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55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冲压机,包括并排设置的钢管卷制装置和钢板折弯机构;钢管卷制装的底座的中央设有阶梯槽,阶梯槽包括第一、二、三凹槽;左压模块的左下角和右压模块的右下角分别铰接在第一凹槽侧壁;第三凹槽的槽底与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相连,第二弹簧的顶端与顶杆相连。钢板折弯机构的座板的中央竖直地设有盲孔,盲孔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固定于盲孔孔底,在顶杆两侧分别设有支架,支架包括直角块和平板状的背板两部分,在直角开口内还铰接有模板,模板一端铰接在所述背板上且铰接轴与背板垂直,另一端上表面的边缘的两倒角拼合成V型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型效率高、成型质量好,结构简单巧妙,利于推广使用。

A punch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unch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teel tube winding device and a steel plate bending mechanism arranged side by side; a stepped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steel tube winding and assembling base, and the stepped groove comprises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grooves; the left lower corner of the left compression module and the right lower corner of the right compression module are articulat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groove respectively; The groove botto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spring,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ejector rod. The center of the seat plate of the plate bending mechanism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blind hole, and the bottom of the blind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spring. The bottom end of the spring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lind hole, and a bracket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jector rod. The bracket comprises a right angle block and a flat back plate. A template is also articulated in the right angle opening, and one end of the template is articulated on the back plate. The hinged shaft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ack plate, and the two chamfering edges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other end are assembled into a V mold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molding efficiency, good molding quality, simple and ingenious structure, and is favor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机
本技术属于钢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的冲压成型。
技术介绍
钢管作为结构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钢结构工程中,现有一种异形钢件如图1所示,由圆管段301a和角钢段302a组成,现有制造中通常先分别加工出圆管段301a和角钢段302a,然后焊接固定为一体,不但操作复杂,效率低下,而且不容易保证圆管段301a和角钢段302a之间的位置精度,超差现象太过严重,并且出于经济成本考虑,圆管段301a和角钢段302a也通常不能得到可靠的质量,从而造成上述异形钢件的不合格,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对钢管的制造有多种方式,例如铸造,车削成型等,但大都成型效率较低,对于冷轧钢管现有的冷轧工艺和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而成型快,成型质量好的设备往往造价昂贵,结构复杂,难以推广使用,限制了圆管段301a的成型加工质量的提高,二是将钢板折弯成一定夹角的“角钢”类钢材时,现有的折弯设备由于结构上的特异性,大多对钢材瞬间冲压成型,成型质量较差,加工较为粗暴,需要人工辅助脱模分离工件,效率稍低,并且只能对单一夹角的“角钢”类产品进行冲压折弯,效率不高,通用性差,不便管理,因此也大大限制了角钢段302a的批量高质量成型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机,该冲压机的成型效率高、成型质量好,结构简单巧妙,利于推广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冲压机,包括并排设置的钢管卷制装置和钢板折弯机构;所述钢管卷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央沿其竖直方向设有一个阶梯槽,所述阶梯槽由其开口方向朝其槽底依次包括等腰梯形状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的大端朝