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熨平机中的加热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81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循环速度快的槽式熨平机中的加热槽,包括:半圆弧形的槽架,分别设置在槽架两端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若干蒸汽导流板以及设置在吸风滚筒下方并与吸风滚筒相互配合的半圆弧衬板,半圆弧衬板、蒸汽导流板以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一起围合成一个密闭的加热腔,所述的加热腔的内部还设置隔离板,隔离板将加热腔分隔成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其优点是:大大提高了每一个加热腔内的蒸汽循环速度,解决了因床单等在开始时含水率高、吸热大、蒸汽补充不及时而造成的床单易起皱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槽式熨平机,尤其涉及一种用在槽式熨平机中的加热槽
技术介绍
现有的槽式熨平机主要用在宾馆、酒店、学校等场所,用来熨平床单、被 罩等物品,槽式熨平机的结构主要包括加热槽、设置在加热槽的上方的吸风 滚筒以及设置在加热槽的入口处的输送装置。传统的加热槽的结构主要包括 半圆弧形的槽架,分别设置在槽架两端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一挡 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若干蒸汽导流板以及设置在吸风滚筒下方并与吸风滚筒相 互配合的半圆弧衬板,半圆弧衬板、蒸汽导流板以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一起 围合成一个密闭的加热腔,在槽架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通过分流管同时与 设置在加热腔底部蒸汽导流板上的第一进气口 、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三进气口相 连接,在加热腔上设置有疏水出气口,疏水出气口与设置在槽架上的出气管相 连接。上述结构的槽式熨平机的工作过程是由输送装置将需要熨平的床单、 被罩等物品输送到吸风滚筒与半圆弧衬板之间,向进气管内通入蒸汽,蒸汽通 过与进气管相连接的分流管,再通过设置在加热腔上的两个进气口分别进入到 加热腔内,对半圆弧衬板进行加热,形成加热面,对床单、被罩等物品进行烫 平,蒸汽最后通过出气口相连接的出气管排出。这种结构的加热槽由于其加热 腔为一体式结构,加热腔的容积相对较大,蒸汽的循环速度慢,加热效率不高, 特别是床单等物品一开始进入机器时,含水率较大,对加热腔的前部分吸热比 较大,也就是降低了加热腔前部分的温度,需要及时迅速补充蒸汽和疏水,否 则床单很容易起皱,上述传统结构的加热槽很难做到这一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汽循环速度快的槽式熨平机中 的加热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槽式熨平机中的加热槽,包括半圆弧形的槽架,分别设置在槽架两端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第 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若干蒸汽导流板以及设置在吸风滚筒下方并与吸风滚 筒相互配合的半圆弧衬板,半圆弧衬板、蒸汽导流板以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一起围合成一个密闭的加热腔,在槽架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通过分流管同 时与设置在加热腔底部蒸汽导流板上的第一进气口 、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三进气 口相连接,所述的加热腔的内部还设置隔离板,隔离板将加热腔分隔成第一加 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在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底部的蒸汽导流板上分别设置 有第一疏水出气口和第二疏水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设置在第一加热腔底部的蒸 汽导流板上并第一疏水出气口相互配合使用,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三进气口设置 在第二加热腔底部的蒸汽导流板上并第二疏水出气口相互配合使用,第一疏水 出气口和第二疏水出气口分别与设置在槽架上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相连接。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 加热腔的容积小于第二加热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这种结构的加热槽由于将加热腔分成第一加热腔和第二 加热腔,因而大大提高了每一个加热腔内的蒸汽循环速度。特别是将第一加热 腔分割的相对更小些,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加热腔内的蒸汽循环速度,解 决了因床单等在开始时含水率高、吸热大、蒸汽补充不及时而造成的床单易起 铍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装有本专利技术加热槽的槽式熨平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除吸风滚筒后的加热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除半圆弧衬板后的加热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图中1、槽架,2、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蒸汽导流板,5、吸风 