体段和设于所述梁体段端部的翼板和腹板,所述翼板在水平面内延伸,所述腹板在竖直面内延伸;耗能件,所述耗能件包括在水平面内延伸的耗能板和在竖直面内延伸的连接耳板,所述耗能板包括耗能段和设于所述耗能段两端的柱侧连接段和梁侧连接段,其中,所述柱侧连接段和所述梁侧连接段的屈服力均大于所述耗能段的屈服力,所述柱侧连接段与所述框架柱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梁侧连接段与所述框架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腹板和所述连接耳板可拆卸地铰接连接;约束板,所述约束板和所述翼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耗能板的上下两侧以限制所述耗能段的侧向位移,所述约束板和所述耗能段之间、所述翼板和所述耗能段之间均具有间隙。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具有较高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抗震性能优异,并且通过在框架梁柱连接节点中设定预期损伤部位,并且在预期损伤部位设置可更换的耗能件,地震时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主要塑性变形集中在耗能件上,震后仅需更换集中损伤的耗能件即可完成修复,由此降低震后修复成本、提高修复效率。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翼板包括两个且分别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耗能板包括两个且分别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耗能板和第二耗能板,所述约束板包括两个且分别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约束板和第二约束板,所述腹板设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之间,所述连接耳板设于所述第一耗能板和所述第二耗能板之间,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一约束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耗能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约束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耗能板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耗能件还包括在竖直面内延伸的连接侧板,所述耗能板通过所述柱侧连接段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侧板,所述连接耳板与所述连接侧板固定相连,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框架柱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柱侧连接段和所述梁侧连接段的厚度相等且大于所述耗能段的厚度,所述翼板抵接于所述柱侧连接段和所述梁侧连接段的一侧,所述约束板抵接于所述柱侧连接段和所述梁侧连接段的另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耗能板的厚度均匀,所述柱侧连接段和所述梁侧连接段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所述耗能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翼板和所述约束板之间设有中部填充件,且所述中部填充件避开所述耗能板设置,所述中部填充件的厚度大于所述耗能板的厚度,以使所述约束板和所述耗能段之间、所述翼板和所述耗能段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翼板、所述中部填充件和所述约束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依次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翼板、所述梁侧连接段和所述约束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依次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翼板和所述梁侧连接段之间设有端部填充件;和/或所述约束板和所述梁侧连接段之间设有端部填充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耗能段和所述柱侧连接段之间以及所述耗能段和所述梁侧连接段之间均设有连接过渡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耗能段的与所述翼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无粘结材料层;和/或所述耗能段的与所述约束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无粘结材料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柱和所述框架梁均为钢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爆炸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框架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框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所示的耗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所示的约束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所示的中部填充件和端部填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所示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框架梁柱连接节点100;框架柱1;框架梁2;梁体段21;翼板22;第一翼板221;第二翼板222;腹板23;耗能件3;连接侧板31;耗能板32;第一耗能板321;第二耗能板322;耗能段301;柱侧连接段302;梁侧连接段303;连接过渡段304;柱侧连接过渡段3041;梁侧连接过渡段3042;连接耳板33;约束板4;第一约束板41;第二约束板42;中部填充件5;第一中部填充件51;第二中部填充件52;第三中部填充件53;第四中部填充件54;端部填充件6;第一端部填充件61;第二端部填充件62;第三端部填充件63;第四端部填充件64;过渡填充段601;梁侧填充段602;第一连接孔101;第二连接孔102;第三连接孔103;第四连接孔104;铰接连接孔105;第一连接件106;第二连接件107;第三连接件108;第四连接件109;铰接连接件1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包括梁体段和设于所述梁体段端部的翼板和腹板,所述翼板在水平面内延伸,所述腹板在竖直面内延伸;耗能件,所述耗能件包括在水平面内延伸的耗能板和在竖直面内延伸的连接耳板,所述耗能板包括耗能段和设于所述耗能段两端的柱侧连接段和梁侧连接段,其中,所述柱侧连接段和所述梁侧连接段的屈服力均大于所述耗能段的屈服力,所述柱侧连接段与所述框架柱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梁侧连接段与所述框架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腹板和所述连接耳板可拆卸地铰接连接;约束板,所述约束板和所述翼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耗能板的上下两侧以限制所述耗能段的侧向位移,所述约束板和所述耗能段之间、所述翼板和所述耗能段之间均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包括梁体段和设于所述梁体段端部的翼板和腹板,所述翼板在水平面内延伸,所述腹板在竖直面内延伸;耗能件,所述耗能件包括在水平面内延伸的耗能板和在竖直面内延伸的连接耳板,所述耗能板包括耗能段和设于所述耗能段两端的柱侧连接段和梁侧连接段,其中,所述柱侧连接段和所述梁侧连接段的屈服力均大于所述耗能段的屈服力,所述柱侧连接段与所述框架柱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梁侧连接段与所述框架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腹板和所述连接耳板可拆卸地铰接连接;约束板,所述约束板和所述翼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耗能板的上下两侧以限制所述耗能段的侧向位移,所述约束板和所述耗能段之间、所述翼板和所述耗能段之间均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包括两个且分别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耗能板包括两个且分别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耗能板和第二耗能板,所述约束板包括两个且分别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约束板和第二约束板,所述腹板设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之间,所述连接耳板设于所述第一耗能板和所述第二耗能板之间,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一约束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耗能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约束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耗能板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可更换耗能件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件还包括在竖直面内延伸的连接侧板,所述耗能板通过所述柱侧连接段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侧板,所述连接耳板与所述连接侧板固定相连,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框架柱可拆卸地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龙种迅蒋庆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