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热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806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散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通道热管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外部负载的安装位、设于壳体内与安装位相邻的内循环系统、设于壳体内的外循环系统、设于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以及热管装置,内循环系统与外循环系统通过中隔板隔开。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微通道热管装置,具有能耗较低、一次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风沙、盐雾、潮湿的环境,隔离灰尘、水汽,防护等级高,达到IP55;使用寿命长,运营成本低,无需后期频繁维护的优点,真正达到低能耗、高可靠性的、高热流密度散热的产品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热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散热
,具体涉及到一种微通道热管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需要高热流密度的高亮屏户外广告机、通讯机柜、电力机柜,目前的空调方案虽然制冷量大、防护效果高,但是能耗高、一次成本高、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微通道热管装置,具有具有能耗较低、一次成本低的特点,壳适用于风沙、盐雾以及潮湿的环境,隔离灰尘、水汽,防护等级高,使用寿命长,运营成本低,无需后期频繁维护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微通道热管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外部负载的安装位、设于壳体内与所述安装位相邻的内循环系统、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外循环系统、设于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以及热管装置,所述内循环系统与所述外循环系统通过中隔板隔开;其中,所述内循环系统包括内循环风机、内循环进风口、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进风口、外循环出风口、导风环、外循环风机;所述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循环泵以及连接管;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内循环系统中,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外循环系统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通过连接管连通形成闭合循环回路,所述闭合循环回路中填充工质,所述循环泵设于所述闭合循环回路中;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板以及风机调速板,所述控制板以及所述风机调速板与所述外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以及所述循环泵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中隔板表面设有保温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冷凝器内部的热管以及所述蒸发器内部的热管上设有翅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工质为环保低压冷媒HFC-245fa。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设有集液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设有集气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的材质为铜或者铝或者不锈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通道热管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能耗较低、一次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风沙、盐雾、潮湿的环境,隔离灰尘、水汽,防护等级高,达到IP55;使用寿命长,运营成本低,无需后期频繁维护的优点,真正达到低能耗、高可靠性的、高热流密度散热的产品使用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热管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热管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热管装置,其包括壳体24、安装外部负载的安装位23、设于壳体24内与安装位23相邻的内循环系统、设于壳体24内的外循环系统、设于壳体24内的控制电路以及热管装置,内循环系统与外循环系统通过中隔板8隔开;其中,内循环系统包括内循环风机16、内循环进风口1、内循环出风口7;外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进风口10、外循环出风口9、导风环4、外循环风机6;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2、蒸发器14、循环泵12以及连接管5;蒸发器14设于内循环系统中,冷凝器2设于外循环系统中,蒸发器14与冷凝器2通过连接管5连通形成闭合循环回路,闭合循环回路中填充工质,循环泵12设于闭合循环回路中,可增强闭合循环回路内部工质循环,使该微通道热管装置在高温环境下换热能力大大增大;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板13以及风机调速板15,控制板13以及风机调速板15与外循环风机6、内循环风机16以及循环泵12电连接,控制电路监控壳体24内温度,控制外循环风机6、内循环风机16以及循环泵12的转速,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当内部温度小于40度时,循环泵12停止工作,当温度大于40度时,开启循环泵12,增加强换热能力。上述中,该微通道热管装置,安装位23壳安装外部的负载,如给户外高亮显示屏、通讯机柜、电力机柜,以为外部的负载散热;具体的,安装位23上的负载23加热壳体24内空气,进而经内循环风机16加热蒸发器14,蒸发器14内部的工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经连接管5进入冷凝器2,通过冷凝器2将热量传递到柜外的外部气流中,进而气态的工质经过冷凝器2冷凝成液态,进而经连接管5返回至蒸发器14中,形成闭合循环回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微通道热管装置为一体化设计,可采用模快化安装的方式,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结合热管技术,改变换热器内部结构,实现高效导热,满足低能耗、一次成本低、故障率低;无需后期频繁维护,二次成本低、故障率低、可靠性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中隔板8表面设有保温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冷凝器2内部的热管19以及蒸发器14内部的热管(未另附图示出)上设有翅片20,具体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增加热交换面积,以提高传热效率,由此使得能够冷却高发热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工质为环保低压冷媒HFC-245fa,包括但不限于HCFO-1233zd、R134a。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冷凝器2的进口21设有集液管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冷凝器2的出口18设有集气管15。上述中,集液管3以及集气管15可为圆形管或者方形管,集液管3与集气管15主要是保证蒸发器14和冷凝器2内部各通道工质均衡以及储存均衡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连接管5的材质为铜或者铝或者不锈钢。上述中,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14的底部设有蒸发器集液管,蒸发器集液管主要作用是防止蒸发器14处于干烧阶段。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通道热管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能耗较低、一次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风沙、盐雾、潮湿的环境,隔离灰尘、水汽,防护等级高,达到IP55;使用寿命长,运营成本低,无需后期频繁维护的优点,真正达到低能耗、高可靠性的、高热流密度散热的产品使用要求,并且可采用模快化安装的方式,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结合热管技术,改变换热器内部结构,实现高效导热,满足低能耗、一次成本低、故障率低;无需后期频繁维护,二次成本低、故障率低、可靠性高。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通道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外部负载的安装位、设于壳体内与所述安装位相邻的内循环系统、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外循环系统、设于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以及热管装置,所述内循环系统与所述外循环系统通过中隔板隔开;其中,所述内循环系统包括内循环风机、内循环进风口、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进风口、外循环出风口、导风环、外循环风机;所述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循环泵以及连接管;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内循环系统中,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外循环系统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通过连接管连通形成闭合循环回路,所述闭合循环回路中填充工质,所述循环泵设于所述闭合循环回路中;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板以及风机调速板,所述控制板以及所述风机调速板与所述外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以及所述循环泵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通道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外部负载的安装位、设于壳体内与所述安装位相邻的内循环系统、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外循环系统、设于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以及热管装置,所述内循环系统与所述外循环系统通过中隔板隔开;其中,所述内循环系统包括内循环风机、内循环进风口、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进风口、外循环出风口、导风环、外循环风机;所述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循环泵以及连接管;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内循环系统中,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外循环系统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通过连接管连通形成闭合循环回路,所述闭合循环回路中填充工质,所述循环泵设于所述闭合循环回路中;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板以及风机调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陈锦锋蔡京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努谢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