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漂白合成鞣剂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244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适用于加工浅色、白色服装革、软面革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的制造方法,它以酚类、浓硫酸、甲醛、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或它们的混合物)和尿素等为原料经磺化—成砜—磺甲基化—尿醛化等工艺步骤,可制得一种阴离子型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常规,没有污染,成本低,产品可全溶于冷热水,pH值适应范围广,用于鞣制,革坯白色,耐光匀染性好,手感柔软、丰满,是加工高档服装、软白革的优良化工材料。(*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加工浅色或白色服装、软面革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的制造方法,属皮化鞣剂制造
近年来,市场对革制品的天然风格,轻、薄、软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轻涂革,其革坯底色更需浅淡的色调和优良的耐光性,从而显示革制品的色彩光辉。在皮革化工材料中,除代替型合成鞣剂外,还有一类为辅助型鞣剂,该类鞣剂可以进一步提高铬鞣革坯的浅淡色调,当作加脂后漂洗剂可以减少皮表面附着的杂质,从而减少变色危险,它是加工高档浅色或彩色革制品的重要辅助材料。捷克专利CS215386(1984)曾报导一种辅助型白色合成鞣剂,它是以苯酚和浓硫酸,只作磺甲基化,用稀硫酸调PH作尿醛化,以铝盐作增白成份来制造的一种合成鞣剂。该专利方法所制得的产品,虽有漂白作用,但耐光性不理想、用稀硫酸调PH的用量大,产品含固低。而西德Bager公司的Taesgan LD(牌号)的浅色皮革复鞣剂,其漂白、耐光性均不理想,且价格昂贵。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以酚类(指苯酚、甲酚、混合酚)、浓硫酸、甲醛、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和尿素等为原料经磺化-成砜-磺甲基化-尿醛化而制成的一种阴离子型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本专利技术不同于上述捷克专利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工艺常规,不污染环境,所制得的产品漂白性、耐光性均好,且含固量高,废水铬污染小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工艺常规,不污染环境,其产品具有漂白性和耐光性好,适用于加工浅色或白色服装革、软面革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是由以下步骤进行制造(1)首先合成二羟基二苯砜和酚磺酸的混合物,它是以酚类(指苯酚、甲酚、混合酚)与浓硫酸之和为基准,按重量比,各成份百分含量之和计为100%,将30~50%的酚类与70~50%的浓硫酸在低于70℃下混合,再加热到100~110℃搅拌保温1~2小时,随后升温到148~150℃,在减压下(200~300mmHg)保温搅拌1~4小时,再冷却到60℃,可制得二羟基二苯砜和酚磺酸的混合物(以下简称A料);(2)第二步是制造磺甲基化产物,它是以A料、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与亚硫酸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甲醛与乙醇的混合液及水之和为基准,按重量比,各成份百分含量之和计为100%,将14~21%的A料用4~7%的水稀释,再加入用13~22%的水与17~22%的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与亚硫酸钠的混合物)配制的溶液,再用17~19%的氢氧化钠调PH值为8~9,在40~50℃和搅拌下加入18~23%的甲醛与乙醇的混合物,在50~65℃下搅拌保温1~2小时,再升温至95~105℃,保温搅拌1~2小时,可制得PH值为8~9的磺甲基化产物(以下简称B料);(3)第三步是以A料、B料、尿素、甲醛与乙醇的混合液、氢氧化钠和水之和为基准,按重量比,各成份百分含量之和计为100%,将21~29%的A料用8~11%的水稀释,再与24~29%的B料混合,调PH值小于1,再加入5~13%的尿素混合,随后在不高于50℃下加入12~23%的甲醛与乙醇的混合液,在40~50℃下保温搅拌1~2小时,随后用8~11%的氢氧化钠调PH值为4.2,再用微量甲酸将物料的PH值回调到4,即得到含固为≥50%的浅棕色粘稠液状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酚类(苯酚、甲酚、混合酚)与浓硫酸按上述条件可生成二羟基二苯砜与酚磺酸混合物,以提供砜桥结构和尿醛化中和剂;甲醛为磺甲基化-尿醛化缩合原料;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为磺化剂;尿素为形成尿醛型耐光结构,并可提高与皮蛋白质的反应性能。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生产工艺常规,其生产成本远低于进口产品,不污染环境。