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车门微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客车紧急情况逃生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车门微爆系统。
技术介绍
在以往发生的客车重大交通事故中,调查发现,在客车发动机舱内发生火灾或车厢内部发生火灾时,驾驶员第一时间内难以察觉,使得司乘人员错过了火灾初期最佳逃生时间。客车落水时,由于车厢内外水压力差太大,在车厢内浸满水之前,车门由于水压限制无法打开,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打开车门逃生。客车发生撞击事故时,驾驶员和乘客由于受伤无法顺利操作应急门打开,并且碰撞会导致车门和门框变形,导致即便司机试图按下车门按钮打开车门,或者司乘人员启动应急开门装置,都无法使得车门和车体分离,从而使得车门这样一个最快捷方便的逃生路径失去功用,应急车门逃生装置也成为摆设。而其它逃生装置,如车窗、车顶逃生口的开启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对于行动不变的老人和儿童来说难以开启,即便是正常成年人在紧急慌乱状况下也难以击碎玻璃或开启车顶逃生口。因此,紧急情况下车门的开启状况严重影响事故中司乘人员的逃生效率,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如何能使应急门在紧急情况下真正发挥应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客车车门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车门微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警报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车门传感器(1)、微爆装置(2)和控制器(3);其中,工作时,温度传感器置于车辆后部发动机舱内,检测到发动机舱内火灾时,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并接通警报器电路发出警报;烟雾传感器置于车厢内部顶盖上,检测到烟雾时,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并接通警报器电路发出警报;加速度传感器置于车厢内地板几何中心处,检测到车辆产生较大加速度时,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水位传感器置于车厢内部地板上,水位传感器在车厢内检测到水压时,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微爆装置(2)布置于车门和门框的贴合处,主体机构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车门微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警报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车门传感器(1)、微爆装置(2)和控制器(3);其中,工作时,温度传感器置于车辆后部发动机舱内,检测到发动机舱内火灾时,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并接通警报器电路发出警报;烟雾传感器置于车厢内部顶盖上,检测到烟雾时,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并接通警报器电路发出警报;加速度传感器置于车厢内地板几何中心处,检测到车辆产生较大加速度时,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水位传感器置于车厢内部地板上,水位传感器在车厢内检测到水压时,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微爆装置(2)布置于车门和门框的贴合处,主体机构嵌入车门的门框中;气动开门装置工作后,由车门传感器(1)检测车门的开启状况,当车门未能开启时,控制器发出指令接通微爆装置电路,触发电起爆器(23),微爆装置(2)的推力器件向车门施加推力,车门和车体(39)分离,车门打开,逃生通道打通;当微爆装置(2)的自动控制部分失效时,司乘人员通过微爆装置(2)自带的齿轮结构,手动打开车门,从应急门出口逃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车门微爆系统,其特征在于,警报器报警时,通过驾驶员按下开门按钮,触发气动开门装置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车门微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微爆装置(2)包括底座(15)以及通过柔性装置安装在底座(15)中心处的外壳(10),外壳(10)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吸能材料(22)、下隔离机构(12)、上隔离机构(11)和T型件(5),下隔离机构(12)是底部开孔的圆环型凹座,上隔离机构(11)是倒置的凸台,上隔离机构(11)与下隔离机构(12)之间填充有火药(24),火药(24)下方的下隔离机构(12)底部开孔处设置有电起爆器(23),电起爆器(23)的电起爆线(13)引出至外壳(10)外,T型件(5)包括底部圆盘以及垂直连接在底部圆盘上的圆柱体,圆柱体伸出至外壳(10)外,且圆柱体的伸出端垂直连接有一个圆盘(4),外壳(10)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壳体盖(8),壳体盖(8)上开设有通气孔(7),且壳体盖(8)与圆盘(4)的圆柱体上套装有主限位弹簧(6),外壳(10)的外壁上紧贴壳体盖(8)处对称焊接有两个用于车体(39)连接的安装螺钉座(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车门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强,赵轩,刘文涛,魏路路,史培龙,吴煜锴,王一博,桂贤勇,黄榕,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