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05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它包括安装壳、第一摆杆、第二摆杆、输入轴、第三摆杆、输出轴,人们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变速器时,首先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来调节第一摆杆靠近第二摆杆一端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间距;然后驱动输入轴转动,输入轴会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就会带动第一摆杆绕着驱动套的轴线转动;第一摆杆转动带动第二摆杆摆动;第二摆杆摆动带动弧形驱动板绕着固定轴摆动;弧形驱动板摆动就会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该变速器通过四连杆传动来实现变速;其设计结构简单,更换方便;且使用范围较广。

A simple transmission based on four link transmiss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mission, an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simple transmission based on four-bar transmission, which comprises a mounting case, a first swing bar, a second swing bar, an input shaft, a third swing bar and an output shaft. When a transmission designed by the invention is used, the first swing bar is adjusted to approach the first swing bar by adjusting the first adjusting bar. The distance between one end of the second pendulum bar and the second adjusting bar; then the input shaft is driven to rotate, and the input shaft drives the first gear to rotate; the first gear to rotate drives the fourth gear to rotate; the fourth gear to rotate drives the first swing bar to rotate around the axis of the driving sleeve; the first swing bar to rotate drives the second swing bar; and the second swing bar to rotate. The oscillation drives the arc drive plate to oscillate around the fixed shaft; the oscillation of the arc drive plate will drive the second gear to rotate; the second gear to rotate the output shaft to rotate; the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four-bar transmission to achieve speed change; its design is simple, easy to replace; and the use of a wide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
技术介绍
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目前变速器内部常使用多个齿轮来实现变速;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结构复杂且易损坏;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所以设计一种简易的变速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壳、第一摆杆、第二摆杆、输入轴、导向驱动杆、第一齿轮、第三摆杆、第二齿轮、输出轴、输入轴孔、调节轴孔、输出轴孔、固定连接、销钉、第四齿轮、固定轴、弧形驱动板、销孔、第三齿轮、双向超越离合器、驱动套、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方形槽、导向槽、调节槽、调节块、固定轴套、导块、调节连接板,其中安装壳的一侧面上开有与内侧相通的输入轴孔、输出轴孔和调节轴孔;调节轴孔靠近输入轴孔;输入轴通过输入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输入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外两侧;第一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位于安装壳内的一端。固定轴套通过调节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且固定轴套的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外两侧;驱动套嵌套安装在固定轴套的外圆面上,且驱动轴套位于安装壳内侧;第四齿轮安装在驱动轴套的一端,且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导向驱动杆的一端安装在驱动轴套另一端的外圆面上。第一调节杆嵌套安装在固定轴套的内圆面上,且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位于安装壳外侧;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双向超越离合器,且双向超越离合器的输入轴与第一调节杆连接;第二调节杆通过固定连接安装在固定轴套上,且第二调节杆位于安装壳内侧;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双向超越离合器的输出轴连接;调节块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调节块安装在第二调节杆上;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第一摆杆的一端开有贯通的销孔;第一摆杆的一侧面上开有方形槽;方形槽靠近外侧一端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槽;方形槽远离外侧一端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调节槽;两个调节槽中其中一个调节槽的底侧面上具有齿牙;第一摆杆未开有销孔一端且开有方形槽的侧面上安装有调节连接板;调节连接板远离第一摆杆的一端具有圆形孔;第一摆杆通过调节连接板上的圆形孔和驱动调节杆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第一摆杆上的两个导向槽与调节块上所安装的两个导块配合;第一摆杆上具有齿牙的调节槽通过其上的齿牙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摆杆的两端均开有一个贯通的销孔;第二摆杆的一端通过销钉安装在第一摆杆上,且第二摆杆上的销孔、第一摆杆上的销孔和销钉相互配合,销钉贯穿第二摆杆上对应的销孔与第一摆杆上的销孔。