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放料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59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控放料漏斗,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原料斗,所述原料斗具有漏斗状结构,上端具有放料口,下端具有多个对称分布的出料口,所述每个出料口处设有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原料在出料口处的放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控放料漏斗,可由单人独立操作完成,提高了装袋效率,而且结构简单轻便,利于人工移动,对产品适应性强。

A self controlled discharge hopp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feeding funnel,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the bracket is fixed with a raw material hopper, the raw material hopper has a funnel-shaped structure, the upper end has a feeding port, and the lower end has a plurality of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outlets. The control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each outlet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of raw materials at the outlet. The automatic feeding funnel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operated independently by a single person, and the pack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light, 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manual movement and has strong adaptability to the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控放料漏斗
本技术涉及食品包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控放料漏斗。
技术介绍
在食品加工企业,产品品种繁多在食品小袋包装中自动包装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动包装机照价高昂,少则十几万多也则上百万,再则自动包装机不是万能的,它对产品的表面形状,体积及重量等都有严格要求,不是每台机器都能包装所有产品,也不是所有产品都能用设备去包装,还有,一些量少又分散的产品也只能用人工包装来完成。人工包装时,只能采用放料漏斗完成,食品包装用放料漏斗如图1所示,在装袋时需两人配合,一人装料一人持袋,协同完成,缺一不可,此种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控放料漏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包装,提高了食品包装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控放料漏斗,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原料斗,所述原料斗具有漏斗状结构,上端具有放料口,下端具有多个对称分布的出料口,所述每个出料口处设有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原料在出料口处的放出。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控制门、挡板及连接板,所述控制杆有两根,位于出料口的两侧,两根控制杆之间连接有主动转轴及连接杆,所述两根控制杆可随主动转轴转动,连接杆实现了两根控制杆的同步转动,所述控制杆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控制门的上端,所述控制门与从动转轴连接,可随从动转轴转动,控制出料口的关闭和打开,所述出料口上位于控制门的对侧设有挡板,挡板与控制门共同作用,对出料口进行关闭。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轴与带座轴承连接,所述带座轴承固定在出料口的侧壁上,所述从动转轴与带座轴承连接,所述带座轴承固定在出料口的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设有手柄,可通过手柄进行手动控制主动转轴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主动转轴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置电子秤,用于显示包装原料的重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自控放料漏斗,可由单人独立操作完成,能够使每个人按自己的节奏稳步生产提高了装袋效率。2.本技术的自控放料漏斗,结构简单轻便,利于人工移动,对产品适应性强,适用于应用现有包装漏斗的所有产品。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现有放料漏斗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1中B向视图;图5是本技术放料漏斗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1.支架,2.原料斗,21.放料口,22.出料口,3.控制杆,4.控制门,5.挡板,6.连接板,7.电子秤,8.主动转轴,9.连接杆,10.从动转轴,11.第一带座轴承,12.第二带座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食品包装用漏斗,在装袋时需两人配合,一人装料一人持袋,协同完成,缺一不可,此种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自控放料漏斗。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一种自控放料漏斗,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原料斗2,所述原料斗具有漏斗状结构,上端具有放料口21,下端具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出料口22,所述出料口截面为正方形,所述两个出料口处均设有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原料在出料口处的放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3、控制门4、挡板5及连接板6,所述控制杆有两根,位于出料口的两侧,两根控制杆之间连接有主动转轴8及连接杆9,所述两根控制杆可随主动转轴转动,连接杆实现了两根控制杆的同步转动,所述控制杆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控制门的上端,所述控制门与从动转轴10连接,可随从动转轴转动,控制出料口的关闭和打开,所述出料口上位于控制门的对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端固定与出料口的侧壁端面上,挡板与控制门共同作用,对出料口进行关闭。所述主动转轴与第一带座轴承11连接,所述带座轴承通过螺栓固定在出料口侧壁上,所述从动转轴与第二带座轴承12连接,所述第二带座轴承通过螺栓固定在出料口的侧壁上。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设有手柄,可通过手柄进行手动控制主动转轴的转动。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用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通过电机控制主动转轴的转动。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置电子秤7,用于显示包装原料的重量。本技术的自控放料漏斗工作时,预先控制控制杆,使控制门与挡板关闭出料口,将待包装原料通过放料口放入原料斗中,将包装袋放置于电子秤上,并使控制杆及控制门的下端套入袋口中,驱动控制杆转动,控制杆通过连接板带动控制门转动,控制门打开出料口,待包装料落入包装袋中,电子秤实时显示重量,达到指定重量后通过控制杆控制控制门,关闭出料口即可。本技术的自控放料漏斗,可以设置四个或更多的出料口,形成一人加料,多人分装的工作形式,解决了分装时需要两人协同操作的问题,能够使每个人按自己的节奏稳步生产。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控放料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原料斗,所述原料斗具有漏斗状结构,上端具有放料口,下端具有多个对称分布的出料口,所述每个出料口处设有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原料在出料口处的放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控放料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原料斗,所述原料斗具有漏斗状结构,上端具有放料口,下端具有多个对称分布的出料口,所述每个出料口处设有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原料在出料口处的放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控放料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控制门、挡板及连接板,所述控制杆有两根,位于出料口的两侧,两根控制杆之间连接有主动转轴及连接杆,所述两根控制杆可随主动转轴转动,连接杆实现了两根控制杆的同步转动,所述控制杆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控制门的上端,所述控制门与从动转轴连接,可随从动转轴转动,控制出料口的关闭和打开,所述出料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尧王彦蕾任国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