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产品是一种阴离子型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该鞣剂可以全溶于冷、热水,具有PH值适应范围广,可用于鞣制白色革坯,手感柔软、丰满、耐光性好、粒面平细、匀染性好。此外,当作铬鞣革的复鞣时废水铬含量低。以下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例例1(a)将30kg苯酚抽入釜内,在搅拌下和低于70℃下加入70kg浓硫酸再升温至100~110℃,搅拌保温2小时,随后升温到148~150℃,在减压下(200~300mmHg)保温,搅拌4小时,冷却至60℃,制成二羟基二苯砜和酚磺酸混合物(以下简称A料);(b)将40kg A料用13kg水稀释混均,抽入釜内,再加入用50kg水与40kg亚硫酸氢钠配成的溶液,再用(40%)氢氧化钠40kg调PH为8~9。在50℃下搅拌加入50kg甲醛与4kg乙醇混合液。在60℃下搅拌保温1小时,升温至100℃保温搅拌1小时制得PH值为8~9的磺甲基化产物(以下简称B料)。(c)将100kg A料,加水30kg稀释加入100kgB料,调PH为<1,再加入20kg尿素混溶于其中,随后在50℃以下搅拌加入50kg甲醛与5kg乙醇混合液,在50℃下保温搅拌2小时,随后用(40%)氢氧化钠调PH为4.2,再用甲酸调PH为4的浅棕色粘稠液辅助漂白合成鞣剂。含固量≥50%。例2(a)将50kg苯酚与0-甲酚混合物(5∶1ωt)抽入釜内。在搅拌下和低于70℃下加入50kg浓硫酸,再升温至100~110℃,搅拌保温2小时。随后升温到148~150℃,在减压(200~300mmHg)保温搅拌2.5小时,冷却至60℃制成含酚磺酸的二羟基二苯砜,即A料。(b)将35kg A料用12kg水稀释混合均匀,抽入釜内,再加入50kg水与50kg亚硫酸钠配成的溶液。再用(40%)氢氧化钠调PH为8~9。在45℃和搅拌下加入45kg甲醛与5kg乙醇的混合液,在55℃下搅拌保温1.5小时,再升温至100℃,保温搅拌2小时可制得B料。(c)将80kg A料加水30kg稀释,再加入70kgB料,调PH<1,再加入28kg尿素混合。随后在45℃下搅拌加入50kg甲醛与3kg乙醇的混合液。在50℃下保温搅拌2.5小时,随后用(40%)的氢氧化钠调PH为4.2,再用甲酸,反调PH为4的浅棕色粘稠液-辅助漂白合成鞣剂。含固量≥50%。例3(a)将40kg混合酚(o-甲酚∶m-甲酚∶p-甲酚=3.5∶4.0∶2.5ωt)抽入釜内,在搅拌下和低于70℃下加入60kg浓硫酸,再升温至100~110℃搅拌保温2小时,随后升温到148~150℃,在减压(200~300mmHg)下保温搅拌3小时。冷却至60℃,制成A料。(b)将50kg A料用10kg水稀释混匀,抽入釜内,再加入40kg水与45kg亚硫酸氢钠与硫酸钠(2∶1ωt)配成的溶液。再用(40%)氢氧化钠调PH为8~9。在50℃和搅拌下加入40kg甲醛与4kg乙醇的混合液,在60℃下搅拌保温2小时,升温至100℃,保温搅拌1.5小时,可得B料。(c)将60kg A料加水25kg稀释,加入80kgB料,调PH<1,再加入30kg尿素混匀,随后在50℃下搅拌加入60kg甲醛与5kg乙醇的混合液,在55℃下保温搅拌2小时,随后用(40%)氢氧化钠调PH为4.2,再用甲酸反调PH为4的浅棕色粘稠液-辅助漂白合成鞣剂。含固量≥50%。例4(a)将35kg苯酚和混合酚(1∶1ωt)抽入釜内,在搅拌下和低于70℃下加入55kg浓硫酸再升温至100~110℃,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加工浅色或白色服装革、软面革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完成:(1)首先合成二羟基二苯砜和酚磺酸的混合物,它是以酚类(指苯酚、甲酚、混合酚)与浓硫酸之和为基准,按重量比,各成份百分含量之和计为100%,将30 ~50%的酚类与70~50%的浓硫酸在低于70℃下混合,再加热到100~110℃搅拌保温1~2小时,随后升温到148~150℃,在减压下(200~300mmHg)保温搅拌1~4小时,再冷却到60℃,可制得二羟基二苯砜和酚磺酸的混合物(以下简称A料);(2)第二步是制造磺甲基化产物,它是以A料、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与亚硫酸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甲醛与乙醇的混合液及水之和为基准,按重量比,各成份百分含量之和计为100%,将14~21%的A料用4~7%的水稀释, 再加入用13~22%的水与17~22%的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与亚硫酸钠的混合物)配制的溶液,再用17~19%的氢氧化钠调PH值为8~9,在40~50℃和搅拌下加入18~23%的甲醛与乙醇的混合物,在50~65℃下搅拌保温1~2小时,再升温至95~105℃,保温搅拌1~2小时,可制得PH值为8~9的磺甲基化产物(以下简称B料);(3)第三步是以A料、B料、尿素、甲醛与乙醇的混合液、氢氧化钠和水之和为基准,按重量比,各成份百分含量之和计为100%,将21~29% 的A料用8~11%的水稀释,再与24~29%的B料混合,调PH值小于1,再加入5~13%的尿素混合,随后在不高于50℃下加入12~23%的甲醛与乙醇的混合液,在40~50℃下保温搅拌1~2小时,随后用8~11%的氢氧化钠调PH值为4.2,再用微量甲酸将物料的PH值回调到4,即得到含固为≥50%的浅棕色粘稠液状的辅助漂白合成鞣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正烈李淑华阚以翠兰振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