固定轴的一端安装在安装壳的内侧面上;第三摆杆的两端均开有一个贯通的销孔;第三摆杆通过其一端的销孔安装在固定轴上;第三摆杆的另一端通过销钉安装在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且第三摆杆上的销孔、第二摆杆上的销孔和销钉相互配合,销钉贯穿第二摆杆上对应的销孔与第三摆杆上的销孔;弧形驱动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摆杆安装有第三摆杆的一端;弧形驱动板的内弧面上具有齿牙。输出轴通过输出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且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外两侧;第二齿轮通过单向环安装在输出轴上,且第二齿轮位于安装壳内侧;第二齿轮与弧形驱动板啮合。单向环的作用是可以保证输出轴的单向转动。上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三摆杆和第三摆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虚拟杆组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第一摆杆上靠近第二摆杆一端到第二调节杆之间的杆为短杆;第三摆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虚拟杆为机架;第三摆杆为摆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摆杆和第一摆杆之间贯穿的销钉通过轴承与第二摆杆和第一摆杆上对应的销孔配合;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之间贯穿的销钉通过轴承与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上对应的销孔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在工作过程中第二摆杆的长度和第一摆杆上靠近第二摆杆一端到第二调节杆的距离之和小于第三摆杆的长度和固定轴轴线到第二调节杆轴线之间最短距离的距离之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固定轴与第三摆杆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形驱动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摆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形驱动板的摆动中心在固定轴的轴线上。本专利技术中输入轴通过输入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一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位于安装壳内的一端;固定轴套通过调节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驱动套嵌套安装在固定轴套的外圆面上;第四齿轮安装在驱动轴套的一端,且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导向驱动杆的一端安装在驱动轴套另一端的外圆面上;第一调节杆嵌套安装在固定轴套的内圆面上;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双向超越离合器,且双向超越离合器的输入轴与第一调节杆连接;第二调节杆通过固定连接安装在固定轴套上;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双向超越离合器的输出轴连接;调节块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调节块安装在第二调节杆上;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第一摆杆未开有销孔一端且开有方形槽的侧面上安装有调节连接板;第一摆杆通过调节连接板上的圆形孔和驱动调节杆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第一摆杆上的两个导向槽与调节块上所安装的两个导块配合;第一摆杆上具有齿牙的调节槽通过其上的齿牙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摆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摆杆上;固定轴的一端安装在安装壳的内侧面上;第三摆杆通过其一端的销孔安装在固定轴上;第三摆杆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弧形驱动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摆杆安装有第三摆杆的一端;弧形驱动板的内弧面上具有齿牙;输出轴通过输出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二齿轮安装在输出轴上;第二齿轮与弧形驱动板啮合。当输入轴转动时,输入轴会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驱动套转动;驱动套转动带动导向驱动杆绕着驱动套的轴线转动;导向驱动杆转动带动调节连接板绕着驱动套的轴线转动;调节连接板转动带动第一摆杆绕着驱动套的轴线转动;第一摆杆转动带动第二摆杆摆动;第二摆杆摆动一方面带动第三摆杆绕着固定轴摆动;第二摆杆摆动另一方面带动弧形驱动板绕着固定轴摆动;弧形驱动板摆动就会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即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转动;本专利技术中驱动第一调节杆转动;第一调节杆就会通过双向超越离合器带动第二调节杆转动;第二调节杆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由于第一摆杆上具有齿牙的调节槽通过其上的齿牙与第三齿轮啮合,且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调节杆上;第二调节杆通过固定连接固定安装在固定轴套上,固定轴套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三齿轮在上下位置上处于静止;所以第三齿轮转动就会使得第一摆杆上下移动;通过调节第一摆杆的上下移动可以调节第一摆杆靠近第二摆杆一端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间距;因为四连杆传动原理,改变第一摆杆靠近第二摆杆一端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间距可以改变第一摆杆在摆动过程中在摆动同一角度的情况下,第一摆杆传递到第二摆杆上的摆动幅度;即可以改变输出轴的转动速度;当第一摆杆靠近第二摆杆一端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间距加大时,通过输入轴传递到第二摆杆上的摆动幅度就会加大;进而使得第三摆杆的摆动幅度加大;即弧形驱动板摆动幅度加大,输出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壳、第一摆杆、第二摆杆、输入轴、导向驱动杆、第一齿轮、第三摆杆、第二齿轮、输出轴、输入轴孔、调节轴孔、输出轴孔、固定连接、销钉、第四齿轮、固定轴、弧形驱动板、销孔、第三齿轮、双向超越离合器、驱动套、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方形槽、导向槽、调节槽、调节块、固定轴套、导块、调节连接板,其中安装壳的一侧面上开有与内侧相通的输入轴孔、输出轴孔和调节