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583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包括座框骨架和靠背骨架,座框骨架包括两个水平的座框边板底板,框边板底板的内侧边和外侧边分别向上翻折形成座框内翻边和座框外翻边,靠背骨架两个靠背侧板,两个靠背侧板的下端连接有下横杆,上部连接有上横杆,顶端连接有上边梁,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提升座框骨架的整体强度的同时,考虑到了脱膜和装配的便捷性。

Reinforced automobile seat skelet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engthened automobile seat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seat frame frame frame and a backrest frame. The seat frame frame frame frame comprises a two-level seat frame edge plate bottom plate, and the inner and outer edges of the frame edge plate bottom plate are folded upwards respectively to form a seat frame inner flange and a seat frame outer flange, and the backrest frame two backside plates and two backside plates, respectively. The low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lower transverse bar, the upp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transverse bar, and the top end is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edge beam.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frame frame is enhanced, and the convenience of film removal and assembly is taken into accou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起到支承乘坐者的重量,缓和由车身传递来的振动和冲击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司乘人员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座框骨架,其中座框骨架一般主要由边板、座盆、支撑件和连接件组成;而靠背骨架主要由靠背左侧板、靠背右侧板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边梁、横梁、蛇形弹簧等组成。传统的汽车靠背骨架和座框骨架大多采用金属制备,重量较重,不符合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的轻量化发展要求,而如果采用重量较轻的塑料或合金来制备靠背或座框骨架,又容易导致靠背或座框骨架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断裂,不符合安全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其关键在于:包括座框骨架,该座框骨架的后部连接有靠背骨架;所述座框骨架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座框边板底板,所述座框边板底板的内侧边和外侧边分别向上翻折形成座框内翻边和座框外翻边,所述座框外翻边和座框内翻边的高度分别从前往后逐渐增大,所述座框外翻边任一处的高度大于其所对应处的所述座框内翻边的高度;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两个靠背侧板以及设置在两个靠背侧板之间的下横杆、上横杆和上边梁,两个所述座框边板底板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靠背侧板,所述靠背侧板的内侧边和外侧边分别向后翻折形成靠背内翻边和靠背外翻边,所述下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同时与对应的所述靠背内翻边和座框内翻边连接,所述上横杆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覆盖对应的所述靠背侧板并同时与对应的靠背侧板、靠背内翻边和靠背外翻边连接,所述上边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靠背侧板的顶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采用强度相对较弱一点的材质制备座框骨架和靠背骨架时,座框边板底板通过其两侧的翻边共同承接其上的其他钣金件或座椅泡沫,承接乘员的重量,从而降低了整个座框骨架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同时位于内侧的座框内翻边高度较低,形成一个盆地形的座椅泡沫凹槽,方便安装座椅泡沫,且安装的座椅泡沫不易产生侧向滑动;而靠背骨架也通过增设翻边的形式其强度得到增强;另外上横杆的两端,在宽度方向上同时与整个靠背侧板连接在一起,与传统的上横杆一般仅与靠背侧板的内侧连接,大大提升了上横杆与靠背侧板的连接强度。作为优选:上述座框外翻边上设有第一钣金件安装槽和第二钣金件安装槽,其中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的槽口与所述座框外翻边的上边缘平齐,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的宽度沿槽底向槽口方向逐渐增大。采用此结构通过在座框外翻边上开设第一钣金件安装槽和第二钣金件安装槽,通过该槽可实现钣金件的快速定位和安装。上述第一钣金件安装槽共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件安装槽分别由所述座框外翻边的一部分向内凹陷形成,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件安装槽之间经条形的连接凹槽连接。采用此结构可将待安装的两个钣金件加工成一体结构,装配时直接与对应的第一钣金件定位槽匹配即可,这样一次即能实现两个钣金件的定位,大大节省了装配时间;且第一钣钣金件安装槽的槽顶壁还能对装配的钣金件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座框边板所承受的压力可通过钣金件安装槽的顶壁向下传递至安装的钣金件上,有利于减轻座框边板的压力,延长其使用寿命。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件安装槽之间的所述座框外翻边向外凸出形成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下方的所述座框外翻边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连接凹槽。采用此结构第一钣金件安装槽、第二钣金件安装槽以及连接凹槽均可采用冲压或一体浇筑成型形式,非常方便批量生产加工。上述座框外翻边和座框内翻边之间连接有边板加强筋,所述边板加强筋的高度从座框内翻边一侧向座框外翻边一侧呈逐渐增大状。采用此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两个座框翻边和座框边板底板的强度。上述边板加强筋从下往上逐渐向前倾斜,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的前壁与座框边板底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所述边板加强筋与座框边板底板之间的夹角。采用此方案由于第二钣金件装配槽的前壁向前倾斜的角度大于边板加强筋向前倾斜的角度,即便在设置了纵多边板加强筋的情况下,也能方便地从侧上方将模具脱出。