滚筒,6、半圆弧衬板,7、进气管,8、分流管,9、第一进气口, 10、第二进气口, 11、第三进气口, 12、隔离板,13、第一加热腔,14、第二加热腔,15、 第一疏水出气口, 16、第二疏水出气口, 17、第一出气管,18、第一出气管, 19、开口, 20、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槽式熨平机中的加热槽,包括半 圆弧形的槽架1 ,分别设置在槽架1两端的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设置在第 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的若干蒸汽导流板4以及设置在吸风滚筒5下方并 与吸风滚筒5相互配合的半圆弧衬板6,半圆弧衬板6、蒸汽导流板4以及第一 挡板2和第二挡板3 —起围合成一个密闭的加热腔,在槽架1上设置有进气管7, 进气管7通过分流管8同时与设置在加热腔底部蒸汽导流板4上的第一进气口 9、 第二进气口 10以及第三进气口 11相连接,所述的加热腔的内部还设置隔离板 12,隔离板12将加热腔分隔成第一加热腔13和第二加热腔14,所述的第一加 热腔13的容积小于第二加热腔14。在第一加热腔13和第二加热腔14底部的蒸 汽导流板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疏水出气口 15和第二疏水出气口 16,第一进气口 9设置在第一加热腔13底部的蒸汽导流板4上并第一疏水出气口 15相互配合使 用,第二进气口 10以及第三进气口 11设置在第二加热腔14底部的蒸汽导流板 4上并第二疏水出气口 16相互配合使用,第一疏水出气口 15和第二疏水出气口 16分别与设置在槽架1上的第一出气管17和第二出气管18相连接。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导流板4为圆弧形板,在第 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共设置有七块蒸汽导流板4,上述的第一加热腔13 是由设置在一侧的相邻两块蒸汽导流板4、半圆弧衬板6以及第一挡板2和第二 挡板3—起围合而成,第二加热腔14是由另外五块蒸汽导流板4、半圆弧衬板 6以及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起围合而成。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蒸汽导流 板4上设置开口 19,保证设置同一加热腔内的蒸汽导流板4上端的空腔可以通 过开口 19相互连通。装有上述结构加热槽的槽式熨平机的工作过程是如图1所示,由输送装 置20负责将需要熨平的床单、被罩等物品输送到吸风滚筒5与半圆弧衬板6之 间,如图4和图5所示,向进气管7内通入蒸汽,蒸汽从进气管7进入分流管8,然后, 一部分蒸汽经过第一进气口9进入到第一加热腔10内,另一部分蒸汽经 过第二进气口 IO和第三进气口 11进入到第二加热腔14内,对半圆弧衬板3进 行加热,形成加热面,对床单、被罩等物品进行烫平。如图1所示,第一加热 腔13中的蒸汽及冷却水通过第一疏水出气口 15和第一出气管17排出,第二加 热腔14中的蒸汽及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气口 16和第二出气管18排出。由于将加 热腔分成第一加热腔13和第二加热腔14,因而大大提高了每一个加热腔内的蒸 汽循环速度。特别是将第一加热腔13分割的相对更小些,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 第一加热腔13内的蒸汽循环速度,解决了因床单等在开始时含水率高、吸热大、 蒸汽补充不及时而造成的床单易起皱的技术难题。权利要求1、槽式熨平机中的加热槽,包括半圆弧形的槽架(1),分别设置在槽架(1)两端的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设置在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的若干蒸汽导流板(4)以及设置在吸风滚筒(5)下方并与吸风滚筒(5)相互配合的半圆弧衬板(6),半圆弧衬板(6)、蒸汽导流板(4)以及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一起围合成一个密闭的加热腔,在槽架(1)上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通过分流管(8)同时与设置在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槽式熨平机中的加热槽,包括:半圆弧形的槽架(1),分别设置在槽架(1)两端的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设置在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的若干蒸汽导流板(4)以及设置在吸风滚筒(5)下方并与吸风滚筒(5)相互配合的半圆弧衬板(6),半圆弧衬板(6)、蒸汽导流板(4)以及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一起围合成一个密闭的加热腔,在槽架(1)上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通过分流管(8)同时与设置在加热腔底部蒸汽导流板(4)上的第一进气口(9)、第二进气口(10)以及第三进气口(1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腔的内部还设置隔离板(12),隔离板(12)将加热腔分隔成第一加热腔(13)和第二加热腔(14),在第一加热腔(13)和第二加热腔(14)底部的蒸汽导流板(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疏水出气口(15)和第二疏水出气口(16),第一进气口(9)设置在第一加热腔(13)底部的蒸汽导流板(4)上并第一疏水出气口(15)相互配合使用,第二进气口(10)以及第三进气口(11)设置在第二加热腔(14)底部的蒸汽导流板(4)上并第二疏水出气口(16)相互配合使用,第一疏水出气口(15)和第二疏水出气口(16)分别与设置在槽架(1)上的第一出气管(17)和第二出气管(1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沈刚施学成陆亚林黄德明陆轶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