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开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1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旁开扣,是包括有母扣、公扣及承接座所组成,其中所述的母扣在基座二侧同向延伸有具中空对接孔的支臂,二支臂间具有承接空间,并在各支臂外侧边剖设有透孔,当利用承接座朝母扣的承接空间推移时,便沿着承接空间朝基座移动至定位后,再将公扣插接部的二插接端朝母扣支臂的中空对接孔推入,待插接部进入透孔后呈现卡合定位成为一体,另其母扣、公扣处都可穿设绳带使用,是以,母扣、公扣的中央处为活动定位有一承接座,不但不丧失此种旁开扣的功用,并可通过不同功能的承接座来运用在特定用途上使用,以此达到使用方便、容易携行且适用性广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旁开扣,特别是指可以绳带穿设在母扣、公扣处,且使母扣、 公扣的中央处活动定位有一承接座,通过不同功能的承接座来运用在特定用途上 使用。
技术介绍
现今扣具使用非常的普遍,其中一部份扣具大多都以公、母扣具来活动穿设 或固定连接于二带体(皮带、织带、绳带)的活动端,而二带体另侧端则固定在 物品上,以利公扣、母扣对接定位后,即形成可调整带体松紧或对二带体进行束 紧定位的目的,而此种公、母扣具的使用范围乃相当广泛,可应用在鞋子、袋子、 衣物、背包、腰包、腰带、旅行箱、肩背带、安全帽、自行车器物(如水壶、工 具桶或置物箱等)、安全带(如游乐器、婴儿车等)或其他需利用带体固定的物 品上使用;此外, 一般不同型式的扣具会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其所拥有的功用也 不相同,而使用用途也会产生差异。再者,因周休二日的风潮及目前社会对于休闲运动风气日渐盛行,而使一般 家庭经常会到郊外进行如骑自行车、登山及钓鱼等户外活动,举例来说,常见用 在自行车的载物装置大多都以硬式夹座和挂钩二种固定方式来将收容器物(如水 壶、工具桶或置物箱等)固定在自行车的车首、车侧支架或椅垫下方的二杆体上, 可在骑自行车时可方便饮水、修车或将随身物品置放在其内,请参阅图13、图14 所示,是现有的立体图及另一现有的使用状态图,此二种现有为利用金属线材折 弯形成一置放水壶的支架,并以螺丝或以夹座来夹合固定在杆状体上,然而上述 的方式为具有下列缺失1、 上述二种现有都需利用手工具始可锁合在自行车的杆状体上,且需在金属 线材的支架上焊固有供螺丝穿设的金属片材,其整体组装及加工上都不甚便利且 成本较为高昂。2、 上述二种支架都需固定在自行车上,平时不使用时会影响外表的美观,也容易被宵小窃取。3、上述二种支架都为金属线材所制成,其所可容置的水壶或收容器物的尺寸 固定,当使用者在购置水壶或收容器物时的尺寸必须相符才不会掉落,故整体的 适用范围不够宽广,使用时也不甚方便。综上所述,要如何设法解决现有产品所造成的缺失与不便,并提高此类支架 的适用范围及减少拆卸时的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 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旁开扣,其由母扣、公 扣及活动接合定位于母扣、公扣间的承接座所组成,其中母扣、公扣处都可穿设 绳带使用,而活动接合定位的承接座则可通过不同结构设计来运用在特定用途上 使用,是以,不但不丧失此种旁开扣的功用,也可达到使用方便、容易携行且适 用性广泛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旁开扣,其特征在于是包括有母扣、公扣及活动接合定位于母扣、公 扣间的承接座所组成;其中所述的母扣在中央基座上设有绳带孔,并由基座二侧同向延伸有支臂,其二 支臂间具有承接空间,而各支臂末端都朝基座方向形成有中空的对接孔,并在二 支臂外侧边剖设有透孔;所述的公扣在中央基部上设有绳带孔,并由基部二侧同向延伸有具弹臂及插 接端的插接部;及所述的承接座的承接部二侧都形成有凹部,而承接部二侧凹部为可定位于母 扣二支臂间的承接空间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可以绳带穿 设在公、母扣处,且使公、母扣的中央处活动定位有一承接座,并通过不同功能 的承接座来运用在特定用途上使用,且可达到使用方便、容易携行且适用性广泛 