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6687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包括:外框架、内支架、第一斜撑架、边桁架、第二斜撑架、水平对撑架、基坑开口边和搅拌桩,所述外框架连接搅拌桩且底部紧贴既有建筑,所述第一斜撑架连接边桁架,边桁架连接第二斜撑架,第一斜撑架、边桁架和第二斜撑架均设置在外框架内,所述水平对撑架设置在外框架内底部且连接外框架两端,所述基坑开口边设置于外框架底部,所述内支架设置于外框架与第一斜撑架、边桁架、第二斜撑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斜撑配合局部对撑的水平内支撑体系,具有施工面大,传力明确合理的优点,同时,也能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周边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Internal supporting supporting device for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with single side rectangular base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ner supporting device for a foundation pit project with a rectangular basement with a single side opening,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frame, an inner bracket, a first inclined bracing frame, a side truss, a second inclined bracing frame, a horizontal pair bracing frame, an opening edge of a foundation pit and a mixing pile. The outer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mixing pile and the bottom is close to the existing building, the first one. The first oblique bracing frame, the side truss and the second oblique bracing frame are all arranged in the outer frame. The horizontal opposite bracing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fram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outer frame. The opening side of the foundation pi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frame. The inner bracing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outer frame and the firs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horizontal internal support system with diagonal braces and partial braces,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construction face, clear and reasonable force transmission, and can als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normal use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around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支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紧贴既有地下室建设新的地下室时,新建地下室深基坑支护无法形成封闭的整体性强的空间支护结构,也因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不具备打锚索条件时,深基坑支护只能采用内支撑方案。内支撑的结构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对撑、斜撑、环撑等等。当基坑为开口边时,采用环撑不适合;若不能利用既有建筑楼板作为对撑支点时,对撑也不适合;现市场上的基坑内支撑支护装置只采用单一的内支撑结构,无法满足复杂情况以及基坑为开口边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本装置采用斜撑配合局部对撑的水平内支撑体系,具有施工面大,传力明确合理的优点,同时,也能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周边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包括:外框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底部的基坑开口边,连接在外框架底部两侧的搅拌桩;焊接在外框架内部的第一斜撑架,焊接在所述第一斜撑架端部的边桁架,焊接在所述边桁架端部的第二斜撑架,所述第二斜撑架端部焊接在外框架内;设置在外框架内底部且在基坑开口边上的水平对撑架;设置在水平对撑架内的内支架,所述内支架设置于外框架和第一斜撑架、边桁架、第二斜撑架所构成的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在外框架和第一斜撑架、边桁架、第二斜撑架所构成的空间内呈交叉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在水平对撑架内呈波浪形分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的水平内支撑体系采用以斜撑为主,局部用对撑的支护形式。利用水平斜撑来抵抗水土压力和邻近建筑物传来的荷载,不会导致把力传递给基坑开口边;同时,在基坑开口对边的变形受力比较大的中部,采用边桁架进行局部加强。在开口边处,采用水平对撑的方式,保证了开口边的稳定性;同时,在外框架底部两侧用搅拌桩加固原已建地下室侧壁外的填土区域,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架;2、内支架;3、第一斜撑架;4、边桁架;5、第二斜撑架;6、水平对撑架;7、基坑开口边;8、搅拌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本实施例中,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包括:外框架1;设置于所述外框架1底部的基坑开口边7,连接在外框架1底部两侧的搅拌桩8;焊接在外框架1内部的第一斜撑架3,焊接在所述第一斜撑架3端部的边桁架4,焊接在所述边桁架4端部的第二斜撑架5,所述第二斜撑架5端部焊接在外框架1内;设置在外框架1内底部且在基坑开口边7上的水平对撑架6;设置在水平对撑架6内的内支架2,所述内支架2设置于外框架1和第一斜撑架3、边桁架4、第二斜撑架5所构成的空间内;内支架2在外框架1和第一斜撑架3、边桁架4、第二斜撑架5所构成的空间内呈交叉设置;内支架2在水平对撑架6内呈波浪形分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装置的水平内支撑体系中的斜撑形式采用第一斜撑架3和第二斜撑架5构成,来抵抗水土压力和邻近建筑物传来的荷载,避免了外部传递的压力影响到基坑开口边7的稳定性;连接第一斜撑架3和第二斜撑架5的边桁架4用于抵抗基坑开口边7对边中部的变形压力,进行局部的加强,防止装置的变形;基坑开口边7是紧贴既有建筑的,水平对撑架6设置在基坑开口边7上,保证了稳定性;外框架1底部两侧设置的搅拌桩8作用是加固原已建地下室侧壁外的填土区域,为此处角撑的稳定提供保障;内支架2用于固定装置,增强抗压作用。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技术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技术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底部的基坑开口边,连接在外框架底部两侧的搅拌桩;焊接在外框架内部的第一斜撑架,焊接在所述第一斜撑架端部的边桁架,焊接在所述边桁架端部的第二斜撑架,所述第二斜撑架端部焊接在外框架内;设置在外框架内底部且在基坑开口边上的水平对撑架;设置在水平对撑架内的内支架,所述内支架设置于外框架和第一斜撑架、边桁架、第二斜撑架所构成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开口矩形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底部的基坑开口边,连接在外框架底部两侧的搅拌桩;焊接在外框架内部的第一斜撑架,焊接在所述第一斜撑架端部的边桁架,焊接在所述边桁架端部的第二斜撑架,所述第二斜撑架端部焊接在外框架内;设置在外框架内底部且在基坑开口边上的水平对撑架;设置在水平对撑架内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维吕志刚单双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