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族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及其预聚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661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脂肪族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为聚酯二醇、异氰酸酯在催化剂、扩链剂作用下的产物,反应组份中添加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进行预聚法接枝聚合反应,能有效改变产物的内在分子结构,获得的产品防水性能好、与水接触后不会发生溶胀,反应完善,产品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革涂饰树脂,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脂肪族合成革涂饰树脂,同时提供用预聚法制造这种涂饰树脂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是由聚酯二醇与异氢酸酯和扩链剂、稀释剂反应而得的油性聚氨酯涂饰树脂,不足是产品与水接触后会发生溶胀,防水性能差;另外市场上常见的多为黄变形(即芳香族)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很少出现耐黄形(脂肪族)的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与水接触后不发生溶胀的脂肪族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主要创新在于组份中异氰酸酯采用带有脂环族的二异氰酸酯,同时也采用带有脂环族的扩链剂,再添加带有亲水基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作接枝助剂,通过反应,使产品具有独特的嵌段或接枝分子结构,从而提高和稳定了产品的防水性能和透气透湿性能,而脂肪族类产品又使涂饰树脂具有耐黄变的特性,具体是这样来实施的脂肪族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为聚酯二醇、异氰酸酯在催化剂、扩链剂作用下的产物,其特征在于反应组份中添加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其组份及重量配比为(%)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二醇60-80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 5-15异氰酸酯IPDI、H12MDI、XDI、HDI的一种或组合10-25磷酸适量调PH值至4.6-5.1外加甲苯 90-110催化剂有机铋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0.5扩链剂IPDA5-8二正丁胺 0.2-0.4溶剂 40-60本方法采用带有亲水基因的聚酯二醇作为基础树脂材料,它是控制透湿量的关键,另外,聚酯二醇的耐候、耐水解性稳定,酸值适中,分子量(羟值)较大,不会应端羧基与异氢酸酯反应就生成酰胺并放出二氧化碳,造成链的终止和形成讨厌的气泡。组份中聚酯二醇是指聚氧化丙烯二醇(PPG)、聚乙二醇醚(PEG)、聚四氢呋喃醚(PTMEG)、四氢呋喃聚乙二醇共聚醚(DC1800)等的一种或组合。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带有伯羟基官能团,反应活性大,亲水性好,作为接枝助剂,能有效改变产物的内在分子结构,相对于现有产品,防水性能大为提高。本专利技术组份中的异氰酸酯是指带有脂肪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的一种或组合。扩链剂也采用还有脂肪族的异佛尔酮二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溶剂为甲苯、丁酮、丙酮、醋酸乙脂、醋酸丁脂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催化剂采用有机铋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有机秘作催化剂使产品毒性减小,更环保。这种脂肪族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的制造方法是按组份重量配比将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二醇、接枝助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用适量磷酸调PH值至4.6-5.1,投入脂肪族类异氢酸酯、催化剂,升温至75-80℃进行反应,检测异氢酸根NCO至7-8时,降温,用甲苯稀释,温度降至50-55℃时,滴加扩链剂与甲苯的混合液,反应至粘度达10万CP.S以上,投入终止反应剂二正丁胺,用溶剂调节粘度至6-7万CP.S,升温至60-70℃保温0.5-1.5小时。本制造方法中,为了使反应更稳定,充分,催化剂分二次投入,第一次投入量为催化剂总量的三分之二,反应1小时后,再次投入余下的催化剂继续反应。本制造方法中,当检测到异氢酸根NCO至7-8时,降温,用甲苯稀释,添加量为甲本重量的10-30%。