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阻燃处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47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织物的阻燃处理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磷化合物“负载量”的方法(织物浸渍和干燥后多达25%的水分被保留)。这使得*化合物的“加入量”能达到50%-73%(相对于该织物的重量),并获得很高的阻燃性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赋予阻燃性能而对织物进行处理的改进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造的织物。包括纤维素(如棉)纤维在内的织物阻燃处理的已知方法是将织物浸渍在多(羟基有机)鏻化合物水溶液中,如四(羟基有机)鏻盐中。另外,多(羟基有机)鏻化合物可包括与含氮化合物如脲的缩合物,浸渍之后,织物进行干燥,再用氨进行固化,从而制得一固化的、水不溶性聚合物、该聚合物机械地固定在织物纤维中,固化后,聚合物被氧化以使三价磷转变成五价磷,再将织物清洗和干燥。按前述方法处理的织物和由该处理过的织物制造的服装由Albright &amp; Wilson Limited以注册商标PROBAN出售。迄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持有这种观点,即固化前浸渍过的织物进行干燥必须是干燥且浸渍过的织物其水分含量不大于18%,相应于鏻化合物的“加入量”为40-44%,已经发现当水分含量超过18%时固化的鏻化合物会发生迁移,导致织物的永久着色,故至今为止接受的最大水分含量18%反过来决定了鏻化合物的最大“加入量”,从而决定了处理过纤维的阻燃性能之上限。例如,已公布的英国申请GB-A-2271787描述了赋予织物阻燃性能的方法,其中未能超过18%的观念上的极限。但现在已出乎意料地发现,可以将浸渍过的织物干燥至水分含量达25%却无不利影响(尤其是没有着色),因此使鏻化合物的较高“加入量”成为可能并由此得到高水平的阻燃性能。本专利技术中鏻化合物的“加入量”是相对于织物重量的50-7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为赋予阻燃性能而对织物进行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织物用多(羟基有机)鏻化合物水溶液浸渍;(b)将浸渍过的织物干燥至残余水分含量为13-25%;(c)用氨对干燥且浸渍过的织物进行固化以制得固化的、水不溶性聚合物,该聚合物机械地固定在织物纤维之中;(d)织物压光处理至少持续一小时,之后进行氧化处理;(e)将固化的聚合物氧化以使三价磷转变成五价磷;(f)洗涤并干燥该织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由前段落所述方法处理的具有阻燃性能的织物。多(羟基有机)鏻化合物可基本上由四(羟烷基)鏻盐组成。另外,多(羟基有机)鏻化合物可包括四(羟烷基)鏻盐与含氮化合物的缩合物。适宜的鏻盐是氯化四(羟甲基)鏻,含氮化合物可为,例如脲。(b)步骤中浸渍过织物优选地干燥至残余水分含量为17-23%。(e)步骤中氧化可适宜地在湿润剂存在下借助过氧化氢来完成,用于氧化的过氧化氢量相对于织物重量可多达25%,湿润剂适宜的用量是每升氧化浴约2克(2g/l)。(a)步骤后鏻化合物的“加入量”是相对于织物重量的50-73%。按本专利技术处理的织物可基本上由纤维素(如棉)纤维组成。另外,织物可包括纤维素和非纤维素纤维,可使用的非纤维素纤维的实例包括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aramid(芳酰胺)纤维,聚酯纤维和聚苯并咪唑纤维。按本专利技术处理的适宜的织物是含60%棉纤维和40%聚酯纤维的织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一种或多种质子化了的和中和过的伯、仲或叔脂族胺可加入到浸渍溶液中,如GB-A-2271787所述。本专利技术将仅通过如下实施例予以说明实施例1重量为280g/m2的100%黑色棉织物用含氯化四(羟甲基)鏻和脲的预缩合物之水溶液,同GB-A-2271787的质子化且中和过的胺一道进行浸渍处理。(在某些对比处理例中,省去了质子化且中和过的胺;含有或不含有该胺在数据中用“ITC628/是/否”指示出)。加工条件如下干燥温度 120℃氨固化条件(X2)流速 53升/分(l/min)压力 23磅/平方英寸(PSI)停留时间 21.7秒(sec.)1.1模拟连续氧化氧化条件H2O2浓度X%(W/W)(见表)织物浸渍 一经纱(one end)织物晾晒 一经纱中和条件Na2CO3浓度 20g/l织物浸渍 四经纱在簸析机(Jig)中用含3g/l Na2CO3和2g/l WA 100*的浴液于60℃,对四经纱用洗涤剂洗涤。