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380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包括上对扣体、下对扣体和销钉,上对扣体具有上顶板、第一前对扣板和第一后对扣板,下对扣体具有下底板、第二前对扣板和第二后对扣板,上对扣体的第一前对扣板与下对扣体的第二前对扣板之间以及上对扣体的第一后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后对扣板之间在左右方向均呈间隔交错设置,第一前对扣板、第一后对扣板、第二前对扣板和第二后对扣板上均设有插孔,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对扣后,形成夹紧空间,两个铜排被夹紧于夹紧空间中,销钉插入于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上的插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对铜排的连接较可靠,无需使用其他工具和螺丝,连接操作方便。

A kind of button type copper connecto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uckle type copper connectors, including the buckle body, to buckle body and a pin, the buckle body has on the roof, the first before the first and after the buckle buckle, buckle under the body with a bottom plate, second and second of the buckle buckle, the buckle the first of the pinch plate and the buckle body second to buckle on the buckle body and the first to buckle and lower on the second on the buckle body between the gusset plate in right and left direction were staggered first before the interval, after the first buckle, buckle, buckle second before and after second th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jack of the buckle body and the buckle body to form a clamping buckle, space two bar is clamped on the clamping pin is inserted into the space, in the body and the buckle buckle body in jack.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connection of copper, without the use of other tools and screw connec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排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两块铜排的连接,需要利用工具和螺丝进行连接,连接结构不可靠,铜排容易松动,而且连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该铜排连接器结构简单,对铜排的连接较可靠,无需使用其他工具和螺丝,连接操作方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包括上对扣体、下对扣体和销钉,上对扣体具有上顶板、位于上顶板前侧的第一前对扣板和位于上顶板后侧的第一后对扣板,下对扣体具有下底板、位于下底板前侧的第二前对扣板和位于下底板后侧的第二后对扣板,上对扣体的第一前对扣板与下对扣体的第二前对扣板之间以及上对扣体的第一后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后对扣板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均呈间隔交错设置,第一前对扣板、第一后对扣板、第二前对扣板和第二后对扣板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插孔,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对扣后,上对扣体的第一前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前对扣板对扣配合形成前夹紧组合板,上对扣体的第一后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后对扣板对扣配合形成后夹紧组合板,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之间形成有夹紧空间,两个铜排被夹紧于夹紧空间中,销钉插入于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上的插孔中。进一步的,上对扣体具有三个第一前对扣板和两个第一后对扣板,下对扣体具有两个第二前对扣板和三个第二后对扣板。进一步的,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形成的夹紧空间的上部宽度小于铜排的厚度,夹紧空间的下部宽度等于铜排的厚度。进一步的,第一前对扣板的内侧面、第一后对扣板的内侧面、第二前对扣板的内侧面和第二后对扣板的内侧面上均设有防滑槽。进一步的,防滑槽的形状为V形。进一步的,所述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均是由黄铜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上对扣体和下对对扣板对扣,再通过销钉进行固定,卡住所要连接的两个铜排,夹紧效果较好,增大铜排的导电接触面积,连接时无需使用其他工具,不需要进行锁螺丝操作,连接操作方便,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扣式铜排连接器在连接两个铜排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包括上对扣体1、下对扣体2和销钉3,上对扣体1具有上顶板11、位于上顶板11前侧的第一前对扣板12和位于上顶板11后侧的第一后对扣板13,下对扣体2具有下底板21、位于下底板21前侧的第二前对扣板22和位于下底板21后侧的第二后对扣板23,上对扣体1的第一前对扣板12与下对扣体2的第二前对扣板22之间以及上对扣体1的第一后对扣板13和下对扣体2的第二后对扣板23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均呈间隔交错设置,第一前对扣板12、第一后对扣板13、第二前对扣板22和第二后对扣板23上均设有位置对应且左右贯通的插孔4,上对扣体1和下对扣体2对扣后,上对扣体1的第一前对扣板12和下对扣体2的第二前对扣板22对扣配合形成前夹紧组合板,上对扣体1的第一后对扣板13和下对扣体2的第二后对扣板23对扣配合形成后夹紧组合板,上对扣体1和下对扣体2之间形成有夹紧空间5,两个铜排7被夹紧于夹紧空间5中,销钉3插入于上对扣体1和下对扣体2上的插孔4中。进一步说,上对扣体1具有三个第一前对扣板12和两个第一后对扣板13,下对扣体2具有两个第二前对扣板22和三个第二后对扣板23。进一步说,上对扣体1和下对扣体2形成的夹紧空间5的上部宽度小于铜排7的厚度,夹紧空间5的下部宽度等于铜排7的厚度。这样的尺寸设计可以使得上对扣体1和下对扣体2对铜排7的夹紧更可靠,增大导电接触面积。进一步说,第一前对扣板12的内侧面、第一后对扣板13的内侧面、第二前对扣板22的内侧面和第二后对扣板23的内侧面上均设有防滑槽6。防滑槽6的形状为V形。防滑槽6的设计,可以进一步防止被夹紧的铜排7松动,提高夹紧效果。进一步说,上对扣体1和下对扣体2均是由黄铜制成。如图4所示,在对两个铜排7进行连接时,将一个铜排从下对扣体2的左侧方向插入到第二前对扣板22和第二后对扣板23形成的左部空间中,再将另一个铜排从下对扣体2的右侧方向插入到第二前对扣板22和第二后对扣板23形成的右部空间中。然后,将上对扣体1对扣到下对扣体2上,从而上对扣体1与下对扣体2配合形成连接结构,实现对两个铜排7的连接,再通过销钉3插入插孔4中,对整个结构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通过上对扣体1和下对扣体2形成的夹紧空间5卡住所要连接的两个铜排,夹紧效果较好,无需使用其他工具,不需要进行锁螺丝操作,连接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对扣体、下对扣体和销钉,上对扣体具有上顶板、位于上顶板前侧的第一前对扣板和位于上顶板后侧的第一后对扣板,下对扣体具有下底板、位于下底板前侧的第二前对扣板和位于下底板后侧的第二后对扣板,上对扣体的第一前对扣板与下对扣体的第二前对扣板之间以及上对扣体的第一后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后对扣板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均呈间隔交错设置,第一前对扣板、第一后对扣板、第二前对扣板和第二后对扣板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插孔,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对扣后,上对扣体的第一前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前对扣板对扣配合形成前夹紧组合板,上对扣体的第一后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后对扣板对扣配合形成后夹紧组合板,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之间形成有夹紧空间,两个铜排被夹紧于夹紧空间中,销钉插入于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上的插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对扣体、下对扣体和销钉,上对扣体具有上顶板、位于上顶板前侧的第一前对扣板和位于上顶板后侧的第一后对扣板,下对扣体具有下底板、位于下底板前侧的第二前对扣板和位于下底板后侧的第二后对扣板,上对扣体的第一前对扣板与下对扣体的第二前对扣板之间以及上对扣体的第一后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后对扣板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均呈间隔交错设置,第一前对扣板、第一后对扣板、第二前对扣板和第二后对扣板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插孔,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对扣后,上对扣体的第一前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前对扣板对扣配合形成前夹紧组合板,上对扣体的第一后对扣板和下对扣体的第二后对扣板对扣配合形成后夹紧组合板,上对扣体和下对扣体之间形成有夹紧空间,两个铜排被夹紧于夹紧空间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瑞可机柜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