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插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8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插扣,包含一扣件,其具有二插入部,可分别插入一插座的槽穴中,每一插入部的上、下表面具有二突起,该槽穴的内表面则设有对应的凹槽,每一凹槽允许一突起嵌入,如此构成复数个锁扣点,使扣件与插座相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插扣可均匀地承受拉力,结构新颖,在超过限定拉力时即自动解除锁扣。(*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插扣,尤指一种在超过限定拉力时即自动解除锁扣的扣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织带具有数不尽的应用,常见的例子有宠物用颈圈(collar)、散步带(harness)、婴儿背袋、背包、登山袋、安全帽、凉鞋、救生衣、货物及乘客束缚等应用,而且在市场上已取得极大的成功;至于织带所以能如此广泛而成功地运用在各式商品上,则端赖于插扣。以猫用颈圈为例,因为猫具有跳上、跳下的习性,为避免在上下跳动时,颈圈被固定物体绊住,导致猫的颈部被勒紧而造成伤害。因此,猫用颈圈所配合的插扣需有自动解除锁扣的设计;易言之,在超过限定拉力(一般为10磅或5公斤左右)时,插扣会自动解除锁扣使颈圈打开,以利猫儿脱困。猫用颈圈通常被单纯地用来系挂名牌,或铃铛之类的装饰品。在图1中,表示一安全插扣分开时的外观。此一习用的安全插扣50与一般的旁开扣(side release buckle)相同,包含可相匹配的扣件51及插座52,该扣件51具有一织带连接孔53,及二侧边锁件54a和54b,并通常具有一介于二侧边锁件之间的中央构件55。该插座52包含一织带连接孔56,并具有一容纳扣件51用的槽穴57,及形成于二侧的缺口58a和58b。在扣件51完全插入插座52时,二侧边锁件54a和54b的弹性回复力可使其钩部59a和59b分别与缺口58a和58b合作,因而将扣件51和插座52相锁扣,其情况如图2所示。在施压于二侧边锁件54a和54b时,可使二侧边锁件的钩部59a和59b分别由缺口58a和58b松脱,解除扣件51和插座52的锁扣。为了使安全插扣50达到自动脱扣的目的,其二侧边锁件54a和54b的钩部59a和59b通常设计成圆弧的外形,以利和缺口58a和58b分开,这点是它不同于一般旁开扣的地方。应用在猫用颈圈以外的插扣,通常被要求可承受较大的拉力,同时不希望插扣自动解除锁扣。因为习用的安全插扣缘自于一般的旁开扣,故从结构及外观上而言,已无新奇之处。在此情况下,安全插扣在构形上似有改进的空间与需求,使安全插扣在构形上有所突破,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均匀地承受拉力的新颖的安全插扣,该安全插扣在超过限定拉力时即自动解除锁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安全插扣,包含一扣件,具有一第一及一第二插入部,每一插入部的上、下表面至少具有一突起;一第一插座,具有一织带连接孔,及一接纳第一插入部的槽穴,该槽穴的内表面具有凹槽,每一凹槽供一第一插入部的突起嵌入,使第一插座和扣件相锁扣;及一第二插座,具有一织带连接孔,及一接纳第二插入部的槽穴,该槽穴的内表面具有凹槽,每一凹槽供一第二插入部的突起嵌入,使第二插座和扣件相锁扣。形成于第一插入部的突起体积大于第二插入部的突起体积,且该体积较大的突起与该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同。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安全插扣,因为扣件的二插入部各利用四个突起与插座的四个凹槽合作,而构成四个分散在二边和上、下方的锁扣点(每一突起和一凹槽构成一锁扣点)。如此可使安全插扣受力平均。该安全插扣在超过限定拉力时即自动解除锁扣。