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0500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表层1和表层2分别包括5%~15%的白色颜料,76%~91.8%的聚酰胺树脂,3%~8%的光扩散剂,0.1%~0.5%的开口剂和0.1%~0.5%的爽滑剂;所述芯层为100%的聚酰胺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Matte emulsion white polyamide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att opalescent polyamide film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Matt opalescent opalescent polyamide film is composed of a surface layer, a core layer and a surface layer 2. Among them,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surface layer 2 are composed of 5%-15% white pigment, 76%-91.8% polyamide resin, 3%-8% photodiffusive agent, 0.1%-0.5% opener and 0.1%-0.5% slipper,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e layer is 100% polyamide resin.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matte emulsion white polyamid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软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聚酰胺薄膜因其优异的耐穿刺性和气体阻隔性、优异的耐油和化学溶剂性以及温度使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品包装、电子产品包装、食品包装等领域。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产品的包装色彩及呈现性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绝大部分彩色包装都是通过油墨印刷获得,油墨印刷往往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因此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挥发物,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如何减少VOC的排放是技术人员必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哑光膜可以给消费者一种高贵、朦胧的美感,但是现有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基材上涂布哑光油墨的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哑光效果,而这同样带来了大量的有机挥发物,对环保带来了挑战。通过共挤出双向拉伸的方法制备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可以为后续彩印企业,免除了白色印刷及哑光涂层这两道工序,减小了套印不准的风险,也减少了VOC的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只由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
技术实现思路
的陈述所限。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同时,提供了高雾度、高白度的性能,在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同时,又为下游彩印企业减少了加工工序,节约了加工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表层1和表层2包括5%~15%的白色颜料,76%~91.8%的聚酰胺树脂,3%~8%的光扩散剂,0.1%~0.5%的开口剂和0.1%~0.5%的爽滑剂;所述芯层为100%的聚酰胺树脂。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和表层2的厚度为4~16um,芯层的厚度为2~8um。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颜料为钛白粉、硫酸锌和硫酸钡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剂由纳米硫酸钡、二氧化硅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其中位粒径(D50)为2~5um。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剂由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铝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位粒径(D50)为2~5um。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剂由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硬脂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将表层1和表层2中各组分按比例分别进行混合,并通过高速搅拌机分散均匀。第二步:将表层1、表层2和芯层的原料分别通过各自的挤出机熔融挤出,经过T型模头流出,并在冷辊上冷却形成未拉伸片材,其中冷辊的温度为20~30℃,未拉伸片材的厚度为100~240um。第三步:将未拉伸片材加热进行同步拉伸,其中拉伸温度为170~200℃,拉伸倍率为2.5*2.5~3.2*3.2。第四步:将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定型,其中定型温度为180~210℃,定型时间为30~100s,最后得到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薄膜厚度为10~40um。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方便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将表层1和表层2中各组分按比例分别进行混合,并通过高速搅拌机分散均匀。第二步:将表层1、表层2和芯层的原料分别通过各自的挤出机熔融挤出,经过T型模头流出,并在冷辊上冷却形成未拉伸片材,其中冷辊的温度为20~30℃,未拉伸片材的厚度为100~240um。第三步:将未拉伸片材加热进行同步拉伸,其中拉伸温度为170~200℃,拉伸倍率为2.5*2.5~3.2*3.2。第四步:将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定型,其中定型温度为180~210℃,定型时间为30~100s,最后得到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薄膜厚度为10~40um。实施例1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表层1和表层2的成分组成为:5%的钛白粉,89.8%的聚酰胺树脂,5%的二氧化硅(D50为3.19um),0.1%的滑石粉和0.1%的油酸酰胺。所述芯层为100%的聚酰胺树脂。各层的厚度比为1:2:1。实施例2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表层1和表层2的成分组成为:10%的硫酸锌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质量百分比为:硫酸锌35%,硫酸钡65%),86.8%的聚酰胺树脂,8%的二氧化硅(D50为3.19um),0.5%的氧化铝和0.1%的芥酸酰胺。所述芯层为100%的聚酰胺树脂。各层的厚度比为3:5:3。实施例3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表层1和表层2的成分组成为:15%的钛白粉,86.8%的聚酰胺树脂,8%的纳米硫酸钡(D50为3.44um),0.5%的硅藻土和0.5%的硬脂酸酰胺。所述芯层为100%的聚酰胺树脂。各层的厚度比为2:1:2。比较例1三层均为100%聚酰胺树脂流延成膜,然后再经同步拉伸、定型等得到尼龙膜,厚度25um。比较例2市售25um消光聚酰胺薄膜。本专利技术对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薄膜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数据详情见表1。从表中可知,采用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与传统方法生产的聚酰胺薄膜和市售消光聚酰胺薄膜相比,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在保证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雾度和白度,以及更低的透光率。表1各实施例、比较例评价表*代表透光率太大无法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表层1和表层2分别包括5%~15%的白色颜料,76%~91.8%的聚酰胺树脂,3%~8%的光扩散剂,0.1%~0.5%的开口剂和0.1%~0.5%的爽滑剂;所述芯层为100%的聚酰胺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表层1和表层2分别包括5%~15%的白色颜料,76%~91.8%的聚酰胺树脂,3%~8%的光扩散剂,0.1%~0.5%的开口剂和0.1%~0.5%的爽滑剂;所述芯层为100%的聚酰胺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和表层2的厚度为4~16um,芯层的厚度为2~8um,薄膜总厚度为10~4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颜料为钛白粉、硫酸锌和硫酸钡的一种或几种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剂由纳米硫酸钡、二氧化硅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其中位粒径(D50)为2~5u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哑光乳白色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剂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嘉李智尧陈曦陈剑洪刘跃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