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醒夫专利>正文

带有预定脱落速度药物微粒的纤维团及其制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550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处理技术,解决吸附于纤维团上的药物微粒可按预定的速度控脱落问题。其特征是:采用药物溶液在纤维表面进行冷冻或挥发,使药物析出,得到其超细结晶于纤维上;将带有药物结晶的纤维进行无序杂乱的排列组成纤维团。可用于制成纤维制品,治疗疾病。(*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处理技术,尤指一种带有预定脱落速度的药物微粒的纤维团以及这种纤维团的制做方法。人们对纤维吸附其它物质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兴趣处于两个极端。一是使吸附尽可能牢固,如印染,希望纤维与染料的吸附越强越好,色泽均匀,永不褪色;另一个极端是洗涤容易,目的是使纤维上吸附的物质脱落,脱落得越彻底越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一个极端吸附是化学的层状的分子级别的。在后一个极端,最容易脱落的是简单物理附着的大颗粒,譬如落在衣服上的砂子,灰尘。现在的问题是,可否考虑使之处于这二个极端的某种中间,即是先使纤维吸附一定直径的许多微粒,然后又按预定的脱落速度使这些微粒定速、定量的脱落,从而实现某种用途。举例来说,能否将超细的可溶性药物微粒通过该种纤维团,均匀地,按每天100μg—100mg的剂量的方式撒遍全身皮肤。由于人体每天分泌20—40g油脂,在皮肤角质层外有一层极薄的油脂层。药物落到油脂层中会逐渐溶解,并可透皮吸收。这是现有的粉剂、膏剂、贴剂、胶囊剂、冲剂、片剂以及针剂等都无法做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预定脱落速度药物微粒的纤维团,以及公开这种纤维团的制做方法。如果说纤维团作为药物的戴体,本专利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新颖的药剂,暂且称为纤维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带有预定脱落速度药物微粒的纤维团是通过下面所述的方法制做的1)采用药物溶液在纤维表面进行冷冻或挥发,使药物折出,得到其超细结晶于纤维上;2)将带有药物结晶的纤维进行无序杂乱的排列组成纤维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要的流程图;图中,阿拉伯数字1—11是含药溶液的制备过程。罗马数字I—VI是带药物微粒纤维团的制做过程。图1中A、B、C、D及5a、5b、5c、5d;5a、6b、6c、6d表示用不同溶媒所得的药液。每一过程的说明如下A、含药溶液的制备(1)干法粉碎是指对原始药物在不加任何液体辅料的情况下施以挤压、撞击、研磨、劈裂和截切等,即通过切药机、研槽、滚碎碾压机及万能磨粉机,使药物粉碎,达到通过10—200目筛的程度。(2)或采用湿法粉碎即用加液操作进行粉碎。某些药物通过加湿处理后变得易于粉碎,能得到极细的粉末,还可防止粉尘飞扬。一些珍贵的药物常用此法处理。一般通过球磨机完成。(3)干燥用湿法粉碎后的药物倾出清液后在低温或常温下进行挥发。(4)过筛将上述所得药物微粒,按《中国药典1977年版》规定的药筛和粉末等级进行过筛。小量过筛用手工操作,大量时以转动筛、摇动筛或振动筛的方式处理。(5)渗漉将上述过筛所得的药物微粒,加入溶媒润湿膨胀后,装在渗漉筒中,溶媒自上而下地渗过药层,然后在下部收集渗漉液。渗漉装置如图2所示。图中标记1、溶媒;2、细沙;3、滤纸;4、药粉;5、脱脂棉;6、玻璃管;7、夹子或活塞;8、橡皮管;9、渗漉筒。渗漉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微粒1000g置于有盖容器内,加指定的溶媒600—800ml,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6小时。同时取脱脂棉一团(或玻璃丝)轻轻垫于渗漉筒底部,用溶媒润湿。然后将润湿的药粉分数次装入渗漉筒中,每装一次都均匀压平。装完后,用一层滤纸或纱布覆盖于上面,再铺洗净的细砂或小石子一层。将橡皮管的螺旋夹放松,缓缓加适量溶媒,待溶媒自出口流出为止。夹紧橡皮管,将流出的溶媒倒回筒内,并使溶媒高出药面数厘米,加盖,放置过滤,然后放松螺旋夹,使滤液缓缓流出。