轴孔;调节轴孔靠近输入轴孔;输入轴通过输入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输入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外两侧;第一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位于安装壳内的一端;固定轴套通过调节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且固定轴套的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外两侧;驱动套嵌套安装在固定轴套的外圆面上,且驱动轴套位于安装壳内侧;第四齿轮安装在驱动轴套的一端,且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导向驱动杆的一端安装在驱动轴套另一端的外圆面上;第一调节杆嵌套安装在固定轴套的内圆面上,且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位于安装壳外侧;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双向超越离合器,且双向超越离合器的输入轴与第一调节杆连接;第二调节杆通过固定连接安装在固定轴套上,且第二调节杆位于安装壳内侧;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双向超越离合器的输出轴连接;调节块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调节块安装在第二调节杆上;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第一摆杆的一端开有贯通的销孔;第一摆杆的一侧面上开有方形槽;方形槽靠近外侧一端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槽;方形槽远离外侧一端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调节槽;两个调节槽中其中一个调节槽的底侧面上具有齿牙;第一摆杆未开有销孔一端且开有方形槽的侧面上安装有调节连接板;调节连接板远离第一摆杆的一端具有圆形孔;第一摆杆通过调节连接板上的圆形孔和驱动调节杆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第一摆杆上的两个导向槽与调节块上所安装的两个导块配合;第一摆杆上具有齿牙的调节槽通过其上的齿牙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摆杆的两端均开有一个贯通的销孔;第二摆杆的一端通过销钉安装在第一摆杆上,且第二摆杆上的销孔、第一摆杆上的销孔和销钉相互配合,销钉贯穿第二摆杆上对应的销孔与第一摆杆上的销孔;固定轴的一端安装在安装壳的内侧面上;第三摆杆的两端均开有一个贯通的销孔;第三摆杆通过其一端的销孔安装在固定轴上;第三摆杆的另一端通过销钉安装在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且第三摆杆上的销孔、第二摆杆上的销孔和销钉相互配合,销钉贯穿第二摆杆上对应的销孔与第三摆杆上的销孔;弧形驱动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摆杆安装有第三摆杆的一端;弧形驱动板的内弧面上具有齿牙;输出轴通过输出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且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外两侧;第二齿轮通过单向环安装在输出轴上,且第二齿轮位于安装壳内侧;第二齿轮与弧形驱动板啮合;上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三摆杆和第三摆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虚拟杆组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第一摆杆上靠近第二摆杆一端到第二调节杆之间的杆为短杆;第三摆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虚拟杆为机架;第三摆杆为摆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四连杆传动的简易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壳、第一摆杆、第二摆杆、输入轴、导向驱动杆、第一齿轮、第三摆杆、第二齿轮、输出轴、输入轴孔、调节轴孔、输出轴孔、固定连接、销钉、第四齿轮、固定轴、弧形驱动板、销孔、第三齿轮、双向超越离合器、驱动套、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方形槽、导向槽、调节槽、调节块、固定轴套、导块、调节连接板,其中安装壳的一侧面上开有与内侧相通的输入轴孔、输出轴孔和调节轴孔;调节轴孔靠近输入轴孔;输入轴通过输入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输入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外两侧;第一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位于安装壳内的一端;固定轴套通过调节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且固定轴套的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外两侧;驱动套嵌套安装在固定轴套的外圆面上,且驱动轴套位于安装壳内侧;第四齿轮安装在驱动轴套的一端,且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导向驱动杆的一端安装在驱动轴套另一端的外圆面上;第一调节杆嵌套安装在固定轴套的内圆面上,且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位于安装壳外侧;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双向超越离合器,且双向超越离合器的输入轴与第一调节杆连接;第二调节杆通过固定连接安装在固定轴套上,且第二调节杆位于安装壳内侧;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双向超越离合器的输出轴连接;调节块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调节块安装在第二调节杆上;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第一摆杆的一端开有贯通的销孔;第一摆杆的一侧面上开有方形槽;方形槽靠近外侧一端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槽;方形槽远离外侧一端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调节槽;两个调节槽中其中一个调节槽的底侧面上具有齿牙;第一摆杆未开有销孔一端且开有方形槽的侧面上安装有调节连接板;调节连接板远离第一摆杆的一端具有圆形孔;第一摆杆通过调节连接板上的圆形孔和驱动调节杆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第一摆杆上的两个导向槽与调节块上所安装的两个导块配合;第一摆杆上具有齿牙的调节槽通过其上的齿牙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摆杆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臻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