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式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9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接式扣具,包括一公扣件及一母扣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公扣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两相对侧壁及一弹性舌板,所述的弹性舌板前端具有一凸台;    所述的母扣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及两相对侧壁,所述的母扣件的顶面具有一供所述凸台扣接的开口;    所述的公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其一侧壁的一第一锁扣槽,所述母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其一侧壁的一第二锁扣槽;    所述的对接式扣具还包括一扣件,所述的扣件在一侧形成设有一固定销杆,所述的扣件以其固定销杆分别插入固定于所述公扣件及所述母扣件的第一及第二锁扣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不需另外设置释放按钮,且结合腰带扣、肩带扣及胯带扣新型设计,而具有组装方便、降低制造成本且操作简单功效的对接式扣具
技术介绍
一般用于儿童汽车椅、婴儿车或高脚椅等儿童座体上的扣具,如美国专利号第6,543,101或专利号第6,771,790号专利案,主要采用一主体与左右两腰带扣扣合设计,且主体上另外设置有一释放按钮,经由按压所述的释放按钮,可将主体与左右两腰带扣分离;或是如美国专利号第5,440,792专利案及PCT公开号WO 2005/013750 A1专利案,是采用公母扣结合的结构设计。然而上述采用主体结合腰带扣方式,不但构件较多,组装复杂,且操作不易,制造成本高;而上述另外一种采用公母扣直接扣合方式,却只结合了左右两腰带,并没有肩带或胯带的结合结构设计。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扣具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扣具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对接式扣具,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扣具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对接式扣具,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扣具,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扣具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对接式扣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不需另外设置释放按钮且同时结合腰带扣、肩带扣及胯带扣的对接式扣具,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对接式扣具,包括一公扣件及一母扣件,所述的公扣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两相对侧壁及一弹性舌板,所述的弹性舌板前端具有一凸台;所述的母扣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及两相对侧壁,所述的母扣件的顶面具有一供所述凸台扣接的开口;所述的公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其一侧壁的一第一锁扣槽,所述母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其一侧壁的一第二锁扣槽;所述的对接式扣具还包括一扣件,所述的扣件在一侧形成设有一固定销杆,所述的扣件以其固定销杆分别插入固定于所述公扣件及所述母扣件的第一及第二锁扣槽。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公扣件具有一对由一端延伸出的臂部,而所述的母扣件具有一对界定于所述顶面及底面间的第一导槽以供导引所述臂部。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公扣件的顶面及底面前端缘是呈凹弧状,且所述母扣件的顶面及底面前端缘与所述公扣件的前端缘呈互补的凸弧状。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公扣件及所述的母扣件各自具有一供腰带穿过的腰带窗口,且所述公扣件及所述母扣件的其一侧壁各自形成设有贯通至所述腰带窗口的一穿槽,所述的对接式扣具还包括可经由所述穿槽穿入所述腰带窗口的二调整块。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调整块的每一调整块具有一腰带插入口、界定所述腰带插入口一侧边的一腰带闩杆及与所述腰带闩杆相对的一对弹性臂,腰带从所述腰带插入口穿过且夹置于所述腰带闩杆及所述腰带窗口之间。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腰带窗口相反于所述穿槽方向的壁面上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是对应所述调整块的一斜角端。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扣件为一胯带扣件,所述胯带扣件具有一胯带插入口及一界定所述胯带插入口一侧边的胯带闩杆,所述胯带闩杆与所述固定销杆分别位于所述胯带插入口的两侧边。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扣件为一肩带扣件组,所述肩带扣件组具有二并列的肩带插入口及一界定所述肩带插入口一侧边的肩带闩杆,所述肩带闩杆与所述固定销杆分别位于所述肩带插入口的两侧边。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公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另一侧壁的一第三锁扣槽,所述的母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另一侧壁的一第四锁扣槽,且所述的对接式扣具包括一第一肩带扣件及一第二肩带扣件,所述第一及第二肩带扣件各自具有一固定销杆以供分别结合于所述公扣件及母扣件的第三及第四锁扣槽,且所述第一及第二肩带扣件各自具有一肩带插入口及一界定所述肩带插入口一侧边的肩带闩杆,所述肩带闩杆与所述固定销杆分别位于所述肩带插入口的两侧边。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公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另一侧壁的一第三锁扣槽,所述的母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另一侧壁的一第四锁扣槽,且所述对接式扣具包括一肩带扣件组,所述肩带扣件组具有二并列的肩带插入口及一界定所述肩带插入口一侧边的肩带闩杆,所述肩带闩杆与所述固定销杆分别位于所述肩带插入口的两侧边。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第一与第二肩带扣件的构型为镜面对称。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对接式扣具,包括一公扣件及一母扣件,所述的公扣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两相对侧壁、一对由一端延伸出的臂部以及一弹性舌板,所述弹性舌板前端具有一凸台;所述的母扣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两相对侧壁,所述母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界定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一对第一导槽以供导引所述臂部,所述母扣件的顶面具有一供所述凸台扣接的开口。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公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其一侧壁的一第一锁扣槽,所述的母扣件的顶面及所述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其一侧壁的一第二锁扣槽,且所述的对接式扣具还包括一胯带扣件,在一侧形成设有一固定销杆以其两端分别插入固定于所述公扣件及母扣件的第一及第二锁扣槽。前述的对接式扣具,其中所述的公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另一侧壁的一第三锁扣槽,所述的母扣件的顶面及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另一侧壁的一第四锁扣槽,所述的对接式扣具还包括一第一肩带扣件与一第二肩带扣件,所述第一与第二肩带扣件具有一固定销杆以供分别结合于所述公扣件与母扣件的第三及第四锁扣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接式扣具包括一公扣件、一母扣件以及一扣件,扣件可为肩带扣件组或胯带扣件。公扣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一对由一端延伸出的臂部及一弹性舌板,弹性舌板前端具有一凸台,公扣件的顶面与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一侧壁的一第一锁扣槽。母扣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及一对界定于顶面及底面间的第一导槽以供导引臂部,母扣件的顶面具有一供凸台扣接的开口,母扣件的顶面与底面间形成设有邻接一侧壁的一第二锁扣槽。扣件在一侧形成一固定销杆以其两端分别插入固定于公扣件及母扣件的第一及第二锁扣槽。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对接式扣具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舍弃了以往的主体部分,而采用左右腰带扣合的方式,且释放按钮不需另外设置而是采用与任一腰带扣一体成型的凸台,同时结合腰带扣、肩带扣及胯带扣的设计,不但组装方便、操作简单,并且还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综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