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液着色腈纶纱线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449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原液着色腈纶纱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液着色腈纶短纤维原料的予处理如下:    (1)先制备由柔软剂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抗静电剂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渗透剂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吸湿润滑剂(甘油)和水组成的油剂,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    柔软剂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  2~8%    抗静电剂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  4~10%    渗透剂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  10~20%    吸湿润滑剂(甘油)  3~8%    水  余量    (2)将制备好的上述油剂以油剂∶水=1∶9和以对原液着色腈纶短纤维原料重量为10~15%的给油量用喷雾器将油剂均匀喷洒在堆放在地上已散装的原液着色腈纶短纤维原料上,待堆放16小时充分渗透后,由人工抓扯成小块进行小量称重,使原液着色腈纶短纤维原料以每次10kg的定量平铺在输棉帘上,并由输棉帘喂入开清棉机械进行依次加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它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本色腈纶纱线传统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本色腈纶短纤维→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为了提高产品的日晒牢度采用了原液着色腈纶短纤维替代现有的本色腈纶短纤维原料,然而经过生产实践发现,由于原液着色腈纶短纤维着色后若直接进入现有的本色腈纶纱线传统的加工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加工,则前纺工序存在着纤维粘缠机件、花卷成型不良、纤维条发毛和后纺工序存在着纱线毛羽增多等生产技术难题,严重地影响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生产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其特征在于原液着色腈纶短纤维原料的予处理如下(1)先制备由柔软剂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抗静电剂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渗透剂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吸湿润滑剂(甘油)和水组成的油剂,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柔软剂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2~8%抗静电剂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 4~10% 渗透剂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10~20%吸湿润滑剂(甘油) 3~8%水 余量(2)将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志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益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