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安全插扣的外观图,显示扣件与插座分开情形图2为习用安全插扣的剖面图,显示扣件与插座相锁扣情形图3为本技术安全插扣外观图,显示扣件与二插座相锁扣情形图4为本技术之分解图,显示扣件与二插座分开情形图5为图3的横剖面图图6为图5中的6-6的剖面图图7为图5中的7-7的剖面图,显示扣件和第一插座相锁扣情形图8为图5中的8-8的剖面图,显示扣件和第二插座相锁扣情形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手段,兹附以较佳实施例图详细说明如后图3显示一安全插扣10相锁扣时的外观,图4表示该安全插扣10分开时的细部,可供说明本创作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安全插扣10,包含一扣件20,具有形成于二端的一第一及一第二插入部21a、21b,可分别插入一插座40a或40b中(如图5所示),第一插入部21a的上、下表面分别具有二突起23a;第二插入部21b的上、下表面亦各有二突起23b;一第一插座40a,具有一设于下方的织带连接孔41a,形成供织带(图未示)第一端穿进的通路,并具有一槽穴42a,以接受扣件20的第一插入部21a插入。第一插座40a的槽穴42a上表面及下表面各有二凹槽43a;也就是说,在槽穴42a的内表面共有四个凹槽43a,每一凹槽43a允许一第一插入部21a的突起23a嵌入,如此使第一插座40a和扣件20相锁扣。图7显示第一插座40a和扣件20相锁扣的细部。一第二插座40b,具有一设于下方的织带连接孔41b(如图6所示),形成供织带(图未示)第二端穿进的通路,并具有一槽穴42b,以接受扣件20的第二插入部21b插入。第二插座40b的槽穴42b上表面及下表面亦各有二凹槽43b;也就是说,在槽穴42b的内表面共有四个凹槽43b,每一凹槽43b允许一第二插入部21b的突起23b嵌入,如此使第二插座40b和扣件20相锁扣。图8显示第二插座40b和扣件20相锁扣的细部。本技术安全插扣10,因为扣件的二插入部21a和21b各利用四个突起23a和23b与插座40a或40b的四个凹槽43a或43b合作,而构成四个分散在二边和上、下方的锁扣点(每一突起和一凹槽构成一锁扣点)。如此可使安全插扣10受力平均。本技术的另一特征是,第一插入部21a的突起23a体积大于第二插入部21b的突起23b体积;第一插座40a的凹槽43a和第二插座40b的凹槽43b形状、大小相同,且与体积较大的突起23a形状、大小相同。因此,在第一插入部21a插入第一插座40a时,该突起23a可以填满凹槽43a;第二插入部21b插入第二插座40b时,其突起23b不能填满凹槽43b。如此可使第一插入部21a与第一插座40a相锁扣后所能承受的拉力,相对大于第二插入部21b与第二插座40b相锁扣后可承受的拉力,即后者较前者容易脱扣,此设计可在安全插扣10超过限定拉力时,让第二插座40b与第二插入部21b先分开,使安全插扣10仍留在织带上;也就是说,第二插座40b留在织带的第二端,第一插座40a和扣件20同时留在织带的第一端,不致造成二插座40a和40b同时与扣件20分开,使扣件20独自脱落。事实上,第一插座40a和第二插座40b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彼此具有互换性,可接受扣件20的第一插入部21a或第二插入部21b插入,不受匹配对象固定的限制需知,因为安全插扣在稍稍承受一点拉力时就会自动解除锁扣,且通常应用在猫用颈圈或其他需要自动解扣的商品上,而颈圈圈套在猫的颈部后,即无经常解下、套上的必要,一旦需要人为操作解扣时,只要一手按住扣件20,一手稍稍用力拉动织带,就能轻易使第一插座40a或第二插座40b与扣件20分开,解除锁扣,取下颈圈。因此本创作所提供的安全插扣10,并无解扣的设计,这也是本创作异于习用安全插扣的地方。当然,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创作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含及附图中所示的全部事项应视为例示性而非限制性。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插扣,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扣件,具有一第一及一第二插入部,每一插入部的上、下表面至少具有一突起;一第一插座,具有一织带连接孔,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插扣,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扣件,具有一第一及一第二插入部,每一插入部的上、下表面至少具有一突起;    一第一插座,具有一织带连接孔,及一接纳第一插入部的槽穴,该槽穴的内表面具有凹槽,每一凹槽供一第一插入部的突起嵌入,使第一插座和扣件相锁扣;及    一第二插座,具有一织带连接孔,及一接纳第二插入部的槽穴,该槽穴的内表面具有凹槽,每一凹槽供一第二插入部的突起嵌入,使第二插座和扣件相锁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纯坚
申请(专利权)人:金晋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