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纤维的材料组成与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675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的材料组成与加工方法,该复合纤维为纤维织物上贴合一具保温隔热效果的硅胶发泡层及一可增强隔热抗辐射功能的硅胶光反射层,其是将硅胶发泡材料贴设在纤维织物上并压延出硅胶发泡层,形成一硅胶发泡织物后,再将该硅胶发泡织物收卷并置入一蒸气加硫罐中进行发泡与架桥反应,接着取出已发泡的该硅胶发泡织物,将一液态硅橡胶反光材料涂布于该硅胶发泡层上,形成一硅胶光反射层,再将该硅胶发泡织物放入一烘箱中进行加热硫化反应,待冷却后取出,即形成于较低温环境下仍保有柔软性的复合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复合层贴合于纤维织布上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人日益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食衣住行等样样都要求精致舒适又便利,日常使用的物品最好还能多功能合一,如去高山或沙漠等日夜温差极大的地方时,拥有一件轻便保暖又防水的外套或一顶轻便防水抗温差又保温的帐棚等旅游用品就非常理想。在现有技术中的织物一般多无法同时达到防水、轻薄、弹性柔软、隔热保温、防震缓冲等多种功能,而这些条件对于享受舒适便利的现代人来说却几乎可说是缺一不可,毕竟没人喜欢在阴雨绵绵的冬天穿着厚重却不防水的大衣只为了保暖,或是为了达到上述条件而穿很多层衣物。一般在织物涂布方面,因为选用材料本身特性的关系,一旦织物使用环境低于0℃时,就有可能发生涂布材料硬化甚至脆裂的情况,而失去其原有的特性与功能,其应用产品如保温外套或帐棚等,在温度变化大的地区就会失去应用价值。因此选用与开发适当的涂布材料,可以延伸涂布织物的温度适用范围,增加其应用价值,也可以提供新的织物选择而使产品变得更好。因此,本专利技术即针对上述数点提出一种,以有效克服上述的该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其可制造厚度均一、有弹性及柔软性且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加工纤维织布。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其是提供一种多层不同功能的复合硅胶的加工方法,且层与层之间不需要底涂层即可以直接贴合。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可制造厚度均一、宽幅大并具防震缓冲及保温隔热等机能性的柔软纤维织布。为达上述的目的,将硅胶发泡材料贴设在纤维织物上,压延出贴附于该纤维织物上的硅胶发泡层,形成一硅胶发泡织物后,再将该硅胶发泡织物收卷并置入一蒸气加硫罐中进行发泡与架桥反应,待反应完成之后,取出已发泡的该硅胶发泡织物,将一液态硅橡胶反光材料涂布于该硅胶发泡层上,形成一硅胶光反射层,再将该硅胶发泡织物放入一烘箱中进行加热硫化反应,待冷却后取出即为-40℃低温环境下仍保有柔软性的复合纤维加工材质产品,其中,该硅胶发泡层主要包含高温型硅橡胶、有机硅烷、碳酸钙、架桥剂、发泡剂及补强型填充剂,而该硅胶光反射层主要包括液态硅橡胶及反光填充剂。底下通过由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工方法的架构方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加工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利用压延机进行压延步骤的架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0纤维织物12硅胶发泡层14硅胶光反射层16硅胶发泡材料18硅胶发泡织物20压延机22接触轮 24加压式捏合机26行星式搅拌机28蒸气加硫罐30一般型涂布机32连续式加热烘箱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复合纤维为如图1所示的结构,是在纤维织物10上贴合一具保温隔热效果的硅胶发泡层12及一可增强隔热抗辐射功能的硅胶光反射层14,其中,该硅胶发泡层12主要包含高温型硅橡胶、有机硅烷、碳酸钙、架桥剂、发泡剂及补强型填充剂,而该硅胶光反射层14主要包括液态硅橡胶及反光填充剂。