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废渣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975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纸废渣干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挤压结构、打散结构和烘干结构,挤压结构的出料端与打散结构的进料口相连通,打散结构的出料口与烘干结构的进料端相连通,挤压结构包括顶面开口的圆筒柱,在圆筒柱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在圆筒柱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管,出料端处于圆筒柱的侧壁底端,还设置有挤压圆柱,在圆筒柱的顶面固定有控制气缸,控制气缸与挤压圆筒柱相连接,在圆筒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料孔,在推料孔内设置有推料杆,在圆筒柱的外壁上固定有推料气缸,推料气缸与推料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可有效的节省能源,节省干燥的时间,提高了造纸废渣的干燥效率,使用稳定性好且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纸废渣干燥装置
本技术属于造纸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造纸废渣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造纸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一般都会进行废纸回收再利用,在废纸使用时需要进行碎裂及纸浆分离再次用作造纸原料,然而在造纸中产生的废渣都含有较高的含水量,但是为了保证后续加工,需在对造纸废渣进行干操,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自然晾晒或加热烘干,但是自然晾晒的时间较长,影响加工效率,而加热烘干其虽然可以提高干燥的效率,但是其由于废渣堆积,从而会响影干燥的效率,同时容易使靠近加热结构的原材料烧坏,影响后续加工,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可提高干燥效率的造纸废渣干燥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纸废渣干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挤压结构、打散结构和烘干结构,所述挤压结构的出料端与所述打散结构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打散结构的出料口与烘干结构的进料端相连通,所述挤压结构包括顶面开口的圆筒柱,在所述圆筒柱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在所述圆筒柱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出料端处于圆筒柱的侧壁底端,还设置有挤压圆柱,在所述圆筒柱的顶面固定有控制气缸,所述控制气缸与所述挤压圆筒柱相连接,所述挤压圆柱在所述控制气缸的作用下在所述圆筒柱内移动,在所述圆筒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料孔,所述推料孔与所述出料端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在所述推料孔内设置有推料杆,在所述圆筒柱的外壁上固定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与所述推料杆相连接。所述打散结构包括打散壳体,在所述打散热壳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向下伸入打散壳体内且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上连接有打散刀片,所述进料口处于打散壳体的侧壁顶部,所述出料口处于打散壳体的底部。所述烘干结构包括烘干壳体,所述进料端处于烘干壳体的顶部,在所述烘干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热风出口,在所述烘干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加热腔和鼓风机,在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块,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加热腔相连通且加热腔与热风出口相连接。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依次经过挤压排水,再将挤压成块的废渣打碎最后再经过烘干,可有效的节省能源,节省干燥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造纸废渣的干燥效率,使用稳定性好且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一种造纸废渣干燥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挤压结构2、打散结构3和烘干结构4,所述挤压结构2的出料端5与所述打散结构3的进料口6相连通,所述打散结构3的出料口7与烘干结构4的进料端8相连通,所述挤压结构2包括顶面开口的圆筒柱21,在所述圆筒柱21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22,在所述圆筒柱2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管23,所述出料端5处于圆筒柱21的侧壁底端,还设置有挤压圆柱24,在所述圆筒柱21的顶面固定有控制气缸25,所述控制气缸与所述挤压圆筒柱相连接,所述挤压圆柱21在所述控制气缸的作用下在所述圆筒柱内移动,在所述圆筒柱2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料孔26,所述推料孔与所述出料端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在所述推料孔内设置有推料杆27,在所述圆筒柱的外壁上固定有推料气缸28,所述推料气缸与所述推料杆相连接。所述打散结构3包括打散壳体31,在所述打散热壳31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32,所述驱动电机32的主轴向下伸入打散壳体31内且在所述驱动电机32的主轴上连接有打散刀片33,所述进料口6处于打散壳体31的侧壁顶部,所述出料口7处于打散壳体31的底部。所述烘干结构4包括烘干壳体41,所述进料端8处于烘干壳体41的顶部,在所述烘干壳体41的内壁上设置有热风出口42,在所述烘干壳体41的顶壁上设置有加热腔43和鼓风机44,在所述加热腔43内设置有加热块45,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加热腔相连通且加热腔与热风出口相连接。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依次经过挤压排水,再将挤压成块的废渣打碎最后再经过烘干,可有效的节省能源,节省干燥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造纸废渣的干燥效率,使用稳定性好且实用性强。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纸废渣干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挤压结构、打散结构和烘干结构,所述挤压结构的出料端与所述打散结构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打散结构的出料口与烘干结构的进料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包括顶面开口的圆筒柱,在所述圆筒柱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在所述圆筒柱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出料端处于圆筒柱的侧壁底端,还设置有挤压圆柱,在所述圆筒柱的顶面固定有控制气缸,所述控制气缸与所述挤压圆筒柱相连接,所述挤压圆柱在所述控制气缸的作用下在所述圆筒柱内移动,在所述圆筒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料孔,所述推料孔与所述出料端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在所述推料孔内设置有推料杆,在所述圆筒柱的外壁上固定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与所述推料杆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纸废渣干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挤压结构、打散结构和烘干结构,所述挤压结构的出料端与所述打散结构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打散结构的出料口与烘干结构的进料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包括顶面开口的圆筒柱,在所述圆筒柱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在所述圆筒柱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出料端处于圆筒柱的侧壁底端,还设置有挤压圆柱,在所述圆筒柱的顶面固定有控制气缸,所述控制气缸与所述挤压圆筒柱相连接,所述挤压圆柱在所述控制气缸的作用下在所述圆筒柱内移动,在所述圆筒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料孔,所述推料孔与所述出料端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在所述推料孔内设置有推料杆,在所述圆筒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武龙永昌陈健光林仲仙林文斌陈凛
申请(专利权)人: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