上,小端与第二凹槽相接;所述第一凹槽内左右对称地设有有彼此不相接的两压模块,左压模块的左下角和右压模块的右下角分别铰接在第一凹槽前后两侧壁的相应位置上,以使得两压模块可以在第一凹槽内自由转动一定角度;两压模块各自朝第一凹槽相应腰壁一侧的侧面下端边缘设有第一倒圆角,背离腰壁一侧的侧面中部开设有圆弧缺口且该侧面的上端边缘设有倒斜角,该倒斜角与所述圆弧缺口之间圆弧过渡相连;两压模块分别被固定于第一凹槽两侧腰壁内的第一弹簧拉至与相应腰壁相贴合,以使得两压模块的倒斜角所在侧之间形成的间隙足以容纳卷制好的钢管竖直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内水平地设有垫板,第三凹槽的槽底与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相连,第二弹簧的顶端与伸入第三凹槽槽底的顶杆相连,且第二弹簧在自然长度下顶杆不完全滑出第三凹槽,以使得在非工作状态下,顶杆穿过所述垫板后将两压模块顶至各自与第一凹槽的相应腰壁相贴合的位置,而在工作状态下,两压模块的底端面均转至所述垫板顶面上时,两圆弧缺口组合成一个圆形模腔;所述钢板折弯机构,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中央竖直地设有盲孔,盲孔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固定于盲孔孔底,顶端与伸入盲孔内的顶杆底部相连且在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顶杆不完全滑出盲孔;在顶杆两侧分别呈左右对称地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直角块和平板状的背板两部分,其中,直角块为横截面呈直角的角钢状结构,在直角块其中一端一体式地设有将该端封堵的所述背板,直角块的其中一条直角边所在的侧板垂直固定于座板顶面,直角块的直角开口侧朝顶杆一侧设置,在所述直角开口内还铰接有模板,所述模板一端铰接在所述背板上且铰接轴与背板垂直,另一端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倒角,位于左右两侧的两模板均转至座板的顶面上时,两倒角拼合成V型模腔;每块模板的上表面均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在非冲压状态下将两模板分别向上拉至与座板顶面相分离的位置;所述钢管卷制装置的圆形模腔与所述钢板折弯机构的V型模腔正对且联通,圆形模腔的最低点与V型模腔的夹角顶点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V型模腔的角平分线与圆形模腔的轴线垂直相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水平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两压模块之间的最小水平间隙位于两圆弧缺口以下的位置,且最小水平间隙与所述圆形模腔直径之比为3∶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两腰壁之间的夹角与两压模块的倒斜角所在面所形成的夹角之比为3∶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接处倒圆角处理,且所倒出的第二倒圆角的圆心位于两压模块与第一凹槽前后侧壁铰接时的铰接轴轴线上,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倒圆角可与第二倒圆角相内切。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有半圆形缺口。进一步地,每块模板的倒角面的底部边缘处均铰接有垫板且该垫板绕其底端的铰接轴转动到倒角面上时可将所述倒角面全部覆盖;在所述模板内还水平地设有一根蜗杆,所述蜗杆可在模板内自由转动且一端伸出所述倒角面;在模板上部的空腔内设有可转动的与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模板的前侧还设有控制蜗轮转动的紧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蜗轮两端面上的圆柱状凸缘分别可转动地位于空腔的两相对侧壁上,所述紧固装置为螺栓,该螺栓可从外侧伸入空腔内并拧入其中一个凸缘内以阻止蜗轮转动,另一个凸缘和与该凸缘相对的空腔侧壁上分别设有彼此同轴的孔,其中,位于空腔上的第一孔为可供六角扳手穿过的通孔,位于该凸缘上的第二孔为可以与内六角扳手相配合的六角孔。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伸出倒角面的一端设有一个淬硬的合金钢球且该钢球可以完全进入所述倒角面上的沉孔内。所述拉簧竖直设置。所述垫板横截面呈三角形,且垫板与倒角面完全贴合时其中一条边所在的表面与模板上表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蜗轮替换为圆环状的螺纹套环,蜗杆替换为丝杆,并且该螺纹套环拧在丝杆上,所述螺纹套环两端面上的圆柱状的第一凸缘分别可转动地位于空腔的两相对侧壁上,所述紧固装置为螺栓,该螺栓可从外侧伸入空腔内并拧入其中一个第一凸缘内以阻止螺纹套环转动,另一个第一凸缘和与其相对的空腔侧壁上分别设有彼此同轴的孔,其中,位于空腔上的第一孔为可供六角扳手穿过的通孔,位于该第一凸缘上的第二孔为可以与内六角扳手相配合的六角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并排设置的钢管卷制装置和钢板折弯机构分别用于钢管部分和角钢部分的冲压成型,将两个冲压工装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实现异形钢件的一次冲压成型,避免了分工序单独冲压的流转耽误时间,同时两套模具工装同时组合使用,避免了工件多次装夹产生的误差,提升圆管部分和角钢部分的位置精度,同时大大提高了钢件的成型效率。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下,钢管卷制装置的两压模板被各自对应的第一弹簧拉至与第一凹槽腰壁想贴的位置,两压模板之间上端的间隙变大,容纳模芯和板材的顺利进入,在模芯将板材向下继续冲压时,板材逐步呈弧形弯曲并全部进入到两压模板之间的模腔,在压模板下端面置于垫板上表面时,两压模板各自的圆弧缺口组合成所需要的钢管成型模腔,此刻模芯将板材冲压成钢管型,然后模芯向上退回,顶杆在第二弹簧的复位作用下辅助第一弹簧一起将两压模板向上推并使得两压模板上端开口张开、变大,钢管和模芯离开、脱模分离。由此可见,该冲压机逐步成型,成型质量稳定,自动脱模,成型效率较高,结构简单紧凑且巧妙,易于制造,有利于推广使用。而钢板折弯机构在工作时使得板材跟随两模板逐步向下移动,逐步折弯成型,渐变型折弯并自动脱模,成型质量较好,效率极高,还可以调节折弯的夹角,适应性更强。