硅胶发泡层12的成分组成为100重量份(PHR)的聚硅氧聚合物(polysiloxane),其化学结构如下 其中R1可为甲基、氢氧基或乙烯基,R2或R3可为甲基、乙烯基或苯基,y/(x+y)=0.001~0.003,分子量范围介于30万~80万;10~70重量份的补强型填充剂,如沉淀法制备的二氧化硅(precipitated silica,HiSil 928 byPPG)或以锻烧法制备的二氧化硅(fumed silica,Aerosil 300 by Degussa);1~10重量份的偶氮类发泡剂,如偶氮二异丁腈(AIBN by ShinEtsu)等;1~10重量份的架桥剂,其主要成分为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benzoylperoxide)、二氯二苯甲(2,4-dichlorobenzoyl peroxide)等;1~5重量份的硅烷处理剂,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inyltrimethoxysilane,VTMO by DegussaHuls)、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inyltriethoxysilane,VTEO by Degussa Huls);1~8重量份的短链末端含氢氧基的二甲基硅油(48V50,by Rhodia),粘度范围介于1~20cps;以及一轻质碳酸钙。硅胶光反射层14的成分组成为100重量份的聚乙烯基硅氧聚合物(polysiloxane),其化学结构如下 其中R1为乙烯基,R2或R3可为甲基、乙烯基或苯基,y/(x+y)=0.001~0.005,粘度范围介于1000~100000cps;1~20重量份的补强型填充剂,如以锻烧法制备的二氧化硅(fumed silica,Aerosil 300 by Degussa)或表面经硅氧烷处理的锻烧法制备的二氧化硅(Aerosil R106 by Degussa);1~5重量份的短链末端含氢氧基的二甲基硅油(48V50,by Rhodia),粘度范围介于10~40cps;0.1~10重量份的加成型反应架桥剂,其主要功能成分为白金错合物如六氯白金酸(H2PtCl6·6H2O),且其在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3;0.1~5重量份的硅烷处理剂,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inyltrimethoxysilane,VTMO by Degussa Huls)、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inyltriethoxysilane,VTEO by Degussa Huls);0.1~3重量份的粘着促进剂如环氧基硅烷(3-glyci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S-510 by Chisso);加成型反应抑制剂,如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简称DMSO);以及金属粉末如银粉、铝粉等,粒径范围0.1~10μm。加工过程如图2及图3所示,在步骤S10中将高温硫化硅橡胶、有机硅烷与碳酸钙置于一加压式捏合机24中进行混炼,并通入冷却水,使加压式捏合机24中的温度保持不超过80℃,即可获得一基础硅胶原料,并于此时将加成型液态硅橡胶与反光填充剂置于一行星式搅拌机26中充分混合,另通入冷却水保持行星式搅拌机26的温度不超过40℃,以制成一硅橡胶反光材料,其中,液态硅橡胶的硫化反应类型可分为缩合型硫化反应及加成型硫化反应,分别使用有机锡及白金为触媒,而反光填充剂则为银粉或铝粉等金属粉末;接着在基础硅胶原料中加入架桥剂、发泡剂与补强型填充剂,成为一硅胶发泡材料16,其中发泡剂必须与架桥剂配合,如此才能在发泡过程中同时进行架桥工作,而补强型填充剂可为二氧化硅粉、石英粉、金属氧化物与硅藻土等物质;继续进行S12的压延步骤,将该硅胶发泡材料16置于如图4所示的压延机20的1号及2号轮之间,并调整适当积料量,使其顺着轮面滑下至3号及4号轮,适当调整控制1、2、3及4号轮的轮面温度在30~60℃之间,使硅胶发泡材料16与各轮面间有较佳的离型性,再利用直径400~600厘米的接触轮22施加压力将聚酯布、尼龙布、棉布、聚酯尼龙纤维混纺纱布或其它不同组成纤维的纤维织布10与4号轮面上的硅胶发泡材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纤维的硅胶发泡层材料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硅氧聚合物,其化学结构如下:***其中R1可为甲基、氢氧基或乙烯基,R2或R3可为甲基、乙烯基或苯基,y/(x+y)=0.001~0.003; -10~70重量份的补强型填充剂;-1~10重量份的偶氮类发泡剂;-1~10重量份的架桥剂;-1~5重量份的硅烷处理剂;-1~8重量份的短链末端含氢氧基的二甲基硅油;以及-轻质碳酸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欣
申请(专利权)人:厚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