流出速度除个别制剂药典有规定之外,一般以100克药料计算,每分钟流出1—5ml。在渗漉过程中,需随时从上部补充溶媒。溶媒不得低于药料。使药物微粒中的有效成份充分浸出。收集漉液的量,一般达到药料量的85%时,另器保存,以后再收集稀漉液到有效成份提全。(6)回流当用热溶媒提出药物微粒中的有效成份时,一般用回流或连续提取方法进行。回流方法如下将渗漉后的药料放入适当大小的圆底烧瓶中,添加指定溶媒没过药面,总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2/3时,接冷凝器,在水浴上加热回流2—4小时,将提出液滤出后,药渣中再加溶媒,反复2—3次后合并提取液。连续提取是针对某些药料质地坚实,不易被提出有效成份时使用。用索氏提取器或依其构造原理改进的装置进行。连续加热不适用于不耐热成份的提取。(7)过滤按常规手续操作。(8)蒸馏可视不同药物采用a、常温蒸馏;b、减压蒸馏;c、水蒸汽蒸馏。(9)蒸发对含药溶液的浓缩一般通过蒸发进行。(10)储备经过上述过程所得到的含药溶液分别保存,也可根据药性配方后保存。(11)浓度调整由石油醚和乙醚提取所得的药物溶液浓缩至浓度10—30%;由酒精和水提取所得的药物溶液在浸清前调整至接近饱和。B、带药物微粒纤维团的制做I、清洗动物纤维如羊毛、羊绒、驼绒等用羊毛清洗剂清洗;植物纤维可不必清洗(如棉花);合成纤维用洗衣粉清洗。清洗之后用清水冲净。II、干燥经清洗后的上述纤维团用离心机甩干,甩干后可以用烘箱烘干,(100—110℃)也可以自然风干。III、浸渍将经上述清洗干燥后的纤维团浸入上述准备好的含药溶液中,一次浸泡量控制在纤维团均匀浸没于含药溶液,并使随搅拌缓慢游动。浸渍容器在5L—1000L之间浸渍温度在室温25℃±10℃浸渍时间2—24小时IV、结晶、干燥将浸泡了药料的上述纤维团从含药溶液中取出,待溶剂蒸发后,就可以在纤维上得到药物的结晶物,为了得到比较小的结晶,可以用极性比水小的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等)在离心甩干后进行洗涤,甩干后的纤维团再进行烘干。从药物水溶液或乙醇溶液中得到的带药纤维在100—110℃烘干,从其它溶剂中得到的带药纤维团采用自然风干。结晶与烘干后,得到药料在纤维上形成微粒的纤维团。药料与纤维重量百分比D由下式决定 式中m湿是纤维在甩干后的湿重m干是纤维的干重C是药物溶液的浓度由此,控制离心机的甩干力度和甩干时间。就可以控制纤维团上吸附药料的浓度。V、喷雾由石油醚和乙醚提取药料所得的溶液直接喷雾到纤维上。喷雾速度为2—3ml/分,喷雾后在空气中干燥,室温(25℃±10℃),时间4—8小时。VI、梳整经过上述步骤所得的带药物微粒的纤维团经手工或在梳绒机上梳绒1—3次,达到使药物微粒脱落程度进入稳定阶段。根据上述工艺制做出的带有预定脱落速度药物微粒的纤维团如图3、4图中标记11、脱落系数大的药物微粒;12、脱落系数小的药物微粒。图3、4。为本专利技术纤维团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放大图象示意图。图3是一张纯纤维的照片。说明纤维直径放大了1000倍的情况(扫描电镜拍摄,背景为黑色)图4说明颗粒为椭圆状的药物微粒脱落系数小,形状为不规则片状的微粒脱落系数大。脱落速度测定将一定重量的带有预定脱落速度药物微粒的纤维团放在一块干净的镀铬平片上(如无镀铬平片,可用玻璃板或塑料薄膜代替)用直径为40—50mm的光滑滚筒,轻轻滚压该纤维团。每滚压30次之后,用95%乙醇冲洗滚筒和镀铬平片,将冲洗液冲洗入小烧杯中,烘干溶液,测量脱落药物的重量;或直接秤量该纤维团的重量,进行比较。也可以取一定量吸附了药物微粒的纤维团。放入一干燥容器内加一干净恒重的重物,封口后,在振荡器上振荡,控制振荡强度和时间,最后取出纤维进行比较。图5为本专利技术药物微粒脱落速度与微粒密度的关系示意图,测定结果纤维为驼绒,其直径d=80μ,微粒为A 混合乳香 没药 防风 透骨草 红花B 条件不同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预定脱落速度药物微粒的纤维团,其特征是:a、单根纤维上吸附药物微粒纤维长度 50-500mm直径 20-100μm药物微粒直径 0.2-20μmb、药物与纤维的重量比为0.1-3%c、纤维的表观密度0.01-0.0 3g/cm↑[3]d、药物的分散密度为 10↑[-5]-10↑[-2]g/cm↑[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醒夫陈云林柯威
申请(专利权)人:李醒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