由此可见,本技术所提供的冲压机成型效率高、成型质量好,而且结构简单巧妙,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异形钢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异形钢件的板材坯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钢管卷制装置和钢板折弯机构;所述钢管卷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央沿其竖直方向设有一个阶梯槽,所述阶梯槽由其开口方向朝其槽底依次包括等腰梯形状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的大端朝上,小端与第二凹槽相接;所述第一凹槽内左右对称地设有彼此不相接的两压模块,左压模块的左下角和右压模块的右下角分别铰接在第一凹槽前后两侧壁的相应位置上,以使得两压模块可以在第一凹槽内自由转动一定角度;两压模块各自朝第一凹槽相应腰壁一侧的侧面下端边缘设有第一倒圆角,背离腰壁一侧的侧面中部开设有圆弧缺口且该侧面的上端边缘设有倒斜角,该倒斜角与所述圆弧缺口之间圆弧过渡相连;两压模块分别被固定于第一凹槽两侧腰壁内的第一弹簧拉至与相应腰壁相贴合,以使得两压模块的倒斜角所在侧之间形成的间隙足以容纳卷制好的钢管竖直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内水平地设有垫板,第三凹槽的槽底与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相连,第二弹簧的顶端与伸入第三凹槽槽底的顶杆相连,且第二弹簧在自然长度下顶杆不完全滑出第三凹槽,以使得在非工作状态下,顶杆穿过所述垫板后将两压模块顶至各自与第一凹槽的相应腰壁相贴合的位置,而在工作状态下,两压模块的底端面均转至所述垫板顶面上时,两圆弧缺口组合成一个圆形模腔;所述钢板折弯机构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中央竖直地设有盲孔,盲孔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固定于盲孔孔底,顶端与伸入盲孔内的顶杆底部相连且在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顶杆不完全滑出盲孔;在顶杆两侧分别呈左右对称地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直角块和平板状的背板两部分,其中,直角块为横截面呈直角的角钢状结构,在直角块其中一端一体式地设有将该端封堵的所述背板,直角块的其中一条直角边所在的侧板垂直固定于座板顶面,直角块的直角开口侧朝顶杆一侧设置,在所述直角开口内还铰接有模板,所述模板一端铰接在所述背板上且铰接轴与背板垂直,另一端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倒角,位于左右两侧的两模板均转至座板的顶面上时,两倒角拼合成V型模腔;每块模板的上表面均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在非冲压状态下将两模板分别向上拉至与座板顶面相分离的位置;所述钢管卷制装置的圆形模腔与所述钢板折弯机构的V型模腔正对且联通,圆形模腔的最低点与V型模腔的夹角顶点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V型模腔的角平分线与圆形模腔的轴线垂直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钢管卷制装置和钢板折弯机构;所述钢管卷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央沿其竖直方向设有一个阶梯槽,所述阶梯槽由其开口方向朝其槽底依次包括等腰梯形状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的大端朝上,小端与第二凹槽相接;所述第一凹槽内左右对称地设有彼此不相接的两压模块,左压模块的左下角和右压模块的右下角分别铰接在第一凹槽前后两侧壁的相应位置上,以使得两压模块可以在第一凹槽内自由转动一定角度;两压模块各自朝第一凹槽相应腰壁一侧的侧面下端边缘设有第一倒圆角,背离腰壁一侧的侧面中部开设有圆弧缺口且该侧面的上端边缘设有倒斜角,该倒斜角与所述圆弧缺口之间圆弧过渡相连;两压模块分别被固定于第一凹槽两侧腰壁内的第一弹簧拉至与相应腰壁相贴合,以使得两压模块的倒斜角所在侧之间形成的间隙足以容纳卷制好的钢管竖直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内水平地设有垫板,第三凹槽的槽底与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相连,第二弹簧的顶端与伸入第三凹槽槽底的顶杆相连,且第二弹簧在自然长度下顶杆不完全滑出第三凹槽,以使得在非工作状态下,顶杆穿过所述垫板后将两压模块顶至各自与第一凹槽的相应腰壁相贴合的位置,而在工作状态下,两压模块的底端面均转至所述垫板顶面上时,两圆弧缺口组合成一个圆形模腔;所述钢板折弯机构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中央竖直地设有盲孔,盲孔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固定于盲孔孔底,顶端与伸入盲孔内的顶杆底部相连且在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顶杆不完全滑出盲孔;在顶杆两侧分别呈左右对称地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直角块和平板状的背板两部分,其中,直角块为横截面呈直角的角钢状结构,在直角块其中一端一体式地设有将该端封堵的所述背板,直角块的其中一条直角边所在的侧板垂直固定于座板顶面,直角块的直角开口侧朝顶杆一侧设置,在所述直角开口内还铰接有模板,所述模板一端铰接在所述背板上且铰接轴与背板垂直,另一端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倒角,位于左右两侧的两模板均转至座板的顶面上时,两倒角拼合成V型模腔;每块模板的上表面均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在非冲压状态下将两模板分别向上拉至与座板顶面相分离的位置;所述钢管卷制装置的圆形模腔与所述钢板折弯机构的V型模腔正对且联通,圆形模腔的最低点与V型模腔的夹角顶点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V型模腔的角平分线与圆形模腔的轴线垂直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玲邹开贵李俊杰尹贵波邹开禄李小军郭维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鹏林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