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矫直机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057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矫直机的上料装置,支撑板上设置有送料槽,送料槽的进料端为用于推送待矫直钢管的液压杆,送料槽的出料端对着喇叭管的大端口,带轮槽上的皮带连接电机的主轴端部的带轮。喇叭管的小端与矫直机进料管的进料口活动连接。进料管两端为大小不同的直管段,中间为喇叭状的圆锥管段,且较大直管段远离圆锥管段的一端与进料管的进料口同轴相接,在较大直管段设置一个通孔,通孔两端各设置一块连接在矫直机上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伸入通孔内的连接圆弧板的第一弹簧,圆弧板的一端铰接在喇叭管的较小端的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圆锥管段开口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自动把带矫直钢管送入矫直机,无需人工送入。

Feeding device for steel tube straighte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eeding device for a steel tube straightener, a feeding trough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feeding end of the feeding trough is a hydraulic rod for pushing the steel tube to be straightened, the feeding end of the feeding trough is opposite to the large end of the horn tube, and the belt on the belt trough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lt wheel at the end of the main shaft of the motor. The small end of the horn tube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eeding port of the feeding tube of the straightening machine. The two ends of the feeding pipe are straight sections of different sizes, the middle is a trumpet-shaped conical section, and one end of the larger straight section far from the conical section is coax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eeding inlet of the feeding pipe.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larger straight section, and a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straightener is arrang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through hole. The first spring connecting the circular arc plate in the hole is articulated at one end of the circular arc plate at the smaller end of the horn tube, and the other end is at the free end inside the opening of the conical tube s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automatically send straightening steel pipe into the leveller without manual f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矫直机的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矫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钢管矫直机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一般有两排矫直辊,每排的数量不等。主要类型有压力矫直机、平衡辊矫直机、斜辊矫直机、旋转反弯矫直机等等。现有的钢管矫直机大部分是由工人手动上料,将钢管对准矫直机入口而送入,工作强度高,效率低,且待矫直钢管存在一定的弯曲,矫直时手扶的一端可能会甩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矫直机的上料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钢管矫直机人工上料,工作强度高,存在危险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管矫直机的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送料槽,所述送料槽的进料端为用于推送待矫直钢管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端部设置有一个垂直液压杆的推块,送料槽的出料端对着喇叭状的喇叭管的大端口,所述喇叭管的小端的外壁上设有带轮槽,所述带轮槽上的皮带穿过支撑板且与支撑板下部的电机的主轴端部设置的带轮连接;所述喇叭管的小端与矫直机进料管的进料口活动连接;所述进料管两端为大小不同的直管段,中间为喇叭状的圆锥管段,且圆锥管段的大端与较大直管段相连,小端与较小直管段相连,且所述较大直管段远离圆锥管段的一端与进料管的进料口同轴相接,较小直管段远离圆锥管段的一端连接在矫直机入口处;在所述较大直管段的中部管壁上设置一个竖直贯穿较大直管段的通孔,所述通孔两端各设置一块连接在矫直机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伸入通孔内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伸入端设有一块圆弧板,该圆弧板朝较大直管段轴线的一侧为凸出的弧面,圆弧板的一端铰接在喇叭管的较小端的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圆锥管段开口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管小端最小内径处的圆弧壁呈朝喇叭管轴线凸起的圆弧凸起状。