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28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包括第一底座和传动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方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顶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之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左侧设有电机,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之间设有绕线轴,所述滑轨对称设置两滑槽,所述滑槽匹配连接滑块,所述滑槽内对称设置两滑道,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滑道上,所述滑道呈下凹圆弧形,滑道的弧度小于半圆的弧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结构优化,运行噪音小,可有效提高绕线成品质量。

A fully automatic transformer coil wi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nd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transformer coil wi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ase and a driving shaft. A sliding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first base, and a sliding block is connected on the top of the sliding rail. The slid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ase, and a bearing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econd base. A transmission shaft is arranged between bearings, a motor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 positioning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 winding shaf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ositioning sleeves, two slid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between the slides, the slides match and connect the slides, two slid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slides, and a pulle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lides. The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slide way, and the slide way is concave arc, and the arc of the slideway is smaller than the arc of the semicircl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automatic transformer coil winding machin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optimized structure, low running noise and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winding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绕线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
技术介绍
绕线机:顾名思义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就需要用到绕线机。例如:各种电动机,日光灯镇流器,各种大小变压器,电视机。收音机用的中周、电感线圈,行输出变压器(高压包),电子点火器、灭蚊器上的高压线圈,喇叭,耳机,麦克风的音圈,各种电焊机等不能一一举例,这些里面的线圈都需要用绕线机来绕。纺织行业多用棉纱线,人造纤维线等绕制各种适合纺织机用的纱团、绽这些都需要用一款绕线机来绕。目前大部分企业中对于电容、电阻、电感等电子元件的线脚的缠线都是通过工人的手工操作完成,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生产要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689705.3的专利文件中揭示的绕线机,其可以实现自动化绕线,但是结构仍然存在不足,例如滑块移动时噪音大,碰到质地较软的线材时容易导致材料弯曲变形,在传送过程中,由于有摩擦存在容易损坏漆包线的绝缘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包括第一底座和传动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方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顶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之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左侧设有电机,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之间设有绕线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左侧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左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右侧,所述第三支架顶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二支架下方设有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左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有铡刀槽,所述铡刀槽上铰接有铡刀,所述铡刀槽左侧设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右侧设有贯穿铡刀槽的过线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顶部铰接于铡刀上,所述滑轨对称设置两滑槽,所述滑槽匹配连接滑块,所述滑槽内对称设置两滑道,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滑道上,所述滑道呈下凹圆弧形,滑道的弧度小于半圆的弧度。优选地,所述放线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直角底座以及与直角底座竖直部分上端连接的调节部,驱动电机固定在直角底座水平面上。优选地,所述直角底座竖直部分外侧设置有送线滚轮,送线滚轮通过主轴与固定在直角底座内侧水平面上驱动电机的旋转轴连接。优选地,所述调节部下端外侧与直角底座相连处形成有导线槽,导线槽出口处在直角底座一侧安装有成型头。优选地,所述调节部上端设置有调节旋钮,调节部在直角底座的送线滚轮上方设置有压头。优选地,所述送线滚轮与调节部的数量为二,呈阵列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的滑轨对称设置两滑槽,所述滑槽用于匹配连接滑块,所述滑槽内对称设置两滑道,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滑道上,所述滑道呈下凹圆弧形,滑块来回移动时可大大降低摩擦产生的噪音,也进一步保证了来回绕线的流畅性;所述滑道的弧度小于半圆的弧度,即可保证滑轮不偏出滑道,又能最大程度降低滑轮与滑道的摩擦,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噪音;所述放线装置可以实现送料时准确导向,防止送料时左右摆动,采用滚动式接触方式,减少送料过程中产生的阻力以及减少摩擦对漆包线的绝缘层的损坏,有效提高了绕线成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的滑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的放线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包括第一底座1和传动轴7,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设有滑轨2,所述滑轨2上方滑动连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顶部设有第二底座4,所述第二底座4顶部设有轴承6,所述轴承6之间设有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左侧设有电机5,所述传动轴7上设有定位套19,所述定位套19上设有固定螺钉8,所述定位套19之间设有绕线轴20,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18,所述第三支架18左侧设有第一电动推杆13,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3左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4右侧,所述第三支架18顶部设有第二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1顶部设有控制器12,所述第二支架11下方设有放线装置10,所述放线装置10左侧设有第一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9底部设有铡刀槽16,所述铡刀槽16上铰接有铡刀17,所述铡刀槽16左侧设有第二电动推杆14,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4右侧设有贯穿铡刀槽16的过线孔15,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4顶部铰接于铡刀17上,所述电机5、第一电动推杆13和第二电动推杆14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所述定位套19为锥形,所述绕线轴20左右均设有挡圈。工作原理:当控制器12控制电机5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7上的绕线轴20转动,进行绕线工作,控制器12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3伸缩从而带动绕线装置在滑轨2上左右移动,使得线能均匀的缠绕在绕线轴20上,当缠绕在绕线轴20上的线达到要求后,控制器12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4收缩,从而带动铡刀17运动,进而截断线。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一些列的结构可以实现绕线机的自动绕线功能,适合推广。所述滑轨2对称设置两滑槽21,所述滑槽21用于匹配连接滑块3。所述滑槽21内对称设置两滑道22,所述滑块3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滑道22上。所述滑道22呈下凹圆弧形,滑块3来回移动时可大大降低摩擦产生的噪音,也进一步保证了来回绕线的流畅性。所述滑道22的弧度小于半圆的弧度,即可保证滑轮不偏出滑道22,又能最大程度降低滑轮与滑道22的摩擦,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噪音。所述放线装置10包括驱动电机101、直角底座102以及与直角底座102竖直部分上端连接的调节部103,驱动电机101用支架固定在直角底座102水平面上;直角底座102竖直部分外侧设置有送线滚轮104;送线滚轮104通过主轴与固定在直角底座102内侧水平面上驱动电机101的旋转轴连接;调节部103下端外侧与直角底座102相连处形成有导线槽105;导线槽105出口处在直角底座102一侧安装有成型头106;调节部103上端设置有调节旋钮107,调节部103在直角底座102的送线滚轮104上方设置有压头108;调节旋钮107通过挤压压板调节控制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和传动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方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顶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之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左侧设有电机,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之间设有绕线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左侧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左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右侧,所述第三支架顶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二支架下方设有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左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有铡刀槽,所述铡刀槽上铰接有铡刀,所述铡刀槽左侧设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右侧设有贯穿铡刀槽的过线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顶部铰接于铡刀上;所述滑轨对称设置两滑槽,所述滑槽匹配连接滑块,所述滑槽内对称设置两滑道,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滑道上;所述滑道呈下凹圆弧形,滑道的弧度小于半圆的弧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互感器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和传动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方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顶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之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左侧设有电机,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之间设有绕线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左侧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左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右侧,所述第三支架顶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二支架下方设有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左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有铡刀槽,所述铡刀槽上铰接有铡刀,所述铡刀槽左侧设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右侧设有贯穿铡刀槽的过线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顶部铰接于铡刀上;所述滑轨对称设置两滑槽,所述滑槽匹配连接滑块,所述滑槽内对称设置两滑道,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登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纳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