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在组装时的俯视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在组装后的俯视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图IO是本专利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在使用在背包时的立体外观图;图13是现有的立体图;图14是另一现有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l-母扣;10-承接空间;121-透孔;101-扣持凸部;1211-卡持 壁;ll-基座;1212-斜凸部;lll-绳带孔;122-轨槽;12-支臂;123-开口壁面;120-对接孔;124-凸扣;2-公扣;21-基部;2213-定位部;211-绳带孔;2214-弹性空间; 22-插接部;2215-缓冲片;221-弹臂;222-插接端;2211-导轨;2221-倾斜面;2212-导斜面;2222-卡持部;3-承接座;31-承接部;32-接合部;311-凹部;321-扣合槽;312-扣槽;322-导引斜面;313-通孔;323-织带孔;314-遮蔽板;324-环凸部;3141-斜面;325-U型槽;315-贯穿孔;326-扣钩;316-定位轴孔;327-滑移块;317-长形槽轨;328-卡扣部;4-绳带;5-杆状物。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 图及俯视剖面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为包括有母扣1、公扣2及活动接合定位于母扣l、公扣2间的承接座3所组成,故就本案的主要结构详述如后;其 中所述的母扣1在中央基座11上设有一绳带孔111,并由基座11 二侧同向延伸有支臂12,其二支臂12间具有承接空间10,此承接空间IO位于二支臂12内侧设有对应的扣持凸部101,再者,各支臂12末端都朝基座11方向形成有中空的对接孔120,并在二支臂12外侧边剖设有透孔121,而透孔121接近支臂12 方向形成有卡持壁1211,另在二对接孔120开口壁面123相对内侧剖设有轨槽 122。所述的公扣2在中央基部21上设有绳带孔211,并由基部21 二侧同向延伸 有具弹臂221及插接端222的插接部22,其中,二弹臂221内侧凸设的导轨2211 为朝基部21形成导斜面2212后,再转折出一定位部2213,而导斜面2212、定位 部2213的外侧依序形成一弹性空间2214及Q状的缓冲片2215;另外,其二插接 端222的外侧为形成有向外扩张的倾斜面2221,而倾斜面2221接着与弹臂221 的缓冲片2215连接处,形成有向内转折段差状的卡持部2222。所述的承接座3底侧为一承接部31,而承接部31上方则为一接合部32,其 中承接部31 二侧都形成有凹部311,而位于凹部311处设有扣槽312,且二凹部 311间形成有通孔313,并在凹部311及通孔313上设有一较大外径的水平遮蔽板 314,而水平遮蔽板314侧边悬空处底面为形成有向外侧渐縮的斜面3141;再者, 其上方的接合部32为一呈U型片体,其内径处为一大于半径的扣合槽321,而所 述的扣合槽321开口的上、下方内侧各具有对应的导引斜面322。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俯视 剖面图及在组装时的俯视剖面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在组装时,首先将承 接座3的承接部31朝母扣1的承接空间10,其凹部311便套合且沿着承接空间 IO在二支臂12内壁面朝内侧移动至定位后,其凹部311的扣槽312也同时使扣 持凸部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旁开扣,其特征在于:是包括有母扣、公扣及活动接合定位于母扣、公扣间的承接座所组成;其中: 所述的母扣在中央基座上设有绳带孔,并由基座二侧同向延伸有支臂,其二支臂间具有承接空间,而各支臂末端都朝基座方向形成有中空的对接孔,并在二支臂外侧边剖设有透孔; 所述的公扣在中央基部上设有绳带孔,并由基部二侧同向延伸有具弹臂及插接端的插接部;及 所述的承接座的承接部二侧都形成有凹部,而承接部二侧凹部为可定位于母扣二支臂间的承接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曜铭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