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骥远专利>正文

旋混滚筒红外辐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763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混滚筒红外辐射器,它含有兼作整机外壳的滚筒,滚筒中轴线处的旋混管,旋混管外表面固定的整焰块、定位铁、整流键及固定螺栓,在封闭式的滚筒内,两相邻整焰块之间旋混管的表面上三行喷气孔使三个燃烧室火焰温度高,可调整对滚筒加热均匀不变形,织物在滚筒外表滑过即可较理想的完成烧火任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红外发射力强,发射率高,还可广泛用于烘燥、脱水等工艺加工中。(*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烧设备,具体涉及的是用于织物染整过程中烧毛、烘烤、脱水等适用的旋混红外辐射器。在专利文献中“烧毛”装置已有不少,仅本专利技术人已申请此项专利数件,但多是明火直接烧织物表面绒毛,在织物染整加工过程中利用高温、高强度的红外辐射波来实现“烧毛”任务报导的不多,本人94年10月14日申请号为94235544X《旋混红外辐射器》是最近的相关文献,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辐射面积,火焰强度以及其均匀性不够理想,为此本人经多次试验和修改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避免织物直接接触高温火焰,又能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烧毛”加工任务的旋混滚筒红外辐射器。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一种旋混红外辐射器,包括兼作整机外壳的滚筒(1)、整焰块(2),位于滚筒(1)中心部位的旋混管(5)其具体结构特点为①滚筒(1)为圆筒形状,并兼作整机的外壳,滚筒(1)的内腔中心线上设有一根旋混管(5),滚筒(1)的左端套在圆盘堵(20)上,右端套在灯笼连接架(21)上;旋混管(5)的左端固定在圆盘堵(20)的下方,其右端固定在灯笼连接架(21)的下方;②旋混管(5)的外表面沿轴向均匀分布固定有三条整焰块(2),每两条相邻的整焰块(2)侧壁之间形成空腔,此三条空腔与整焰块(2)外壁与滚筒(1)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连为一体组成燃烧室;整焰块(2)侧壁间空腔底部的旋混管(5)的管壁上设一行至少3个以上的整流键(3),每个整流键(3)的横向两旁管壁上各设有一个透过管壁的喷气孔(7)。本技术优点很多,由于用滚筒代替了本人94年10月14日申请的专利弧形的辐射板,火焰是由滚筒中心旋混管表面的6排数个喷气孔中喷出来的燃烧气,通过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在整个滚筒内壁及整焰块之间的圆环空间(即第三燃烧室强烈可调的均匀燃烧,当滚筒与织物运行方向呈反向缓慢运动时,更加扩大了织物与滚筒表面的接触面积,完全彻底实现了织物“烧毛”而又不直接接触火焰的理想设计。附图1为旋混滚筒红外辐射器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旋混滚筒红外辐射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及实施例1为滚筒,2为整焰块,3为整流键,4为扇形定位铁,5为旋混管,6为螺栓,7为喷气孔,8为第一燃烧室,9为第二燃烧室,10为第三燃烧室,11为螺塞,12为压紧环,13为密封胶圈,14为进气管,15为左端盖,16为旋混器,17为旋混套,18为挡圈,19为旋塞,20为圆盘堵,21为灯笼连接架,22为螺栓,23为堵盖,24为螺栓,25为石棉垫,26为右端排气筒,27为排气孔。从附图1可知,本辐射器主视剖面结构为滚筒(1)即作为辐射器的外壳,圆形,滚筒(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旋混管(5),旋混管(5)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扇形定位铁(4),用螺栓(6)把扇形定位铁(4)固定在旋混管(5)上,扇形定位铁又把整焰块(2)固定在旋混管(5)上,每块整焰块(2)相邻两壁之间形成花瓶状,靠近旋混管(5)外壁的花瓶底部空间称第一燃烧室(8),花瓶肚的空间为第二燃烧室(9),花瓶口外即整焰块(2)与滚筒(1)之间的圆环形,空间为第三燃烧室(10),第一燃烧室(8)底处的旋混管(5)壁上装有整流键(3)直通旋混管(5)的内壁,整流健(3)的两旁各开一个喷气孔(7)使旋混管(5)与第一燃烧室(8)相连通,由以上可知旋混管(5)中的混合气通过喷气孔(3)进入燃烧室(8)、(9)及(10),形成火焰圈均匀烧烤滚筒(1)的内壁,使滚筒(1)的外壁表面达到所要“烧毛”的温度要求。