上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底板,所述座框边板底板靠外侧的一部分与对应的所述靠背侧板对接,所述座框边板底板靠内侧的一部分向后上方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靠背内翻边固定连接形成所述连接底板,所述下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底板连接,所述连接底板的边缘向前延伸形成连接围板,所述连接围板与对应的所述靠背内翻边和座框内翻边对接。采用此结构在座框边板底板与靠背侧板的过渡连接处,将座框边板底板分割成两部分分别连接靠背骨架的不同部分,连接更牢固,且连接底板和延伸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凹形腔,与传统的通过加强厚度来提升强度的方式相比,此种结构不仅能有效减轻整个座椅的重量,同时还能避免连接处局部料堆过厚,影响座椅的整体成型。上述上横杆包括横杆本体,该横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靠背内翻边固定连接,所述横杆本体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向后翻折形成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呈流线型向对应的所述靠背外翻边延伸并同时与对应的所述靠背侧板及靠背外翻边固定连接。采用此方案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整个上横杆的强度,且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之间形成的空槽还有助于减轻整个靠背骨架的重量。上述上边梁的上边缘水平向后翻折延伸形成上扩展承接部,所述上边梁的下边缘向后下方翻折延伸形成下扩展承接部。采用此方案上扩展承接部和下扩展承接部扩大了上边梁的表面积,安装靠背泡沫后靠背泡沫与上边梁的接触面得到大幅度增大,有利于延伸其使用寿命。上述上扩展承接部和下扩展承接部之间头枕杆柱,所述头枕杆柱内设有头枕杆孔,所述头枕杆孔的上端向上延伸穿出所述上扩展承接部,所述头枕杆孔的下端向下延伸穿出所述下扩展承接部,且所述头枕杆孔的下端面与所述头枕杆孔的孔心线相互垂直。采用此结构在头枕杆孔中插入头枕后,若头枕杆孔的下部不继续延伸成为水平状而止于下扩展承接部处,由于下扩展承接部呈倾斜状则拧紧用的螺母与倾斜的下扩展承接部之间存在间隙,会导致螺母拧紧不牢固,而本技术的头枕杆孔的下部延伸成水平状后螺母可与其紧密贴合,拧紧效果更好。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座框骨架的整体强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且由于在其上设置了两个钣金件装配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钣金件的快速定位和安装,且对于整个座椅骨架的整体脱膜十分有利;而座框骨架靠背骨架以及下横杆三者的过渡连接处设置了一个呈向后凹陷状的连接部,此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通过加强厚度来提升强度的方式相比,不仅能有效减轻座椅重量,同时还能避免连接处局部料堆过厚,影响座椅的成型效果;本技术还同时对上边梁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有效扩大了上边梁的表面积,安装靠背泡沫后有利于降低单位面积上边梁的承力状况,提升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后视图;图4为图2的右视图;图5为图2的D-D剖视图;图6为图2的F-F剖面图;图7为图2中m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包括座框骨架1,该座框骨架1的后部连接有靠背骨架3,所述座框骨架1和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框骨架(1),该座框骨架(1)的后部连接有靠背骨架(3);所述座框骨架(1)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座框边板底板(1a),所述座框边板底板(1a)的内侧边和外侧边分别向上翻折形成座框内翻边(1c)和座框外翻边(1b),所述座框外翻边(1b)和座框内翻边(1c)的高度分别从前往后逐渐增大,所述座框外翻边(1b)任一处的高度大于其所对应处的所述座框内翻边(1c)的高度;所述靠背骨架(3)包括两个靠背侧板(3a)以及设置在两个靠背侧板(3a)之间的下横杆(2)、上横杆(6)和上边梁(11),两个所述座框边板底板(1a)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靠背侧板(3a),所述靠背侧板(3a)的内侧边和外侧边分别向后翻折形成靠背内翻边(3c)和靠背外翻边(3b),所述下横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4)同时与对应的所述靠背内翻边(3c)和座框内翻边(1c)连接,所述上横杆(6)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覆盖对应的所述靠背侧板(3a)并同时与对应的靠背侧板(3a)、靠背内翻边(3c)和靠背外翻边(3b)连接,所述上边梁(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靠背侧板(3a)的顶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框骨架(1),该座框骨架(1)的后部连接有靠背骨架(3);所述座框骨架(1)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座框边板底板(1a),所述座框边板底板(1a)的内侧边和外侧边分别向上翻折形成座框内翻边(1c)和座框外翻边(1b),所述座框外翻边(1b)和座框内翻边(1c)的高度分别从前往后逐渐增大,所述座框外翻边(1b)任一处的高度大于其所对应处的所述座框内翻边(1c)的高度;所述靠背骨架(3)包括两个靠背侧板(3a)以及设置在两个靠背侧板(3a)之间的下横杆(2)、上横杆(6)和上边梁(11),两个所述座框边板底板(1a)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靠背侧板(3a),所述靠背侧板(3a)的内侧边和外侧边分别向后翻折形成靠背内翻边(3c)和靠背外翻边(3b),所述下横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4)同时与对应的所述靠背内翻边(3c)和座框内翻边(1c)连接,所述上横杆(6)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覆盖对应的所述靠背侧板(3a)并同时与对应的靠背侧板(3a)、靠背内翻边(3c)和靠背外翻边(3b)连接,所述上边梁(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靠背侧板(3a)的顶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外翻边(1b)上设有第一钣金件安装槽(9)和第二钣金件安装槽(7),其中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7)的槽口与所述座框外翻边(1b)的上边缘平齐,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7)的宽度沿槽底向槽口方向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钣金件安装槽(9)共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件安装槽(9)分别由所述座框外翻边(1b)的一部分向内凹陷形成,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件安装槽(9)之间经条形的连接凹槽(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件安装槽(9)之间的所述座框外翻边(1b)向外凸出形成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7),所述第二钣金件安装槽(7)下方的所述座框外翻边(1b)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连接凹槽(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外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建双任位游佳林杨雷杨道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