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302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真菌医药为盐酸布替萘芬,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番茄早疫病、核桃炭疽病、梨黑斑病、西瓜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白粉病等多种真菌病害。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盐酸布替萘芬对多种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活性较高,有的甚至高于现在正在使用的三唑类农用商品化杀菌剂,可以在农业农作物病害防治上实现新用途。

A new application of antifungal medicine in the control of crop diseas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use of antifungal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rop diseases,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fungicides. The antifungal medicine of the invention is butenafine hydrochloride,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ure rice sheath blight, wheat scab, tomato early blight, walnut anthracnose, pear black spot, watermelon fusarium, rice blast, wheat powdery mildew and other fungal diseases. The invention discovers that butenafine hydrochloride has high activity to many kinds of crop fungal diseases, and some of them are even higher than the triazole agricultural commercial fungicides currently in use, which can realize new us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crop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抗真菌医药盐酸布替萘芬作为杀菌剂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
技术介绍
盐酸布替萘芬(butenafinehydrochloride,1),化学名为N-(4-叔丁基苯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是由日本科研株式会社研发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并于1992年在日本首次上市,能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并抑制真菌体内角鲨烯和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细胞膜生成,导致真菌死亡。分子式:C23H28ClN,分子量:353.9281,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略有异臭,味苦。易溶于甲醇、乙醇或氯仿,难溶于无水醋酸或乙腈,几不溶于乙醚。熔点:200-202℃(甲醇-乙酸)。烯丙胺类抗真菌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特点,用于皮肤真菌感染,如体部白癣、足部白癣、臀部白癣和花斑糠疹。农用杀菌剂里有一大类三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作用于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环菌唑(cypro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丙环唑(propiconazole)这5个品种2014年全球销售额都是3亿美元以上的产品。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盐酸布替萘芬对高等动物的低毒性已经在医药研究和使用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专利技术人通过试验发现盐酸布替萘芬对多种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活性较高,有的甚至高于现在正在使用的三唑类农用商品化杀菌剂,可以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实现新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医药的盐酸布替萘芬用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以扩大盐酸布替萘芬的使用范围,以期筛选到高效、低毒的农药杀菌剂。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和不懈努力,获得了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所述的抗真菌医药为盐酸布替萘芬。优选地,如上所述的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所述的盐酸布替萘芬可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番茄早疫病、核桃炭疽病、梨黑斑病、西瓜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白粉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1、抗真菌医药--盐酸布替萘芬对多种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活性较高,有的甚至高于现在正在使用的三唑类农用商品化杀菌剂,可以在农业农作物病害防治上实现新用途。2、现有三唑类农药的抗药性逐年增加,用药量也逐年增加,但防治效果是逐年下降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盐酸布替萘芬作为一种新的农药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与现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不同,可与三唑类农药交替使用或替代,极大的延缓三唑类农药的抗药性,同时也加快了农用杀菌剂的研发进度。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所述的抗真菌医药为盐酸布替萘芬。优选地,如上所述的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所述的盐酸布替萘芬,可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番茄早疫病、核桃炭疽病、梨黑斑病、西瓜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白粉病。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所述的范围,凡是不背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盐酸布替萘芬对7种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盐酸布替萘芬对7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见表1。菌丝生长速率法为:将培养好的各种病原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直径5m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培养基平皿中央,菌丝面向下,盖上皿盖,倒置,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待空白对照中的菌落长满至平皿面积三分之二左右时以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样品重复3次,取平均值。以空白对照菌落直径和药剂处理的菌落直径的差值与空白对照菌落直径的比值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表1盐酸布替萘芬对7种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EC50)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方法同上,测定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对7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见表2。表2苯醚甲环唑对7种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EC50)由试验结果可知,盐酸布替萘芬对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番茄早疫病、核桃炭疽病、梨黑斑病、西瓜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西瓜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的抑制效果优于化学药剂苯醚甲环唑。实施例2盐酸布替萘芬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防效采用盆栽法,在塑料盆中播种小麦,小麦发育至3叶期时喷盐酸布替萘芬,有效成分使用量为15克/公顷、45克/公顷;24h后接种小麦白粉病,具体结果见表3。表3盐酸布替萘芬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防效由试验结果可知,盐酸布替萘芬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防效也有显著的提高;当有效成分用量达到45克/公顷时,其防治效果达到95.3%,与化学药剂己唑醇45克/公顷的防效相当,试验期间未观察到任何药害症状,说明盐酸布替萘芬对作物较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真菌医药为盐酸布替萘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真菌医药为盐酸布替萘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真菌医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徐志红李俊凯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