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982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柱;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上模压料板(4)、零件压料板(8);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下模托料板(5)、下模零件托料板(6)和活动模仁(3);所述的下模零件托料板(6)上设有下模定位销(1),所述的活动模仁(3)置于下模托料板(5)与上模压料板(4)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Mould for riveting component of energy absorbing box for front bump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ie for riveting a front bumper energy absorbing box,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a lower die and a guide post; the upper die comprises an upper die base, an upper die pressing plate (4) and a part pressing plate (8) mounted on the upper die base; the lower die comprises a lower die base, a lower die supporting plate (5) mounted on the upper die base, and a lower die part. A lower die positioning pin (1)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die part support plate (6), and the movable die core (3)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die support plate (5) and the upper die pressing plate (4).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mold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前保险杠吸能盒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上的零件一般通过使用压铆螺母进行铆接组装。压铆螺母又叫铆螺母,自扣紧螺母,是应用于薄板或冲压件上的一种螺母,外形呈圆形,一端带有压花齿及导向槽。其原理是通过压花齿压入钣金预置孔位,一般而言预置孔的孔径略小于压铆螺母的压花齿,通过压力使压铆螺母的花齿挤入板内使导致孔的周边产生塑形变形,变形物被挤入导向槽,从而产生锁紧效果。传统冲压件后续需要涉及到铆接工艺一般有TOX铆压机来铆接螺母以及单工序铆接模具对冲压件进行铆接,而传统铆接模具使用单个螺母铆接,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及方法。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柱;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上模压料板、零件压料板;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下模托料板、下模零件托料板和活动模仁;所述的下模零件托料板上设有下模定位销,所述的活动模仁置于下模托料板与上模压料板之间,可保证活动模仁活动时的水平面平衡;待铆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置于下模零件托料板上,零件压料板压住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起到固定平衡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的作用;下模定位销插入待铆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的待铆接孔内,并在其上方放置待铆接螺母,驱动活动模仁至待铆接螺母上方,进行模压,铆接螺母即安装到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的铆接孔内。所述的下模定位销下方设有弹簧,起到缓冲及退料的作用。所述的活动模仁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端、活动端和活动手柄,所述的活动端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凸块,各凸块在模压时置于待铆接螺母上方,对其施力。所述的凸块在模压前其底面高度高于待铆接螺母顶面高度1-2cm,保证铆压时,活动模仁能够置于铆接螺母上方。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活动端一体化设置,各凸块的高度小于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的高度,宽度小于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宽度的1/2,保证铆压时,凸块能够顺利进入零件而置于待铆接螺母的上方。所述的凸块的高度为3-6cm,宽度为3-6cm,长度为5-8cm。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一转轴,所述的固定端安装在该转轴上,并可绕该转轴转动。所述的转轴上还设有托料块,所述的固定端置于托料块上,并在固定端上方还设有一压料块,保证活动模仁在水平面转动时的平衡,从而保证铆压受力均匀,平整。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的材质为碳素工具钢材质,活动模仁材质为Cr12MoV,且皆经过热处理,可有效降低磨损速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的导柱材质为轴承刚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通过该专利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够一次性完成至少两个螺母的铆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本技术中,下模活动模仁、上模压料板、下模托料板都经过热处理,提高了表面的硬度,从而减小了模具的正常磨损速度,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三、本技术中,下模定位销下方安装了弹簧,使得下模定位销不但起定位作用,还起缓冲及退料作用,便于取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模具中活动模仁部分运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具中活动模仁部分侧视图。图中标识所示:1、下模定位销,2、弹簧,3、活动模仁,4、上模压料板,5、为下模托料板,6、下模零件托料板,7、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8、零件压料板,31、固定端,32、活动端,33、活动手柄,34、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一种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如图1、图2所示,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柱;其中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上模压料板4、零件压料板8;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下模托料板5、下模零件托料板6和置于下模托料板5与上模压料板4之间的活动模仁3;所述的活动模仁3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端31、活动端32和活动手柄33;所述的活动端32一侧设有两个凸块34,且凸块34与活动端32采用一体化设置;各个凸块34的高度小于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的高度,宽度小于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宽度的1/2,保证铆压时,活动模仁3能够顺利进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并置于铆接螺母上方,对其施力,在本实施了中凸块34在模压前其底面高度高于待铆接螺母顶面高度1cm,凸块34的高度为3cm,宽度为3cm,长度为5cm,所述的下模零件托料板6上设有下模定位销1,下模定位销1下方设有弹簧,起缓冲及退料的作用;下模座上设有一转轴,所述的固定端31安装在该转轴上,并可绕该转轴转动,且转轴上还设有托料块;所述的固定端31安装在转轴上之后置于托料块上,并在固定端31上方还设有一压料块,保证活动模仁3在水平面转动时的平衡,从而保证铆压平整。铆压作业时,待铆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置于下模零件托料板6上,零件压料板8压住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下模定位销1插入待铆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的待铆接孔内,并在其上方放置待铆接螺母,驱动活动模仁3至待铆接螺母上方,进行模压,铆接螺母即安装到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的铆接孔内。实施例2所述的凸块在模压前其底面高度高于待铆接螺母顶面高度1cm,保证铆压时,活动模仁能够置于铆接螺母上方。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活动端一体化设置,各凸块的高度小于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的高度,宽度小于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宽度的1/2,保证铆压时,凸块能够顺利进入零件而置于待铆接螺母的上方。所述的凸块的高度为3cm,宽度为3cm,长度为5cm。其余同实施例1。凸块的数量根据实际带铆接零件上铆钉的个数确定。实施例3所述的凸块在模压前其底面高度高于待铆接螺母顶面高度2cm,保证铆压时,活动模仁能够置于铆接螺母上方。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活动端一体化设置,各凸块的高度小于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的高度,宽度小于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宽度的1/2,保证铆压时,凸块能够顺利进入零件而置于待铆接螺母的上方。所述的凸块的高度为6cm,宽度为6cm,长度为8cm。其余同实施例1。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上模压料板(4)、零件压料板(8);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下模托料板(5)、下模零件托料板(6)和活动模仁(3);所述的下模零件托料板(6)上设有下模定位销(1),所述的活动模仁(3)置于下模托料板(5)与上模压料板(4)之间;待铆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置于下模零件托料板(6)上,零件压料板(8)压住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下模定位销(1)插入待铆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的待铆接孔内,并在其上方放置待铆接螺母,驱动活动模仁(3)至待铆接螺母上方,进行模压,铆接螺母即安装到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的铆接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上模压料板(4)、零件压料板(8);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在上面的下模托料板(5)、下模零件托料板(6)和活动模仁(3);所述的下模零件托料板(6)上设有下模定位销(1),所述的活动模仁(3)置于下模托料板(5)与上模压料板(4)之间;待铆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置于下模零件托料板(6)上,零件压料板(8)压住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下模定位销(1)插入待铆接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的待铆接孔内,并在其上方放置待铆接螺母,驱动活动模仁(3)至待铆接螺母上方,进行模压,铆接螺母即安装到前保险杠吸能盒零件(7)的铆接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定位销(1)下方设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保险杠吸能盒铆接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模仁(3)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端(31)、活动端(32)和活动手柄(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培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众大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