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建新专利>正文

经纱上浆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777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经纱上浆工艺方法,涉及纺织行业中经纱上浆的技术指标控制技术领域。采取“原淀粉浆液超低粘度与超高浓度及压浆的相对高压”关键技术、提供经纱上浆新方法;该方法应用目前普遍使用的经纱上浆设备,包括对经纱上浆、压浆、烘干、制成经纱织轴的全过程,关键是原淀粉经物理或化学或生物或辐射方法降解后作为主成份的浆液粘度为4-6秒、浓度为大于上浆率10%、温度为无特殊要求的常温至95℃,压浆的压力为15-25KN。用于经纱上浆。突破成熟技术禁区,浆液回用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蒸汽耗费少、设备损耗小、节电、浆纱适应品种多、质量高、适应消费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涉及纺 织行业中经纱上浆的技术指标控制
;具体涉及经纱上浆 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在纺织过程中,织物成品的质量,取决于经纱织轴的质量, 将经纱通过上浆而制作成高质量的经纱织轴,涉及浆液主原料、 浆液粘度、浆液浓度、浆液温度、压浆压力……等诸多技术因素, 以及诸多技术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诸多技术因素及其相互 影响,对经纱的浆液被覆厚度、浆液渗透深度、毛羽平服程度、 脆断承受能力、弹性强弱状况……等均至关重要。如浆液的粘 度高则不利于渗透而粘度低则不利于被覆,浆液的浓度高则粘度 高而浓度低则粘度低,浆液的温度高则粘度低而温度低则粘度 高,粘度高则要求压浆的压力高才能帮助渗透、否则将导致渗透 不足,经纱速度受粘度、浓度、温度、压力各因素制约......,总之,各技术因素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而有机的关联,只要其中的 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必定带动整体发生相应变化。所以说,有效 地控制经纱上浆的各项技术指标,是获得高质量经纱织轴、保证 织物成品质量的关键。多年来,在业内广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对于经纱上浆的各项技术指标,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自始至终、行之有效、完善经典、约定俗成的^L范标准,以及适应这些 规范标准的机械设备;如浆液的原料主成分为改性淀粉、浆液 的粘度为8 - 12秒(在本行业内统一公认测量粘度的方法是将 一定数量流体状态的被测量物放入规定的漏斗中、计算被测量物 从漏斗中自然流完的时间、该时间便为该测量物的粘度,水的粘 度为4秒)、浆液的浓度为小于上浆率30%、浆液的温度为80 -95。C、压浆的压力为10-18KN (本行业中统一使用"千牛顿" 表示压力、"KN"为压力单位的表示符号)……等;对于经纱上 浆各项技术指标的这些规范标准,是由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实验获 得、经各厂实际实施印证、大家均约定俗成遵循的"成熟技术"。 虽然,在本行业中,不泛有诸多的有识之士,试图对所述的"成 熟技术"进行改进,但是,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某一个具体 环节/或具体技术指标上,均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说,在本行业 中,将浆液主原料、浆液粘度、浆液浓度、浆液温度、压浆压力......等技术指标所构成的"成熟技术",称之为难以问津而无法突破 的"禁区"。就是这些行内固有"成熟技术"的"禁区",仍然存 在着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如浆液回用率低、浆液成本高、 蒸汽能源耗费大、浆纱操作繁瑣、设备零部件损耗大及用电量大、 浆纱质量稳定性差、浆纱品种单一且质量难以提高、无法与时倶 进地适应多品种高质量消费迅猛发展的要求。鉴于申请人的专业 知识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丰富经验以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以采取"原淀粉浆液超低粘度与超高浓度及压浆的相对高 压,,关键技术,提供了 "经纱上浆新方法",所以说,本专利技术就 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已有的公知技术 现状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存在的诸多不足、缺陷 与弊端而研制成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取"原淀粉浆液超低粘度与超高浓度及压浆的相对高压"关键:技术、提供"经纱上浆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应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已有技术经纱上浆机械设备,对经纱上 浆、压浆、烘干、制成经纱织轴的全过程,关键是原淀粉经物理或化学或生物或辐射方法降解后作为主成f分的浆液粘度为4 - 6 秒、浓度为大于上浆率10%、温度为无特殊要求的常温至95°C, 压浆的压力为15-25KN。