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80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反射片、光源LED、下框和中金属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置于所述导光板一侧,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金属框具有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在所述框主体中部形成中空部;在所述中空部的侧边缘设置有防反光物。在所述防反光物与所述中空部相接触的面上设置多个咬合物,使其在所述中空部与所述防反光物相接触的面上设置的咬合结构相适配。减少所述中金属框内表面的反光,也减少所述中金属框中空部侧边缘的反光;可去掉对单面粘的使用,减少工序和节约成本。

A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n optical film, a light guide plate, a reflective plate, a light source LED, a lower frame and a middle metal frame; the optical film is placed on the front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reflective plate is placed on the back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light source LED is placed on on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lower frame is used as the support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The metal frame has a frame main body and a side frame formed by the frame main body bending and extending downward; a hollow part is form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rame main body; and an anti-reflective objec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edge of the hollow part. A plurality of occlusal compounds are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nti-reflective object in contact with the hollow part to match the occlusal structure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ollow part in contact with the anti-reflective object. The method can reduce the reflection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metal frame and the side edge of the hollow part of the metal frame, eliminate the use of the one-sided adhesion, reduce the working procedure and sav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背光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尺寸相对较大的背光模组,常采用中金属框7α,如图1所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所述中金属框7α的内表面71α容易出现反光,且在所述中空部9α的侧边缘经常出现局部亮线。原因在于所述中金属框7α反射出来的光线投影在上增光膜31α上,产生了光影,造成反光。目前解决的方案是在所述中金属框7α的内表面71α上粘贴黑色或者灰色的单面粘10α,使所述内表面71α不能反光,如图2所示。光线从光源LED4α发出,经导光板1α和光学膜3α(33α、32α、31α)射出。部分光线射到所述中空部9α的侧边缘,并反射到上增光膜31α上,形成边缘局部亮线区域11α,如图3所示。该方案只能解决所述内表面71α的反光问题,不能解决所述中空部9α侧边缘的反光问题。如图4所示,为人眼斜看时所述中空部9α的侧边缘反光,会影响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减少所述中金属框内表面的反光,也减少所述中金属框中空部侧边缘的反光,提升背光效果;可去掉对单面粘的使用,减少工序和节约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反射片、光源LED、下框和中金属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置于所述导光板一侧,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金属框具有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在所述框主体中部形成中空部;在所述中空部的侧边缘设置有防反光物。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防反光物的厚度与所述中金属框相同。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在所述防反光物与所述中空部相接触的面上设置多个咬合物。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咬合物的厚度与所述防反光物相同。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防反光物及所述咬合物均采用弹性材料。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材料为塑胶或者橡胶。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防反光物与所述中金属框一体注塑成型。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在所述中空部与所述防反光物相接触的面上设置咬合结构,其与所述咬合物相适配。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咬合结构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咬合槽和咬合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防反光物在所述中空部的侧边缘,遮挡相对应的所述中框内表面和所述中空部的侧边缘,减少应用于尺寸相对较大的背光模组中的中金属框的反光,也减少所述中金属框中空部侧边缘的反光,提升整体背光效果;可去掉对单面粘的使用,减少工序和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粘贴单面粘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形成反光的光路示意图;图4为人眼斜看时的反光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反光物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咬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咬合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反射片、光源LED、下框和中金属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置于所述导光板一侧,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金属框具有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在所述框主体中部形成中空部;在所述中空部的侧边缘设置有防反光物。减少应用于尺寸相对较大的背光模组中的中金属框内表面的反光,也减少所述中金属框中空部的反光,提升整体背光效果;可去掉对单面粘的使用,减少工序和节约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5所示,其显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3(33、32、31)、导光板1、反射片2、光源LED4、FPC5、下框6和中金属框7;所述光学膜3(33、32、31)置于所述导光板1正面,所述反射片2置于所述导光板1背面,所述光源LED4置于所述导光板1一侧,所述下框6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金属框7具有框主体75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74;在所述框主体75中部形成中空部9;在所述中空部9的侧边缘设置有防反光物20,如图6所示,可使其与所述中空部9的侧面71及所述中金属框7的上面72和下面73粘贴。所述防反光物20的厚度与所述中金属框7相同,其呈环状,方环状或者圆环状均可,具体形状视所述中空部97内部表面形状而定。做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防反光物20与所述中空部9相接触的面上设置多个咬合物201,其为三角形或者方形,如图7所示,其他易于配合的形状均可。采用与所述防反光物20相同的材料,以便于加工装配。所述防反光物20及所述咬合物201均采用弹性材料。可采用黑色或灰色的塑胶,其反光率低,减少光线在所述上层光学膜31的反光投影。也可采用橡胶。通过弹性材料的弹性,使所述防反光物20便于安装调整。所述防反光物20的厚度与所述中金属框7相同,所述咬合物201的厚度优选但不限定与所述防反光物20相同。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反光物20与所述中金属框7可一体注塑成型,便于加工。做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侧面71上设置咬合结构701,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咬合槽703和咬合柱702,其与所述咬合物201相配合,如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咬合柱702优选为Y字型结构。所述咬合槽703和所述咬合柱702的形状与所述咬合物201相适配,并留有一定的配合间隙。所述咬合结构701的厚度与所述咬合物201的厚度相同。将所述咬合物201按从上到下的方向套入所述咬合结构701中,通过所述咬合物201的材料弹性作用与其固定。做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金属框7为金属框,还可采用胶框。所述下框6为金属框。更优选地,在所述中金属框7外表面涂覆遮光材料8,减小杂散光线对显示效果的影响,可采用遮光胶或者泡棉胶。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片2置于所述导光板1的背面,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到所述导光板1中,提高光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反射片、光源LED、下框和中金属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置于所述导光板一侧,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金属框具有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在所述框主体中部形成中空部;在所述中空部的侧边缘设置有防反光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反射片、光源LED、下框和中金属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置于所述导光板一侧,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金属框具有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在所述框主体中部形成中空部;在所述中空部的侧边缘设置有防反光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光物的厚度与所述中金属框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反光物与所述中空部相接触的面上设置多个咬合物。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民周福新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