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753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包括相互配合的治具一和治具二,在治具一靠近治具二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一,在治具一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一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靠近脱料条形孔一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一中的脱料块一,在环形脱料座一和治具一设有脱料条形孔一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一,在治具二靠近治具一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二,在治具二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二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靠近脱料条形孔二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二中的脱料块二,在环形脱料座二和治具二设有脱料条形孔二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二。

Hollow coil winding too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ollow coil winding tool. I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design of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hollow coil winding fixture comprises a matching fixture and a fixture, a plurality of circularly distributed stripping strip holes are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fixture near the fixture, a circular stripping seat is arranged in the fixture and a circular stripping seat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circular stripping seat near the stripping strip hole. A stripping block in the stripping hole 1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rings 1 between the annular stripping seat 1 and the stripping strip hole 1 of the control tool 1, a plurality of circumferentially distributed stripping strip holes 2 at one end of the control tool 2 near the control tool 1, and an annular stripping seat 2 within the control tool 2 and the annular stripping seat 2 near the stripping strip. One end of the hole 2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tripping blocks 2 inserted one by one in the stripping strip hole 2, and a number of spring 2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ring stripping seat 2 and the stripping strip hole 2 of the fixture 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心线圈绕线治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绕线设备机械
,涉及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
技术介绍
空心绕线机,其不仅可以提高绕线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绕线精度。绕线机在绕线时,一般设计相互配合的治具进行绕线作业,例如,左右设计的治具,或者是上下设置的治具。目前,现有的相互配合的治具,当完成绕制时,为了避免空心线圈粘连在治具上,影响后续的脱料,常规的解决方案为:在直觉表面进行镀层设计,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粘连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案还是存在粘连现象,导致脱料效率和质量(主要是线圈平面度)无法达到客户的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脱料效率且能够确保精度的空心线圈绕线治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包括相互配合的治具一和治具二,在治具一靠近治具二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一,在治具一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一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靠近脱料条形孔一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一中的脱料块一,在环形脱料座一和治具一设有脱料条形孔一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一,在治具二靠近治具一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二,在治具二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二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靠近脱料条形孔二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二中的脱料块二,在环形脱料座二和治具二设有脱料条形孔二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二。设计的脱料条形孔协同脱料块的结构,其可以实现轻松脱料,同时,由于设置的脱料条形孔,其减少了空心线圈与治具的接触面积,协同脱料块,其可以避免粘连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脱料效率和产品的加工质量。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远离脱料块一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一;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远离脱料块二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二。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治具一设有脱料条形孔一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一,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一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一,在治具一内设有环形槽一,条形散热孔一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一连通,条形散热孔一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一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一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一。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治具二设有脱料条形孔二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二,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二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二,在治具二内设有环形槽二,条形散热孔二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二连通,条形散热孔二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二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二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二。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治具一为上治具,所述的治具二为下治具,所述的上治具向下移动从而与下治具配合。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治具一内设有上治具芯,在治具一内设有下治具芯,在上治具芯的下端设有第一凹凸结构,在下治具芯的上端设有第二凹凸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相互啮合,当治具一向下靠近治具二时所述的上治具芯下端和下治具芯上端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本治具还包括空心线圈通电装置,该装置包括电压测试电路和通电加热电路,且所述的电压测试电路和通电加热电路并联设置,电压测试电路分别与空心线圈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通电加热电路分别与空心线圈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电压测试电路包括穿设在下治具内且与下治具的下治具芯电性连接的内线头电压测试棒,以及与空心线圈外线头电性连接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所述的通电加热电路包括与上治具内的上治具芯电性连接的内线头通电加热棒,以及与空心线圈外线头电性连接的外线头通电夹爪,下治具芯和上治具芯相互配合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且外线头电压测试爪与外线头通电夹爪相互配合将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内线头电压测试棒与下治具之间绝缘连接,在下治具芯上套设有下绝缘套,内线头电压测试棒的内端插于下治具芯的下通电接触孔中,内线头电压测试棒的外端伸出至下治具的周向外侧;在内线头电压测试棒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设有升降导电块且所述的升降导电块与导电块升降驱动器连接,当升降导电块上升到设定位置时所述的升降导电块与内线头电压测试棒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接触。