通过本专利技术达到的目的是突破已有公知技术固有"成熟技 术"的"禁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的诸多不足、缺陷与 弊端,可使浆液回用率高、浆液成本低、蒸汽能源耗费少、浆纱 操作简便、设备零部件损耗小及用电量小、浆纱质量稳定性好、 浆纱品种多且质量高、与时俱进地适应多品种高质量消费迅猛发 展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括对原料经纱经过浆槽进行上浆、对上浆后的经纱进行压浆、对压浆后的经纱进行烘千、由烘 干后的经纱制成纺织使用的经纱织轴整个操作过程,采用原淀粉 浆液的超低粘度、原淀粉浆液的超高浓度、压浆时的相对高压上浆法,按如下要求控制技术指标 (1)、浆液(1).①、所述原淀粉浆液对所述浆槽中浆液所使用的主 成分由原来的改性淀粉改变为原淀粉;对所述原淀粉在工厂内进 行现场降解后作为主成份而配制成所述的浆液^f吏用;(1).②、所述原淀粉浆液的超低粘度所述原淀粉浆液的 粘度由原来改性淀粉浆液的8 - 12秒改变为4 - 6秒的超低粘度;(1).③、所述原淀粉浆液的超高浓度所述原淀粉浆液的 浓度由原来改性淀粉浆液的小于上浆率30%改变为大于上浆率 10%的超高浓度;(1) .④、所述浆液的温度对所述浆液的温度由原来的 8 0 - 95 。C改变为无特殊要求的常温至95 。C;(2) 、所述压浆时的相对高压对所述压浆的压力由原来的 10-18KN改变为同等压力而相对于所述原淀粉浆液的超低粘度 因素其压力更高、同等压力而相对于所述原淀粉浆液的超高浓度 因素其压力更高的15 - 25KN的所述压浆时的相对高压;所述的,所述对原淀粉的降解为选择物理 降解法、化学降解法、生物降解法、辐射降解法中的一种方法。 所述的,所述原淀粉浆液的超低粘度、原淀粉浆液的超高浓度、压浆时的相对高压上浆法所使用的机械设 备为目前普遍使用的已有技术经纱上浆机械设备。由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1、 由于本专利技术为应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已有技术经纱上浆机 械设备,包括对原料经纱经过浆槽进行上浆、对上浆后的经纱进 行压浆、对压浆后的经纱进行烘干、由烘干后的经纱制成纺织使 用的经纱织轴整个操作过程,从而获得了充分发挥已有设备作 用、不改变经纱上浆整体工艺路线、便于操作实施的有益效果。2、 由于本专利技术对所迷浆槽中浆液所使用的主成分由原来的 改性淀粉改变为原淀粉,对原淀粉在工厂内进行现场降解后作为 主成分而配制成所述的浆液进行使用;从而获得了 "突破"浆液 主原料"禁区"、为各项新技术指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浆液的回 用率高、从根本上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3、 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对原淀粉的降解为选择物理降解法、化 学降解法、生物降解法、辐射降解法中的一种方法,这些降解方 法为普遍使用的已有技木,为同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从 而获得了无需作任何描述或解释均可顺畅实施的有益效果。4、 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原淀粉浆液的粘度由原来改性淀粉浆液 的8 - 12秒改变为4 - 6秒的超低粘度,从而获得了 "突破"浆 液粘度技术指标的"禁区"、为原淀粉浆液确定"超低粘度"技 术指标的有益效果。5、 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原淀粉浆液的浓度由原来改性淀粉浆液 的小于上浆率30%改变为大于上浆率10%的超高浓度,从而获 得了 "突破"浆液浓度技术指标的"禁区"、为原淀粉浆液确定"超高浓度"技术指标的有益效果。6、 由于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浆液的温度由原来的80 - 95。C改变为 无特殊要求的常温至95°C,从而获得了 "突破"浆液温度技术 指标的"禁区"、为原淀粉浆液确定"新的温度"技术指标的有 益效果。7、 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对压浆的压力由原来的10-18K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纱上浆工艺方法,包括对原料经纱经过浆槽进行上浆、对上浆后的经纱进行压浆、对压浆后的经纱进行烘干、由烘干后的经纱制成纺织使用的经纱织轴整个操作过程,其特征在于:采用原淀粉浆液的超低粘度、原淀粉浆液的超高浓度、压浆时的相对高压上浆法,按如下要求控制技术指标: (1)、浆液: (1).①、所述原淀粉浆液:对所述浆槽中浆液所使用的主成分由原来的改性淀粉改变为原淀粉;对所述原淀粉在工厂内进行现场降解后作为主成份而配制成所述的浆液使用; (1).②、所述原淀粉浆液 的超低粘度:所述原淀粉浆液的粘度由原来改性淀粉浆液的8-12秒改变为4-6秒的超低粘度; (1).③、所述原淀粉浆液的超高浓度:所述原淀粉浆液的浓度由原来改性淀粉浆液的小于上浆率30%改变为大于上浆率10%的超高浓度; (1). ④、所述浆液的温度:对所述浆液的温度由原来的80-95℃改变为无特殊要求的常温至95℃; (2)、所述压浆时的相对高压:对所述压浆的压力由原来的10-18KN改变为同等压力而相对于所述原淀粉浆液的超低粘度因素其压力更高、同等压力而相对 于所述原淀粉浆液的超高浓度因素其压力更高的15-25KN的所述压浆时的相对高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新徐建中丁杰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新徐建中丁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