由附图2可知,进气管(14)被螺塞(11)固定在进气管(14)的左端盖(15)的体腔内,为了防止燃烧气泄漏又在左端盖(15)与进气管(14)之间加装上密封圈(13)和压紧环(12),在左端盖(15)的体内还设有一个挡圈(18)限制旋混器(16)和旋混套(17)的位置,用螺栓(24)把左端盖(15)固定在圆盘堵(20)上圆盘堵(20)的中心有一根旋混管(5),用旋塞(19)把旋混管(5)的一端旋紧在圆盘堵(20)上,旋混管(5)的另一端穿过灯笼连接架(21)被堵盖(23)紧紧固定在灯笼连接架(21)上,右端排气管(26)被螺栓(24)固定在灯笼连接架(21)右边的外圆上。从附图2可知,整焰块(2)为均匀分部在旋混管(5)表面轴向上的三个大条形块,固定整焰块(2)的扇形定位铁(4)也是沿旋混管轴向外表面上的三条长块,固定定位铁(4)的固定螺栓(6)也是三行数个螺栓,花瓶状的燃烧室(8)、(9)及环状空腔(10)也是沿旋混管(5)外表面的三条空腔,相应的也在设三行多个整流键(3)和配有其两旁的二行多个整流键的喷气孔(7);若在旋混管(5)外表面做成二条整焰块(2)或3条均可,或4条、5条至10条或更多条整焰块(2)也行,相应的也要配成2条、3条、4条、5条至10条或更多条固定整焰块(2)的定位元件(4)和相应的固定螺栓(6)相应的整流键(3)及相应整流键两旁的喷气孔(7)。整焰块(2)直接固定在旋混管(5)外壁即可,把整焰块(2)套接固定在定位铁(4)上,再把定位铁(4)焊在旋混管(5)外壁上也可用固定螺栓(7)将定位铁(4)紧固在旋混管(5)上也行,定位铁(4)为扇形为好,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能在旋混管(5)外固定整焰块(2)即可。相邻两整焰块(2)侧壁之间形成的花瓶状燃烧室为好,其它形状的燃烧室也可以只要能保证滚筒(1)与整焰块(2)之间环状燃烧室(10)燃烧充分,对滚筒(1)加温高而均匀,可调整就好。参照附图1及2说明工作过程如下燃烧室与空气经充分混合由进气管(4)进入左端盖(15)的空腔内,然后经旋混套(17)和旋混器(16)进入旋混管(5)内,经三次混合燃烧气经旋混管(5)上的三排喷气孔(7)直接进入第二燃烧室(9)和第一燃烧室(8)中,并在第三燃烧室(10)中充分燃烧形成一条穿透力很强又很均匀的火焰,滚筒(1)被加热到所需温度时,织物在滚筒(1)的圆弧表面滑过,即可完成“烧毛”的加工任务,燃烧中产生的少量废气由排气孔(27)进入右端排气筒(26)并排出辐射器体外。喷气孔(7)出口向整流键(3)倾斜较好。本技术燃烧效率高,也同样可用于烘燥、脱水等工艺中。权利要求1.一种旋混套筒红外辐射器包含有外壳、整焰块、旋混管,其特征在于①滚筒(1)为圆筒形状,并兼作整机的外壳,滚筒(1)的内腔中心线上设有一根旋混管(5),滚筒(1)的左端套在圆盘堵(20)上,右端套在灯笼连接架(21)上;旋混管(5)的左端固定在圆盘堵(20)的下方,其右端固定在灯笼连接架(21)的下方;②旋混管(5)的外表面沿轴向均匀分布固定有三条整焰块(2),每两条相邻的整焰块(2)侧壁之间形成空腔,此三条空腔与整焰块(2)的外壁与滚筒(1)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连为一体组成燃烧室;整焰块(2)侧壁间空腔底部的旋混管(5)的管壁上设一行至少3个以上的整流键(3),每个整流键(3)的横向两旁管壁上各设有一个透过管壁的喷气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混滚筒红外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沿旋混管(5)轴向外表面有5条整焰块(2)分别用5条扇形定位铁(4)固定在旋混管(5)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混滚筒红外辐射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混套筒红外辐射器包含有外壳、整焰块、旋混管,其特征在于:①滚筒(1)为圆筒形状,并兼作整机的外壳,滚筒(1)的内腔中心线上设有一根旋混管(5),滚筒(1)的左端套在圆盘堵(20)上,右端套在灯笼连接架(21)上;旋混管(5)的左端 固定在圆盘堵(20)的下方,其右端固定在灯笼连接架(21)的下方;②旋混管(5)的外表面沿轴向均匀分布固定有三条整焰块(2),每两条相邻的整焰块(2)侧壁之间形成空腔,此三条空腔与整焰块(2)的外壁与滚筒(1)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连为一体 组成燃烧室;整焰块(2)侧壁间空腔底部的旋混管(5)的管壁上设一行至少3个以上的整流键(3),每个整流键(3)的横向两旁管壁上各设有一个透过管壁的喷气孔(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骥远马健马彦马垒
申请(专利权)人:马骥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