在簸析机(Jig)中用含5g/l苏打灰,2g/l WA100*和10g/l焦亚硫酸钠的浴液,于60℃对三经纱进行焦亚硫酸钠洗涤。在簸析机(Jig)中60℃对四经纱进行热冲洗,并再进行冷冲洗。*WA 100是湿润剂,认为基本上由烷基聚乙二醇醚组成。对单个织物样品的加工条件列于表1(如下),整理后和寿命试验后织物的磷、氮含量,以及阻燃试验结果列于表2(如下)。表1 所有上述加工都得到“干净的”织物,即表面没有被固化的鏻化合物之迁移而着色。*每个氧化浴含2g/l的湿润剂表2 a)DIN 66083 s-b(b)NFG 07-1841.2 Jig氧化加工条件与(上述)1.1相同,不同之处是氧化条件氧化条件H2O2浓度 X%(W/W)(见表)经纱3每批时间3分钟结果列于表3和表4(如下)。表3 所有上述加工都得到“干净的”织物,见(上述)1.1。*每一氧化浴含29/l的湿润剂。表4 a)DIN 66083 s-b(b)NFG 07-184实施例2在纬面缎纹编织物上实施(上述)实施例l的方法,该织物含有60%棉纤维和40%聚酯纤维,未加入质子化且中和过的胺,即“ITC628否”2.1过氧化物浓度对表面着色的影响使用的过氧化氢浓度为35%W/W,结果列于表5(如下)表5< 每一氧化浴液含2g/l的湿润剂。2.2表面着色的压光影响使用的过氧化氢浓度仍为35%W/W,但织物在氧化前进行压光3小时,结果列于表6(如下)表6 每一氧化浴液含2g/l的湿润剂。实施例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1000米长的斜纹织物按本专利技术进行处理,该织物含有60%棉纤维和40%聚酯纤维,重量为315g/m2。加工条件列于表7(如下)表7 所有上述加工都得到“干净的”织物,即表面没有被固化的鏻化合物之迁移而着色。*每一氧化浴液含2g/l的湿润剂。权利要求1.一种赋予织物阻燃性能的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织物用多(羟基有机)鏻化合物水溶液浸渍;(b)将浸渍过的织物干燥至残余水分含量为13-25%;(c)用氨对干燥且浸渍过的织物进行固化以制得固化的、水不溶性聚合物,该聚合物机械地固定在织物纤维之中;(d)织物压光处理至少持续一小时,之后进行氧化;(e)将固化的聚合物氧化以使三价磷转变成五价磷;(f)洗涤并干燥该织物。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羟基有机)鏻化合物基本上由四(羟烷基)鏻盐组成。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羟基有机)鏻化合物包括四(羟烷基)鏻盐与含氮化合物的缩合物。4.如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四(羟烷基)鏻盐是氯化四(羟甲基)鏻。5.如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氮化合物是脲。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过的纤维在(b)步骤中干燥至残余水分含量是17-23%。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步骤(e)是借助过氧化氢、在湿润剂存在下完成的。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e)步骤所用的过氧化氢量相对于织物重量是多达25%。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之后,鏻化合物的“加入量”相对于织物重量是50-73%。1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要处理的织物基本上由纤维素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赋予织物阻燃性能的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织物用多(羟基有机)*化合物水溶液浸渍; (b)将浸渍过的织物干燥至残余水分含量为13-25%; (c)用氨对干燥且浸渍过的织物进行固化以制得固化的、水不溶性聚合物,该聚合物机械地固定在织物纤维之中; (d)织物压光处理至少持续一小时,之后进行氧化; (e)将固化的聚合物氧化以使三价磷转变成五价磷; (f)洗涤并干燥该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XP雷M扎基汉尼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布赖特威尔逊英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