分批进行扩链剂与甲苯的混合液滴加,通常为二批以上,最佳为2-3批,第一批混和液中扩链剂量占总扩链剂量的60-80%,扩链剂与甲苯重量配比为1∶8-10,中间批次混和液中扩链剂量占前次扩链剂余量的60-80%,扩链剂与甲苯重量配比为1∶15-20,最后一次为余下的扩链剂与甲苯的混合液。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接枝助剂,将带脂肪族的异氢酸酯、聚酯二醇在催化剂、扩链剂作用下进行接枝聚合反应,获得的脂肪族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防水性能好、与水接触后不会发生溶胀,产品质量稳定且耐黄变。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分子量为2000的PPG72份,接枝助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10份,用适量磷酸调PH值至4.6-5.1,投入异氢酸酯IPDI 17.7份,催化剂有机铋0.2份,升温至75℃反应1小时,第二次投入催化剂有机铋0.1份进行反应,检测异氢酸根NCO至7-8时,降温,用20份甲苯稀释,当温度降至50-55℃时,分三批滴加扩链剂IPDA与甲苯的混合液进行扩链反应,第一次滴加的混合液由4.6份IPDA与40份甲苯组成,第二次滴加的混合液由1.5份IPDA与30份甲苯组成,第三次滴加的混合液由0.5份IPDA与10份甲苯组成,反应至粘度达10万CP.S以上,投入终止反应剂二正丁胺0.2份,用溶剂丁酮40份调节粘度至6-7万CP.S,升温至60℃保温1.5小时。实施例2将分子量为2000的PEG60份、PPG20份,接枝助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5份,用适量磷酸调PH值至4.6-5.1,投入异氢酸酯XDI 14.5份,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3份,升温至80℃反应1小时后,第二次投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份进行反应,检测异氢酸根NCO至7-8时,降温,用10份甲苯稀释,当温度降至50-55℃时,分三批滴加扩链剂IPDA与甲苯的混合液进行扩链反应,第一次滴加的混合液由6.4份IPDA与50份甲苯组成,第二次滴加的混合液由1.1份IPDA与20份甲苯组成,第三次滴加的混合液由0.5份IPDA与10份甲苯组成,反应至粘度达10万CP.S以上,投入终止反应剂二正丁胺0.3份,用溶剂醋酸丁脂60份调节粘度至6-7万CP.S,升温至70℃保温0.5小时。实施例3将分子量为2000的PTMEG70份,接枝助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15份,用适量磷酸调PH值至4.6-5.1,投入异氢酸酯HDI 14.7份,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份,升温至80℃反应1小时后,第二次投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份进行反应,检测异氢酸根NCO至7-8时,降温,用30份甲苯稀释,当温度降至50-55℃时,分二批滴加扩链剂IPDA与甲苯的混合液进行扩链反应,第一次滴加的混合液由3.5份IPDA与30份甲苯组成,第二次滴加的混合液由1.5份IPDA与20份甲苯组成,反应至粘度达10万CP.S以上,投入终止反应剂二正丁胺0.2份,用溶剂丙酮30份调节粘度至6-7万CP.S,升温至65℃保温1小时。实施例4将分子量为2000的DC1800 60份,接枝助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15份,用适量磷酸调PH值至4.6-5.1,投入异氢酸酯H12MDI 24.6份,催化剂有机铋0.27份,升温至75℃反应1小时后,第二次投入催化剂有机铋0.13份进行反应,检测异氢酸根NCO至7-8时,降温,用15份甲苯稀释,当温度降至50-55℃时,分二批滴加扩链剂IPDA与甲苯的混合液进行扩链反应,第一次滴加的混合液由5.6份IPDA与50份甲苯组成,第二次滴加的混合液由1.4份IPDA与25份甲苯组成,反应至粘度达10万CP.S以上,投入终止反应剂二正丁胺0.3份,用溶剂醋酸乙脂30份、丙酮20份调节粘度至6-7万CP.S,升温至65℃保温1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脂肪族防水透湿合成革涂饰树脂,为聚酯二醇、异氰酸酯在催化剂、扩链剂作用下的产物,其特征在于反应组份中添加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其组份及重量配比为:(%)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二醇60-80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共聚物5-15异氰酸酯IPDI、H12MDI、XDI、HDI的一种或组合10-25磷酸适量调PH值至4.6-5.1外加:甲苯90-110催化剂有机铋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0.5扩链剂IPDA5-8二正丁胺0.2-0.4溶剂40-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小平芮新平吴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新光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