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和推块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液压杆将待矫直钢管沿着送料槽缓慢的推送,使得待矫直钢管不会偏离。喇叭管上设置带轮槽以便于电机通过皮带相连,喇叭管与进料管串联设置,喇叭管能通过电机带动转动,待矫直钢管大多有些弯曲,使得待矫直钢管从送料槽进入矫直机时,依次经过喇叭管和进料管的导向引入作用,避免钢管进入进料管中时,待矫直钢管的端部对不准矫直机入口(进料管进口)。在特制的进料管端部连接可转动的喇叭管,待矫直钢管端部接触喇叭管大端开口内部,喇叭管的圆锥形状更大范围地捕捉了待矫直钢管,通过喇叭管旋转,将钢管引入,且随着喇叭管的缓慢旋转,待矫直钢管在喇叭管内部的位置被不断修正,使得待矫直钢管始终朝喇叭管内的出口方向前进。一端铰接在喇叭管端部且位于较大直管段的圆弧块,通过与外部弹簧连接使得从喇叭管进入的待矫直钢管碰到圆弧块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且自适应性地调整钢管位置的作用,即圆弧块能向上转动,给待矫直钢管一个缓冲空间,避免钢管端部刚进入到进料管内时由于位置仍然不够正确而在喇叭管出口处被卡住别死,同时弹簧的变形抖动和给圆弧块的压力,使得待矫直钢管的前进方向被进一步修正,使得待矫直钢管最后从圆锥管段小端顺利进入矫直机内。本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上料,操作人员不用手扶钢管端部人工喂料,因此不会出现钢管甩动时误伤操作者,不存在这种危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支撑架1、支撑板2、送料槽3、待矫直钢管4、推块5、液压杆6、喇叭管7、带轮槽8、电机9、带轮10、较大直管段11、圆锥管段12、较小直管段13、通孔14、圆弧板15、连接板16、第一弹簧17、矫直机18、第二弹簧19、皮带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钢管矫直机18的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支撑板2,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送料槽3,使得有一定弯曲度的待矫直钢管4在被液压杆6推送的过程中,能沿着送料槽3的方向移动,不会偏离。所述送料槽3的进料端为用于推送待矫直钢管4的液压杆6,所述液压杆6端部设置有一个垂直液压杆6的推块5,送料槽3的出料端对着喇叭状的喇叭管7的大端口,所述喇叭管7的小端的外壁上设有带轮槽8,所述带轮槽8上的皮带20穿过支撑板2且与支撑板2下部的电机9的主轴端部设置的带轮10连接,电机9带动带轮10,带轮10通过皮带20带动喇叭管7转动,所述喇叭管7的小端与矫直机18进料管的进料口活动连接,使得喇叭管7转动时不影响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两端为大小不同的直管段,中间为喇叭状的圆锥管段12,且圆锥管段12的大端与较大直管段11相连,小端与较小直管段13相连,且所述较大直管段11远离圆锥管段12的一端与进料管的进料口同轴相接,较小直管段13远离圆锥管段12的一端连接在矫直机18入口处;在所述较大直管段11的中部管壁上设置一个竖直贯穿较大直管段11的通孔14,所述通孔14两端各设置一块连接在矫直机18上的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上设置有伸入通孔14内的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的伸入端设有一块圆弧板15,该圆弧板15朝较大直管段11轴线的一侧为凸出的弧面,使得待矫直钢管4进入较大直管段11与圆弧板15接触时,不会被卡死,圆弧板15的一端铰接在喇叭管7的较小端的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圆锥管段12开口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管7小端最小内径处的圆弧壁呈朝喇叭管7轴线凸起的圆弧凸起状。使得待矫直钢管4进入喇叭管7和较大直管段11的连接处时不会被两个管的连接处顶死。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6和推块5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19。使得推动待矫直钢管4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当待矫直钢管4与转动的喇叭管7接触摩擦太大时,第二弹簧19使得的缓冲的使其不会被卡死,且自行修正。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矫直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送料槽,所述送料槽的进料端为用于推送待矫直钢管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端部设置有一个垂直液压杆的推块,送料槽的出料端对着喇叭状的喇叭管的大端口,所述喇叭管的小端的外壁上设有带轮槽,所述带轮槽上的皮带穿过支撑板且与支撑板下部的电机的主轴端部设置的带轮连接;所述喇叭管的小端与矫直机进料管的进料口活动连接;所述进料管两端为大小不同的直管段,中间为喇叭状的圆锥管段,且圆锥管段的大端与较大直管段相连,小端与较小直管段相连,且所述较大直管段远离圆锥管段的一端与进料管的进料口同轴相接,较小直管段远离圆锥管段的一端连接在矫直机入口处;在所述较大直管段的中部管壁上设置一个竖直贯穿较大直管段的通孔,所述通孔两端各设置一块连接在矫直机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伸入通孔内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伸入端设有一块圆弧板,该圆弧板朝较大直管段轴线的一侧为凸出的弧面,圆弧板的一端铰接在喇叭管的较小端的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圆锥管段开口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矫直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送料槽,所述送料槽的进料端为用于推送待矫直钢管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端部设置有一个垂直液压杆的推块,送料槽的出料端对着喇叭状的喇叭管的大端口,所述喇叭管的小端的外壁上设有带轮槽,所述带轮槽上的皮带穿过支撑板且与支撑板下部的电机的主轴端部设置的带轮连接;所述喇叭管的小端与矫直机进料管的进料口活动连接;所述进料管两端为大小不同的直管段,中间为喇叭状的圆锥管段,且圆锥管段的大端与较大直管段相连,小端与较小直管段相连,且所述较大直管段远离圆锥管段的一端与进料管的进料口同轴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玲邹开贵李俊杰尹贵波邹开禄李小军郭维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鹏林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