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34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上盖、下盖、电机单元、压缩单元、吸气管、排气管,压缩单元的进气口与吸气管连接,电机单元与压缩单元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空间,电机单元与上盖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空间,压缩单元的排气口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壳体内壁上设有向外壁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沿壳体内壁螺旋向上设置,在壳体与电机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条螺旋形的冷媒通道,凹槽的下部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上部与第二间隙空间连通。压缩机工作时,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通过吸气管进入压缩单元的内部空间,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由压缩单元的排气口进入第一间隙空间,然后沿着螺旋形通道进入到第二间隙空间,并通过排气管排出。

Compress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resso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upper cover, a lower cover, a motor unit, a compression unit, a suction pipe and an exhaust pipe. The air inlet of the compression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pipe, a first clearance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motor unit and the compression unit, a second clearance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motor unit and the upper cover, and a compression sheet is compressed. The exhaust port of the elem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learance spac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which is hollow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outer wall. The groove is arranged spirally upward alo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forming at least one spiral-shaped refrigerant channel between the shell and the motor unit,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learance space, and the upper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learance space. When the compressor works, the low-temperature and low-pressure refrigerant gas enters the inner space of the compression unit through the suction pipe, and is compressed into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state.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refrigerant enters the first clearance space from the exhaust port of the compression unit, and then enters the second clearance space along the spiral channel, and is discharged through the exhaus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壳体排气通道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压缩机的剖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压缩机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压缩机1包括壳体11、上盖12、下盖13,设置于上盖12并贯穿上盖的排气管121、设置于壳体11下部的吸气管111和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机单元14和压缩单元15。电机单元14由紧贴着壳体内表面的定子141,设置在定子141内侧的转子142,以及插入在转子142中心,并会传递旋转力跟随转子142转动的旋转轴143,旋转轴143下部设置有偏心部144。压缩单元15的气缸151紧贴着壳体11内表面安装于壳体11下部,气缸151可将冷媒吸入、压缩而后排出。气缸内紧贴气缸上下端面形成压缩室154,压缩室154内侧插入的旋转轴143上的偏心部144外侧设置有可进行公转的滚环152,以及一端与滚环152线接触,另一端与压缩室内弹簧(未图示)相连接,在滚环152做旋转运动时做直线运动而把压缩室154划分为吸气空间和排气空间的挡板(未图示),气缸151还设有可用于吸入冷媒且与挡板侧的吸入空间相连通而在气缸151的外壁上贯通形成的吸气口155,和设置在挡板另一侧在气缸151的外壁上侧部分贯通形成的排气口156,排气口156上装有消音器(未图示),并与壳体内部空间连通。压缩机内的冷媒通道如图3、图4所示,在图3中,转子142上设有两个贯穿转子供冷媒从壳体下部通往壳体上部的两个孔145,在图4中,定子141被加工为不规则的圆形,不规则部分146能与壳体(未图示)之间形成供冷媒上升的间隙,此外,在定子141外沿还设有供冷媒上升的槽147。工作时,电机单元14的转子142带动旋转轴143旋转,旋转轴143下部的偏心部144也一同转动,而滚环152在与挡板接触的状态下,在气缸151内部,以偏心部144的中心为基准进行公转。当滚环152公转时,气缸151的内周面和滚环15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通过吸气管111和吸气口155进入气缸151内部的压缩室154,然后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通过排气口156进入壳体内部空间,再通过设置于定子141上的孔145,转子外侧设置的槽147以及转子142与壳体11所形成的间隙上升至壳体上部,最后通过设置于上盖12的排气管121排出。然而,上述方案中定子线圈和转子都需要另外加工,且会导致定子铁芯的面积受到限制,电机效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冷媒在压缩机壳体内流动,且不影响电机效率的压缩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上盖、下盖、从上到下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机单元、压缩单元、设置于壳体底部的吸气管和设置于上盖的排气管,所述压缩单元的进气口与吸气管连接,电机单元与压缩单元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空间,电机单元与上盖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空间,压缩单元的排气口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向外壁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壳体内壁螺旋向上设置,在壳体与电机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条螺旋形的冷媒通道,所述凹槽的下部与所述第一间隙空间连通,上部与所述第二间隙空间连通。