作为另外一种方案,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治具一为左治具,所述的治具二为右治具,所述的左治具与右治具水平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在上治具或者下治具上设有移动筒,在移动筒内穿设有能够沿着移动筒轴向移动的移动杆且移动杆的任意一端伸出至移动筒的一端外,在移动杆伸出至移动筒的一端外连接有线头折弯脚,在移动筒和移动杆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所述移动杆相对移动筒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在移动杆的另一端和移动筒之间设有弹性部件且弹性部件能够迫使移动杆伸出至移动筒一端外后复位。在上述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治具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移动杆中部的限位缺口,在移动筒上穿设有内端插于所述的限位缺口内的限位销,且所述的限位销直径小于限位缺口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空心线圈绕线治具的优点在于:1、设计的脱料条形孔协同脱料块的结构,其可以实现轻松脱料,同时,由于设置的脱料条形孔,其减少了空心线圈与治具的接触面积,协同脱料块,其可以避免粘连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脱料效率和产品的加工质量。2、结构更加简单。3、使用寿命长。4、条形散热孔协同环形槽,以及通风孔结构,其可以实现对治具的散热,避免了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线圈绕制加工的效率降低,甚至发生粘连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治具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治具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电装置原理框图。图8是图1中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去除通电夹爪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头折弯结构剖视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头折弯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头折弯状态示意图。图中,移动筒A1、上方形筒A11、圆形筒A12、移动杆A2、限位缺口A21、线头折弯脚A3、主体片A31、弯折片A32、弹性部件A4、限位销A5、悬臂式驱动螺栓A6、螺母A61、电压测试电路B1、下治具芯B11、下绝缘套B111、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下通电接触孔B121、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外线头电压棒插入孔B131、升降导电块B14、导电块升降驱动器B15、升降绝缘座B16、通电加热棒B17、通电加热电路B2、上治具芯B21、内线头通电加热棒B22、外线头通电夹爪B23、外线头通电棒插入孔B231、平移驱动装置B24、气爪驱动器B25、空心线圈Ba、治具一C1、脱料条形孔一C11、脱料驱动环一C111、脱料驱动气缸一C112、环形脱料座一C12、脱料块一C13、弹簧一C14、脱料接触杆一C15、条形散热孔一C16、通风孔一C17、治具二C2、脱料条形孔二C21、脱料驱动环二C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包括相互配合的治具一(C1)和治具二(C2),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一(C1)靠近治具二(C2)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一(C11),在治具一(C1)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一(C12)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C12)靠近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一(C11)中的脱料块一(C13),在环形脱料座一(C12)和治具一(C1)设有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一(C14),在治具二(C2)靠近治具一(C1)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二(C21),在治具二(C2)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二(C22)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C22)靠近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二(C21)中的脱料块二(C23),在环形脱料座二(C22)和治具二(C2)设有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二(C24)。

【技术特征摘要】
1.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包括相互配合的治具一(C1)和治具二(C2),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一(C1)靠近治具二(C2)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一(C11),在治具一(C1)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一(C12)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C12)靠近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一(C11)中的脱料块一(C13),在环形脱料座一(C12)和治具一(C1)设有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一(C14),在治具二(C2)靠近治具一(C1)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二(C21),在治具二(C2)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二(C22)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C22)靠近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二(C21)中的脱料块二(C23),在环形脱料座二(C22)和治具二(C2)设有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二(C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C12)远离脱料块一(C13)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一(C15);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C22)远离脱料块二(C23)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二(C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一(C1)设有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一(C16),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一(C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一(C16),在治具一(C1)内设有环形槽一,条形散热孔一(C16)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一连通,条形散热孔一(C16)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一(C1)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一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一(C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二(C2)设有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二(C26),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二(C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二(C26),在治具二(C2)内设有环形槽二,条形散热孔二(C26)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二连通,条形散热孔二(C26)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二(C2)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二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二(C27)。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一(C1)为上治具,所述的治具二(C2)为下治具,所述的上治具向下移动从而与下治具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一(C1)内设有上治具芯(B21),在治具一(C1)内设有下治具芯(B11),在上治具芯的下端设有第一凹凸结构,在下治具芯的上端设有第二凹凸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相互啮合,当治具一(C1)向下靠近治具二时所述的上治具芯下端和下治具芯上端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锋范建良冯丙刘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