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农业防治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农药组合物:将农药成分嘧霉胺和香芹酚按照10‑100:1的重量比混配,配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悬浮剂。(2)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稀释500‑1000倍,在农作物灰霉病发病初期喷雾处理,第1次喷雾后间隔7天再喷雾1次,总共施用2次。本发明专利技术协同增效显著,能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成本。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rop grey moul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contro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rop grey mol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preparation of pesticide composition: pesticides pyrimethanil and carvacrol in 10 100:1 weight ratio of the mixture, prepared into suspension agent can be accepted in agriculture. (2) to the pesticide composition of 500 diluted 1000 times, the early onset of Botrytis cinerea in crop spraying, spray first times after an interval of 7 days and then spray 1 times, a total of 2 time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remarkable, and the dosage of each agent can be reduced, the control effect is improved, and the pesticide cos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防治应用
,具体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侵染,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是防治病害主要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已经导致许多病害产生了抗药性,如灰霉病等,已经成为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同时,频繁用药又造成农民用药成本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且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油状液体总称。许多植物精油是属于天然香料组分,美国FDA通常将植物精油作为“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enerallyRecognizedAsSafe,GRAS)来使用。由于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香芹酚,英文名称为:carvacrol,是植物牛至的提取物,有麝香草酚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目前已有香芹酚在农业应用的相关报道,如安永学、董芳发表的《5%香芹酚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对辣椒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减少农药残留。嘧霉胺,英文名称为:pyrimethanil,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施药后可较迅速的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部位。其杀菌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化学杀菌剂嘧霉胺因长期单一使用,灰霉病菌已经对其产生较大的抗性,使得产品用量加大,防治效果不理想。而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增效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提高杀菌效率。目前,通过采用将嘧霉胺与植物源的成分香芹酚混配制成混合物,并将该混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研究未见诸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药效,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延缓病菌抗性的产生,降低农药成本。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农药组合物:将农药成分嘧霉胺和香芹酚按照10-100:1的重量比混配,配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悬浮剂。(2)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稀释500-1000倍,在农作物灰霉病发病初期喷雾处理,第1次喷雾后间隔7天再喷雾1次,总共施用2次。所述的嘧霉胺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25%,香芹酚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2-1.0%。所述的嘧霉胺和香芹酚在组合物中优选的重量比为40: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加入的辅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稳定剂、消泡剂、增稠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技术效果:(1)本方法通过采用嘧霉胺和香芹酚科学配比的药剂,在病害防治过程中协同增效显著,能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成本。(2)本方法采用的制剂中有效成分嘧霉胺、香芹酚对灰霉病的作用机理不同,能有效延缓病害的抗性,延长常用制剂嘧霉胺的生命周期,有利于害虫的综合治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测定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生物测定实施例:嘧霉胺和香芹酚复配对番茄灰霉病室内毒力测定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梯度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见表1。表1嘧霉胺、香芹酚及其混剂对番茄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供试药剂配比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EC50(μg/mL)共毒系数嘧霉胺(A)/y=4.1681+1.5639x0.99713.40/香芹酚(B)/y=4.8566+1.4728x0.99811.25/A:B10:1y=4.4996+1.4480x0.99452.22132.8A:B20:1y=4.4836+1.5154x0.99402.19143.5A:B40:1y=4.6535+1.5084x0.99341.70192.5A:B50:1y=4.5278+1.4601x0.99782.11156.4A:B60:1y=4.5591+1.4445x0.99662.02163.9A:B80:1y=4.5042+1.4155x0.99422.24148.8A:B100:1y=4.5090+1.3861x0.99342.26148.0A:B1:1y=4.6021+1.5182x0.99721.83100.1A:B1:5y=4.5777+1.5367x0.99681.8874.3由表1可知,嘧霉胺、香芹酚对番茄灰霉病的EC50分别为3.40μg/mL和1.25μg/mL。嘧霉胺与香芹酚两者在10-100:1范围内混配,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在40:1范围内混配,共毒系数最大,增效最为显著。证明嘧霉胺和香芹酚混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二、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20.5%嘧霉胺·香芹酚悬浮剂按量称取嘧霉胺20%,香芹酚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分散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3%,环氧化豆油1%(消泡剂),甘油(防冻剂)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配方按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经高剪切后搅拌均匀即制得20.5%嘧霉胺·香芹酚悬浮剂。实施例2:5.2%嘧霉胺·香芹酚悬浮剂按量称取嘧霉胺5%、香芹酚0.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聚丙烯酸钠2%、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油0.1%、聚乙烯醇1%、苯基酚聚氧乙基醚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5.2%嘧霉胺·香芹酚悬浮剂。实施例3:26%嘧霉胺·香芹酚悬浮剂按量称取嘧霉胺25%、香芹酚1%、木质素磺酸钠4%、无患子粉5%、硅酮类化合物0.1%、黄原酸胶0.2%、乙二醇2%、烷基苯磺酸钙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26%嘧霉胺·香芹酚悬浮剂。实施例4:20.2%嘧霉胺·香芹酚悬浮剂按量称取嘧霉胺20%、香芹酚0.2%、木质素磺酸钠4%、无患子粉5%、硅酮类化合物0.1%、黄原酸胶0.2%、乙二醇2%、烷基苯磺酸钙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20.2%嘧霉胺·香芹酚悬浮剂。三、田间试验应用实施例实施例1: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药效试验本实验安排在广西南宁市郊,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农药组合物:将农药成分嘧霉胺和香芹酚按照10‑100:1的重量比混配,配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悬浮剂;(2)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稀释500‑1000倍,在农作物灰霉病发病初期喷雾处理,第1次喷雾后间隔7天再喷雾1次,总共施用2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农药组合物:将农药成分嘧霉胺和香芹酚按照10-100:1的重量比混配,配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悬浮剂;(2)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稀释500-1000倍,在农作物灰霉病发病初期喷雾处理,第1次喷雾后间隔7天再喷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付圆,韦恒友,杨旭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