本技术的压缩机,由于壳体上设有供冷媒通过的凹槽,转子和定子就不需要另外加工,或者只需要简单加工,留出比现有技术方案更小的通道供冷媒通过的通道,节省了定子铁芯的面积,电机效率得到提高,而且不会影响定子线圈与壳体的热套固定。在冷媒通过凹槽向上升的过程中会携带部分冷冻机油,凹槽螺旋形的设置会使冷冻机油跟随冷媒一起上升的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顺着凹槽内壁流回第一间隙空间。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一条所述凹槽。此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冷媒从壳体设置的凹槽上升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与冷冻机油分离的作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条互相不交叉螺旋向上的所述凹槽。此结构能提高冷媒向上升的效率。进一步,所述互相不交叉螺旋向上的两条凹槽互相平行。在此结构中,冷媒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对电机定子线圈起到均匀的冷却作用。进一步,所述互相平行的两条凹槽与所述上盖所在平面成相同的固定角度。在此结构中,冷媒在上升的过程中,对电机定子线圈的冷却作用更加均匀。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上盖所在平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上盖所在平面成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壳体上有第一交接点。在此结构中,冷媒与冷冻机油的分离效果更加好。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与所述上盖所在平面平行布置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上盖所在平面成预设角度布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互相连通。在此结构中,与上盖平行布置的一段能起到更好的将冷媒与冷冻机油分离的作用。进一步,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间隙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在此结构中,第一段凹槽能更好的将进入到第二间隙空间里的冷冻机油更好的收集,并通过第二段凹槽回流至第一间隙空间。进一步,所述凹槽至少绕壳体一周。此结构能使冷媒与冷冻机油的效果更加的好,和对定子线圈起到更好的冷却作用。进一步,所述凹槽形状为半圆形或弧形或三角形。此几种形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压缩机剖面图;图2是现有技术压缩机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压缩机转子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压缩机定子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压缩机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压缩机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压缩机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压缩机第三实施方式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压缩机第四实施方式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压缩机转子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压缩机定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图6所示,图5为本技术压缩机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压缩机第一实施例壳体结构示意图。压缩机2包括壳体21、上盖22、下盖23,设置于壳体内壁向外壁方向凹陷,并沿着壳体内壁螺旋向上的凹槽27,凹槽27可以为半圆形、弧形或是三角形,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7为半圆形,优选的,凹槽27至少绕壳体一周,设置于上盖22并贯穿上盖的排气管221、设置于壳体21下部的吸气管211和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机单元24和压缩单元25,电机单元24与压缩单元25之间在壳体内形成第一间隙空间261,壳体21、上盖22与电机单元24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间隙空间262,凹槽27的下部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261,上部与第二间隙空间262连通。电机单元24由定子241、转子242、旋转轴243组成,旋转轴243下部设置一个偏心部244,定子241紧贴着壳体内表面,接通电源便会产生旋转磁场,转子242设置在定子241内侧,在定子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旋转,旋转轴243插入在转子242中心,并会传递旋转力跟随转子242转动。压缩单元25的气缸251紧贴着壳体21内表面安装于壳体21的下部,压缩室254紧贴气缸上下端面形成,可将冷媒吸入、压缩而后从气缸排出。压缩室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上盖、下盖、从上到下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机单元和压缩单元、设置于壳体底部的吸气管和设置于上盖的排气管,所述压缩单元的进气口与吸气管连接,电机单元与压缩单元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空间,电机单元与上盖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空间,压缩单元的排气口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向外壁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壳体内壁螺旋向上设置,在壳体与电机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条螺旋形的冷媒通道,所述凹槽的下部与所述第一间隙空间连通,上部与所述第二间隙空间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上盖、下盖、从上到下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机单元和压缩单元、设置于壳体底部的吸气管和设置于上盖的排气管,所述压缩单元的进气口与吸气管连接,电机单元与压缩单元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空间,电机单元与上盖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空间,压缩单元的排气口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向外壁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壳体内壁螺旋向上设置,在壳体与电机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条螺旋形的冷媒通道,所述凹槽的下部与所述第一间隙空间连通,上部与所述第二间隙空间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一条所述凹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条互相不交叉螺旋向上的所述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互相不交叉螺旋向上的两条凹槽互相平行。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炊军立刘伟先本孝正胡培海祖广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